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田承嗣的一生,堪称传奇人物。谁能想到安史之乱竟成就了田承嗣的崛起之路?作为这场动乱的最终赢家,可谓实至名归。
正如历史学家白寿彝的评价,他是安史之乱中的干将,骁勇善战又狡黠多端,反复无常,投降后又桀骜不驯,悍然劫夺他州郡,与朝廷分庭抗礼。
他首开河北三镇割据称雄之先例,导致河北三镇在唐朝百余年间不为王土。田承嗣无疑是其罪魁祸首。
【一口气看完真正历史中的门神#历史#小知识#秦叔宝】
他是《隋唐演义》中“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的山东第一好汉。他不仅忠义无双,与关羽并称,更是骁勇善战,被民间尊为驱邪避鬼的武神。
然而,现如今很多人却觉得他被高估了,名不符实。那么,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聊聊正史中的门神秦琼。
在小说《隋唐演义》里,秦琼可谓是响当当的人物,尤其是他那串超长的绰号,一共有28个字:“马踏黄河两岸,简打三州六府,半边天,塞川,朱子,孟昶,神拳,太保,双锏大将”。
这个绰号堪称空前绝后,直接秒杀隋唐众多好汉。书中说秦琼的爷爷叫秦绪,父亲叫秦怡,二人都是北齐的大将,后来为国尽忠,战死沙场。秦琼从小没了父亲,是母亲一手拉扯大的。
然而,根据正史记载,秦琼是齐州历城人,关于他的身世和先祖,正史并没有过多记载,这便给了小说家们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
据《历城县志》记载,秦琼家以前是打铁的,出身贫寒。1995年,济南出土了一块墓志,墓主人正是秦琼的父亲。墓志记载其父名叫秦爱,祖父名叫秦方太,都是北齐的文官。
当时北周灭了北齐,秦琼的父亲便回老家种地打铁去了。所以说,虽然秦琼的祖辈、父辈都当过官,但他自己却不算官二代,因为北齐灭亡后,他们家也就跟着家道中落了,算是没赶上享福。
首先,我们聊聊秦琼手里的家伙事儿,也就是小说中他所使用的代表性武器。一提到秦琼,大家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一位手持双锏的猛将形象。
然而,这其实也是戏文里的桥段,就像历史上的关羽明明是个长枪高手,却被传成了青龙偃月刀的大侠。民间故事总是喜欢给英雄好汉配上一些标志性的武器,显得特立独行。
长枪是什么时候冒出来的还真不好说,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唐朝时期铁锏并不是军队的标配。那么,秦琼到底用什么武器呢?
《旧唐书·秦琼传》中记载,有一次唐太宗征伐敌军,敌军中有骁勇善战的将领炫耀人马,来去如飞。唐太宗大怒,命秦琼出战。
秦琼纵马提枪,冲入万军之中,干净利落地取下敌将首级。这说明秦琼的真爱其实是长枪,而长枪也正是隋唐时期骑兵的标配。在《唐六典》中,甚至记载了四种制式长枪。
说到硬核战士秦琼的故事,简直就像一部热血爽文,分为五个燃爆的篇章。
第一篇章:随军小透明逆袭记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大隋的江山摇摇欲坠,而秦琼却是个坚定的隋军拥趸。当时他跟着有“隋末第一猛将”之称的隋军大将张须陀四处打怪升级,镇压农民军。
有一次,张须陀带着1万多人马对上了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卢明月的10万大军。
张须陀一看,硬碰硬肯定不行,得来点套路。于是他对手下说:“咱们假装打不过,撤退。敌人肯定追上来,到时候咱们派1000个勇士去抄他们老家。
这任务刺激又危险,谁想去?”结果一群小弟都怂了,没人吭声。这时,《隋唐演义》中罗成的原型罗士信站了出来,说:“我去!”
