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海风云 > 第189章 未雨先绸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明岛徐家,比起不远的松江徐家来说,是一个低调得多的世家。

松江徐家,嘉靖年间家,历经隆庆、万历两朝,所依靠的,也就只是徐阶这一个人。但是自他之后,松江徐家就在没有出以为可堪大任的人杰,因而如今渐渐开始衰败了。但是崇明岛徐家,虽然名声不显,出了崇明岛附近,也没有多少平民百姓知道有这样一个世家的存在。但就是这样一个世家,却是一个跟江南官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背后更是有明朝第一大帮派的身影。

没错,明朝第一大帮派,一个能够光明正大纠集帮众,甚至自由出入府县州衙的畸形的怪兽——漕帮。漕帮的前身,就是为官府和朝廷服务,专门押运从江南鱼米之乡运送粮食前往内和京城的漕运民户。有明以来,从洪武帝朱元璋开始,就设有漕运司,专管漕运事宜;而自从永乐大帝登基,迁都北京之后,距离盛产粮食的江南地带更加遥远,为了养活越庞大的北方人口,不得不更加重视漕运的展和实力。

因此,也造成漕运的运军数量成倍的增加,到得万历四十三年,运军展成了一个拥有运军达到十多万人口的庞然大物。他们既非当初的军户,也不是普通的民户,常年奔波在运河与大江之间,没有固定的居所。为了管理这些人员,大明朝初始设置了京畿都漕运司,随后设置漕运府总官兵,到得景泰二年又增设了曹运总督一职。

问题在于,漕运的人员南来北往,鱼龙混杂,官员与运军之间也多有摩擦。为了保障运军自己的利益,团结力量跟官府做斗争,漕帮这个相当于后世公会一样的产物,也就由此而生了。

崇明岛徐家,据说祖上就是漕运运军出生的,天然就与漕帮有着良好的关系,这些年依托着漕帮幅员辽阔的水运系统,走私贩卖天南地北的紧俏之物,所赚颇多;而漕帮上下,也需要一个站在明面上的商行,为他们购置所需要的各种物资,漕帮只是一直运输队伍,并没有购买物资的资格,因此需要有人为他们服务。

李天养这些年,所物色到的合作伙伴,就是这个崇明徐家。

当然,以人家徐家的实力,就李天养的那个小小商行,压根不在人家的眼里。就连在琼州海域打下偌大名声的李德等人,也未必能让徐家当家的另眼相看,可能也就是一直颇有实力的小海贼而已,并不放在人家的眼里。

今天,李天养将要出前往泉州月港,要见的,则是崇明徐家设在月港商行的一个掌柜。

营地已经开始步入了正轨,除了开荒还在继续往外延伸以外,营地里现在更多的精力,则是放在了建造各种生活设施上面。铁匠铺、裁缝店、杂货铺,这些设施,在营地少年看来,貌似有些多余,因为大家现在都是同吃同住,基本上用不着这些功能。然而李天养,却硬是在这种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之下,抽出了不少的人员出来搭建营造这些建筑。

当然,还少不了李天养他们的老本行:养殖、造纸、还有各种工坊。除了因为女孩子们只来了几个,根本没法运作一个纺织作坊,从而让李天养把这已计划延迟,其他的作坊,李天养也一个没有落下,在营地东边规划了一片专属于这些工坊的营区,而不是像谭门齐心堂那样,很多作坊就坐落在营地当中,严重影响了营区少年们的生活。

看起来一片形势大好嘛,实际上,李天养他们少数上层已经开始担忧起来了。

什么问题??

粮食消耗已经过半啦!!

坐吃山空,出门的时候李天养差点把营地里的存粮全部搬空,就是担心一时半会儿没有收入来源。没想到一语成谶,来到岛上三个多月了,一点进项都没有,全靠着那几百石的粮食支撑着。近两百个少年,每日都重体力的劳动,又是长身体的年纪,吃起饭来,那肚子就是个无底洞,怎么也吃不饱一般。加上那些从山上下来打秋风的部族年轻人,不光在营地里吃喝,完了以后还要打包带回家去,这些消耗,也不是一笔小数字。

营地外面倒是种上了一批小麦和土豆,可即使这块土地真的像李天养所以为的那样肥沃,不需要多余的沤肥、养护就能生产粮食,第一年的产量肯定不会太高。如今又是冬月初,天气已然降温,李天养他们生长最快、最不挑土地的王牌作物红薯,并不适合在这个季节种植,最起码也得开春回暖以后,才可以下种。

所以,李天养他们必须要尽早开始他们的海贼人生了,这次开着货船前往月港,也就是为了开始他们的海贼生涯打个前站。

徐家在月港的商号,叫做德福轩,经营的项目除了为跑南洋的海商们批量准备大明朝的各种精美物品以外,同时也收购海商们南洋运来的各种番邦玩意儿。依托漕帮庞大的势力范围和便利的水上交通,他们商号备置下来的物件也是月港里最齐全的,各种陶瓷珠宝、茶叶丝绸是一应俱全,因此生意也是相当的不错。

要不是李天养这些年来,在月港掌柜身上花的精力和时间不少,总算建立起了一个不错的交情,就凭人家在月港中的地位,李天养这个还未出道的小海贼,人家还真不带正眼瞧你的。

掌柜姓,名丙言,今年四十有三,当年李天养他们第一次跟他打交道的时候,他也只是刚刚从南京升调到月港来的大掌柜。一无根基的他,急需在月港站稳脚跟,做出一番成绩,让徐家上下看到他的能力。而当时,正好是李天养他们的牙刷走出琼州,进献给皇室,大厨名堂的时候。

见到这个新奇之物,眼光独到的掌柜亲自屈身跑到小小的谭门,找到当时还只有岁的李天养,谈起了齐心堂牙刷以及其他物品的合作。等到李天养旁敲侧击,了解到徐家的来历与背景以后,当场就拍板,把那一年生产出来的产品,硬是挤出一半的份额交给他们德福轩代理买卖。

随后更是把每年份额的,都交给德福轩买卖。这几年,也算是为他掌柜,在月港这个宝地之间站稳脚跟付出了一把贡献。

明朝万历时期,真是资本主义萌芽诞生的时候,作为一地的大掌柜,他们的工资是跟当地的销售额和利润是挂钩的,像徐家的德福轩,更是有位每位掌柜准备一份干股,到年底时按照利润的多寡而获得不同的分成。而月港这个明朝民间唯一开禁的海港,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而其德福轩上下十余个大掌柜们,为了这个位置的斗争,也是能够想象的。

因此,掌柜算是欠了李天养很大一个人情,而如今,也是李天养来收回这个人情的时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