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内心烦闷去找山伯伯,没想到他此时正在宅邸养病,不知不觉时间就过了好久,半生操劳只给他留下了一身的病痛。

我进门时山伯伯正把一张绢撇到一边,闭着眼叹息。

那绢帛上写着陛下的口谕,不准山伯伯再请辞!

他看到我进来后笑了,挣扎着坐起说:“听说你做的很好啊,没给你父亲丢脸。”

我当下忍不住模糊了眼睛,“山伯伯的恩情我永志不忘,您一定保重身体。说来惭愧,我最近几年贪图享乐,要不是梦见父亲,我怕是还未醒悟过来。”

山伯伯呵呵笑了起来,“你已经做的很好了,只要是正当得来的就没什么错,就怕你忍不住诱惑贪不义之财啊。”

“是,我应该小心的。”

“唉,前几年袁毅被查,朝中公卿大都收了贿,就连我也免不了颜面尽失,你确实应当警惕。”

“不,我听说朝中大臣说您是‘悬丝尚书’,他们说您不愿让人觉得与众不同而收了一百斤丝,将其悬于梁下未动分毫,事发后主动把积满灰尘的丝送到官府请罪,大家都在夸赞您。”

“呵,我这一生谨小慎微,没有勇气与众不同,蹉跎半生既没有悟道也没有做出什么事业,惭愧啊。”

“您太自谦了,您提拔的人才没有一个是人品和才能不行的,全都成了国之栋梁,受到了所有人的夸赞。

而且您一生从未贪图享受,高居伯爵却从未有姬妾侍女,所得赏赐皆散于乡亲旧友,大家都很尊重您。”

“唉……”山伯伯摆了摆手说:“我受族人兄弟的帮扶,怎么能不记恩呢?自己发达了照顾他们不是理所应当的吗?我提拔人才也是分内之事,有什么好称赞的。

至于受贿……既然拿了就已经是错了,而且为官本该揭发不正之风,可我却没有你父亲那样的勇气,哪里值得尊敬……

人有所求就有所应,所以朝堂之中皆是些名利之徒,这是没法改变的。

但不管怎么说,小偷不能大摇大摆走在街上,暗地里的手段决不能摆在明面上,这是底线。

像这样有罪不罚实是不该,陛下在这样的事上处理不当啊,让阴暗滋生于阳光之下,必定会带来陷落。

若是以后你回到陛下身边,也要多劝劝,光明正大的德行才是为君之道。”

我施了一礼道:“我知道了,但我觉得山伯伯您没什么错,您不要多想了。听母亲说您一直在请辞,为什么呢?现在天下统一,正需要山伯伯您这样的人治理天下啊。”

“你看我现在的样子,怎么为君排忧?我将死之人,哪里担得起重任呢。

这些年我请辞过好多次了,陛下不止没有生气反而更加礼待,我上次甚至抗旨回了家,当时有人上表弹劾我,是陛下替我担下罪名。

陛下对我很好,但我真的想回去啊,这么多年身不由己的劳累,让我一闭上眼就是竹林饮乐的场景,越老越是怀念啊。

你看,这是陛下派人送来的司徒印绶,说准我在病榻上办公,让我这个昏老病重的人接替三公,这不是亵渎朝廷官职吗?

另外,在死之前,我真的很想回归自由。”

“山伯伯,我知道您真想归养,我曾见过您开心快乐的时候,可怜您一生都在忍辱负重,我对您很佩服。”

“呵,等我死后,你父亲该会笑话我吧。是啊,他走的早,却比我快乐的多。”

说着他眼角慢慢流出了泪水,我似乎不该提起……

“明白了,您走吧,我帮您把印绶还回去,现在天下太平,您也该过自己喜欢的日子了,就是死我也要让您安心归养。”

“我本来也打算还回去的,昭儿,陛下对我恩重,他不会为难你。

有件事我得提醒你,天下还远没有太平,贾充死了并不是什么好事,以后万事小心。”

我歪着头问道:“为什么?”

“从今往后要靠你自己了,千万记得别随意出头。”

我远远盯着山伯伯的马车缓缓驶入山林,他从山林出来好久了,终于可以回去了,来时春风满面,去时残秋萧瑟。

山伯伯躺在马车上,跟前只有一个车夫,这些年他什么都没积攒,只带着一身的疲累回去了,希望他不要再被打扰了……

我知道,这一去怕是再难相见了,于是忍不住长跪在地,就当我送您一程吧。

我耳边仿佛再度响起那竹林里豪迈的笑声……

之后我孤身一人怀揣司徒印绶前去见驾,陛下神情萎靡,表情阴晴不定,最终化作了一声长叹。

“连巨源公都不帮寡人了吗?”

