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7章 镇国公杨振业,镇国公府小少爷杨安年接旨
与此同时,与安逸侯有所关联的官员们亦未能逃脱惩处。罪臣府邸皆遭查抄,家产充公,本人亦被押往刑场处斩,其家族成员亦皆受流放之苦。
中州知府王强及其庶子王元庆,与于传达勾结,私通北尦,弃百姓于不顾,贩卖粮食,中饱私囊,被判以斩刑。
罪臣家眷,除出嫁女之外,无一幸免。
大昭律令,出嫁从夫,冠以夫姓,娘家若遭砍头流放,出嫁女或可幸免。
即使幸免获罪,但罪臣之女,在夫家之境遇,恐亦艰难。
各罪臣府邸之奴仆下人,皆送官府牙行,重新发卖。
秋收、冬藏、寒来、暑往四人,是大昭朝太子四大近卫,职位乃是正三品都尉将军。
秋收肩负着统计抓捕罪臣府邸流放之人的重任。
他在流放的人群中,发现了“旧识”王强的妻子孙佩莲,以及嫡子王元成,还有那些曾经争斗不休的姨娘小妾们。
这些人虽然并未直接参与王强的通敌之举,但也难以逃脱流放的厄运。
之所以能够记住这些人,还得归功于在路上目睹他们被御林军掀翻的那一幕,那场景着实令人难以忘怀。
一时间,京城内外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对于二皇子,皇帝却网开一面。毕竟也是君氏血脉,二皇子曾唤了他那么多年的“父皇”,父子之情终究难以割舍。最终,皇帝只是将二皇子贬为庶民,发配去看守皇陵,让他在那里悔过自新。
君景离君明煜父子俩在一众忠臣的协助下,历经整整七天紧锣密鼓般地迅速清洗,朝堂之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本错综复杂、混乱不堪的局面逐渐得到了扭转。
“皇上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皇宫金銮殿,君景离高高的坐在龙椅之上,俯视着大殿之内的文武百官。
“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
“如今叛贼均已伏诛,众爱卿功不可没,朕定当论功行赏。程国公接旨——”
站在前方的程志远双膝跪地:“老臣接旨。”
来福公公拿出圣旨打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承天命,统御万民,治国安邦,需贤良辅弼。今有国公程志远,德才兼备,忠心耿耿,辅政有功。其智谋深远,胸怀大略,为朕分忧,为社稷谋福。朕念其功绩卓着,品德高尚,特封为太师,享无上尊荣。
钦此”
“臣,接旨谢主龙恩!”
君景离指了指御案上的一摞子已经起草好的圣旨:“众位爱卿经住了考验朕心甚慰,定当论功行赏。好了今就早些下朝,都回府等着接旨吧!”
你们每人的表现朕都看的明白,相信你们自己心中也是了然的。
朝堂之上,满朝文武大臣们各怀心思。那些坚持支持皇帝,支持太子的有功之臣,满脸喜色地走出宫殿,迈着轻快的步伐返回府邸,满心欢喜地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圣旨嘉奖。
那些保持中立立场的官员们,则一个个唉声叹气,神情落寞。他们深知,摆放在御案上的那一摞圣旨与自己毫无关联,其中的荣华富贵、加官进爵都将与他们无缘。
更有甚者,一些与于家有着姻亲关系的家族此刻内心惶恐不安。尽管他们并未直接参与到此次事件之中,但却担心会因为这层亲戚关系而受到牵连。
他们害怕传旨官登门,给他们的圣旨了没有封赏,说不定就是降职查办之类的惩处,想到这里更是让他们坐立难安,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虑万分。
整个京城时不时的传来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声。
来福的那几个徒弟呀,整日里忙碌个不停,但却乐此不疲。这不,他们频繁地出入于一家家府邸之中宣旨,每次从那里出来时,手中都会多出一笔赏钱,少则三五十两,多则一二百两。
这种肥差,因为是来福大总管的徒儿才能得到的。今日他们每人都去了好几个府邸,都收获满满,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掩饰的笑容,嘴巴更是乐得几乎都合拢不上啦!
回去的时候,他们还特意为师父准备了许多宫外的美味佳肴孝敬他老人家。
御林军统领裴府小福子正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之运,治理天下,幸得贤臣良将辅佐。今有御林军统领裴成,护主有功,恪尽职守,功绩卓着。而其母杨氏、妻安氏,亦是深明大义之人。当叛贼威胁之际,二人毫不退缩,无畏生死,实乃我大昭妇人之楷模也!
朕念及裴家老夫人之深明大义,特封为一品国夫人,赐金册金宝,以示恩宠;又念及裴家媳之至纯至孝,封为二品珺夫人,赏锦缎珠宝,以彰其功。
钦此——”
“臣妇接旨,谢主隆恩”
“臣,裴成谢主隆恩”
接了圣旨跪在地上的裴家人齐声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了圣旨裴成带着全家站了起来,裴夫人身边的嬷嬷拿过一个荷包放到小福子的手里,“公公辛苦了,这是我家老夫人和夫人的一点心意,请您和另外几位公公吃茶。”
小福子拿着轻飘飘的荷包用手一摸心中欢喜:“多谢裴老夫人,裴夫人,那咱家就不客气了收下了。”
裴成十分客气邀请:“小福子公公,下官略备茶点,公公不如喝杯茶在走不迟。”
“裴大人好意咱们几个心领了,咱们还得去别的府邸传旨,就不叨扰裴大人了,奴才们告退!”
“几位慢走!”
吏部尚书府邸、户部尚书府邸以及众多官员的府邸,皆收到了圣上旨意,或有赏赐,或有封官,或有恩赐其家眷。
镇国公府家风很严,一夫一妻,杨家儿郎不许纳妾,致使镇国公府三代单传,虽然还挂着镇国公府的匾额,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如今当家的是镇北侯,等老国公去了,国公府匾额就得换成侯府了。
镇国公府是来福公公亲自来宣旨。
“镇国公杨振业,镇北侯杨忠义,镇北侯世子杨承继,镇国公府小少爷杨安年接旨——”
正国公为之一振,怎么这圣旨还有小安年的呢?
镇国公还不及多想和镇北侯以及镇北侯世子带着杨安年以及家眷奴仆跪了下来。
“老臣杨振业带领全家接旨。”
“小子杨安年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