“陛下,他说怕自己年老病重,亵渎了三公之职。”

“他能让卿送来,是信卿也是信寡人,寡人何尝不想放他归养,可谁能接替他为寡人提拔人才呢?

罢了。

汝阴一行,卿做的很好,寡人打算赏赐你,卿可有什么想要的吗?”

“山伯伯临走让臣劝劝陛下,人君要保持光明正大的德行,对犯了错的大臣不能太过感念旧情,臣以为是,陛下应以天下为念。”

陛下嘴角勾起一丝苦笑道:“天下初定,法典当以宽仁为主,何况那些大臣都对国有功,些许小事不值得大动干戈,孔子都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我正色拱手道:“新朝法典合圣人教化之风,精简而仁慈,陛下之功实是利在千秋。

但既然定了法典,怎么能不按法典执行呢?陛下,法令威严不容徇私啊。

至于‘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郑公云:‘礼不下庶人,为其遽于事,且不能备物。刑不上大夫,不与贤者犯法,其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

百姓农作繁忙,且缺乏礼具和时间,没必要强加繁琐的礼节。士大夫是皇帝挑选的贤者,本该尊礼守法,若犯法则须以八议议其轻重,有罪或戮于朝或戮于市。就像功臣犯法,皇帝多命自尽以保全双方尊严,只是不上刑书,并不是不刑其身。

臣也看过王肃先生注《孔子家语》,他说孔子对刑不上大夫的解释为:君子治之以礼,属之廉耻之节,若犯法,自有其罪名,只是上位者不忍直斥,所以为之讳,不令有刑名。有罪则令自请,由皇帝责罚,大罪者应跪而自裁,这样就是刑不上大夫但也没有让其逃脱制裁。

今者两位经学大家都没有说刑不上大夫是不处罚的意思。

臣以为,庶民无法知繁琐的礼仪,而不知礼者当用刑,不用刑则无管制。士大夫有知礼的条件,知礼者不用刑,礼在刑先,无礼是为失状,即当贬黜。士大夫犯罪,若用刑则失礼之教化,久而只惧刑却无廉耻之心,若不用刑则失人君之威,久则欺君虐民不可制止。所以士大夫犯罪应当看做是严重违背礼法的行为,不用刑而用礼来惩处,礼未尝不可是刀,当年孔子杀……少……少正卯即是此意。

士大夫之罪,本当在其无礼之后犯罪之前规劝惩处,待其已罪,则有司有失察之责,知礼而犯,惩处更应该从严从重处理。

今天下无礼失状之臣繁巨,陛下不规劝惩治,难道是想等他们得寸进尺直到祸国殃民吗?先前犯罪之臣陛下也不追究,此事实不为礼,反倒是违背了礼的根本,望陛下明鉴。”

司马炎听着我说的眉头微皱,“少正卯……唉,谁都有不得已啊。卿所言有理,让寡人想想吧,卿还没说要什么赏赐呢?”

“陛下,臣不需要赏赐,只希望国能昌盛,人能信义,这些难如登天之事都得仰仗陛下的雄武,所以能帮助陛下就是臣最大的赏赐,另外也希望陛下能保重身体远离酒色。”

“若不是于巨源公处知卿肚肠,寡人会以为卿是投机小人,且退下吧。”

我看到了他眼里的疲累,也看到了他的无奈,有一瞬间我似乎觉得他是迫不得已。

也或许我不图名利的话让他不信任我了……

说少正卯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彻底背叛了父亲,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我做的到底对不对?

父亲肯定不会在乎,可我却觉得自己很脏,在父亲坟前跪了很久。

说出来那一刻我就后悔了,我这不就是说父亲死的没错吗?我枉为人子!明明是司马召他们无耻无道……

我到底在做什么啊!我做的到底有没有意义,到底对不对……

唉……

陛下操劳国事,很明显肾气不足身体变差了,酒色很快就会掏空一个人所有的志气。

听说他收拢了吴国后宫,加上他先前纳的,有人说陛下后宫过万了,他能宠幸多少人?真要一个个轮着来还不得累死他?

听说他经常坐着羊车乱逛,羊停在哪里就睡在哪里,导致很多妃子都在门前插竹叶洒盐水。

我想到了左思的妹妹,很多宫嫔或许至死都不能见陛下一面吧,那她们被困在高墙下到底为了什么?

对改变不了的事我不敢去细想,只觉得人间可怕。

山伯伯说陛下生那么多子嗣是想用亲族控制士族,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就是封遍全国,也只是藩王取代士族成为国家肿瘤罢了。

不对,如果是封王之间的斗争,那不管怎么乱都姓司马,而洛水之誓、当街弑君这些足以让他司马家绝后的事情便无人再提了。

他是不是也在怕举族被灭?

算了算了,我在这乱想什么啊,他怕就是单纯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