紧接着秦琼也蹦了出来,大喊:“算我一个!”张须陀一看这俩小子有种,立马点赞。
于是他们假装粮草不够,撤军了。卢明月果然上当,带着大军追了上来。罗士信和秦琼带着1000勇士藏在芦苇丛里,等卢明月的大军一过,立马冲向敌营,到处放火。
卢明月想回去救火,结果张须陀在背后猛追。最后卢明月只能带着几百人落荒而逃,隋军大获全胜,秦琼也一战成名,成了隋军里的新晋网红。
第二篇章:瓦岗军的闪耀新星
看过《隋唐演义》的人都知道,瓦岗军藏龙卧虎,很多后来的大唐英雄都是从瓦岗军里出来的。当时瓦岗军的创始人名叫翟让,他趁着天下大乱创立了瓦岗寨。
后来超级大佬李密加入,直接让这个宛如乡镇企业的瓦岗寨成为了隋末500强企业。瓦岗的逐渐壮大也让大隋感到了危险。
于是秦琼随张须陀征讨瓦岗军,谁成想却被李密击败,张须陀兵败身亡。秦琼随后跟着义父裴仁基去守虎牢关,可裴仁基也没撑多久就投降了李密。这下秦琼算是正式加入瓦岗寨,成了李密的人。
《旧唐书·秦琼传》中说,李密得到秦琼后,非常高兴,封官赏赐给足了秦琼面子。那时候他手底下有四个骠骑将军,秦琼就是其中一个。
李密还从军中选了8000精锐分给这四个骠骑,号称“内军”。他常说这8000人可阻挡百万大军。
对于秦琼这种武将来说,心思很简单: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李密对他好,他就一门心思报答李密。
那时候李密通过与张须陀一战,算是把自己的地位坐稳了。在翟让退位后,李密成为了瓦岗寨的新任老大,号称魏公。
然而随着瓦岗寨新旧势力的矛盾加深,李密在一次宴会上把翟让咔嚓了,独揽了瓦岗军的大权。当时李密可谓春风得意,然而好运不长,他很快就撞上了一块硬骨头——东都洛阳的杨侗。
杨侗是隋炀帝的孙子,隋炀帝一蹬腿儿,他就被人推上了龙椅。咱们姑且叫他“皇太小子”吧。这“皇太小子”跟他的智囊团一合计,想借瓦岗军的手除掉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是谁呢?他是隋炀帝的贴身保镖头头,10万骁果军的统帅。当时隋炀帝就是在江都被他所杀,此时宇文化及正带着这10万精兵往中原进发。
面对“皇太小子”的示好,李密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想着趁机混进洛阳城,以此号令天下。于是李密和“皇太小子”一拍即合,决定联手对付宇文化及。
然而这一仗打得简直是惨不忍睹。宇文化及的10万精兵作为隋朝的精锐部队,战斗力自然不容小觑。
战场上刀光剑影,瓦岗军一度被压得喘不过气,甚至李密都差点成了刀下鬼。《唐书》记载,李密在乱军之中被一箭射中,从马上栽了下来。
身边的亲兵一看老大倒了,撒丫子就跑。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秦琼闪亮登场,愣是把李密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救完老大后,秦琼还不忘整顿军马,带着剩下的兄弟跟宇文化及又干了一仗,最终把敌人给打跑了。瓦岗军虽然最后赢了,但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第三篇章:王世充麾下的无奈抉择
瓦岗军在与宇文化及一战后元气大伤,李密不但没吸取教训,反而飘飘然起来。这时候洛阳城里又出了岔子。
王世充这个野心家发动政变,把“皇太小子”直接架空,自己当上了老大。新官上任三把火,王世充的第一把火就是烧向李密。
然而当时的瓦岗寨因为翟让之死导致内部分裂,血战宇文化及又损失惨重。面对王世充,瓦岗军终究还是败下阵来。
李密一看大势已去,干脆投入了李渊的怀抱。秦琼、程咬金这些英雄好汉被俘后归顺了王世充。
王世充对秦琼的威名自然是知道的,于是百般拉拢,直接封他为龙翔大将军。可王世充这人野心勃勃,德行却不怎么地,还特爱唠叨。
再加上他手里就那么一小块地盘,周围全是虎视眈眈的强敌。秦琼他们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这家伙成不了大气。
于是,他们就开始琢磨着怎么离开。之后趁着王世充与唐军对阵的时候,秦琼一看时机成熟,突然一拍马飞奔而去,嗖的一下就冲了出去。
程咬金和其他几十号人也跟着狂奔了几百步。然后,秦琼他们下了马,恭恭敬敬地给王世充鞠了个躬,说:“虽然你对我们不错,但我们实在没法跟你混了,就此别过。”
王世充一看这架势,心里也知道秦琼和程咬金可不是吃素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去。
第四篇章:大唐的带刀护卫
接下来,秦琼他们来到了大唐的地盘。唐高祖李渊敞开大门欢迎,直接把他们划归到秦王李世民的手下。
李世民一听秦琼来了,那叫一个高兴,他早就听说秦琼的大名了,赶紧给秦琼一顿好酒好肉的招待,还封他为马军总管,让他带着骑兵冲锋陷阵。这显然是看中了秦琼那出色的武艺。
没多久,秦琼就迎来了报答李世民的机会。当时还在宋金刚手下效力的尉迟敬德给李唐带来了不小的麻烦。面对尉迟敬德,唐军无人能敌,一连被俘虏了好几个唐军大将。
尉迟敬德带着队伍慢悠悠地撤退。秦琼一看,这不就是挑战自我的好机会吗?敌人越强,我越要上!于是秦琼带着骑兵部队就上了战场。
这是一场英雄之间的对决。据《唐书》记载,秦琼在这场战斗中击败了尉迟敬德,立了大功,史称“美良川之战”。
这一仗也使得唐军士气大振,纷纷表示:“咱们不怕尉迟敬德,因为有秦琼啊!”
唐高祖李渊听到胜利的消息,高兴得跟个孩子似的,赶紧派人给秦琼送了个金瓶,还说了这么一番话:“你不顾妻儿,远道而来投奔我,如今又立下这样的大功,我这身上的肉,你要说有用,我二话不说,咔嚓一下给你一块儿。”
更别提那些金银财宝、美女豪宅了。自从有了秦琼之后,李唐的军队势如破竹,把宋金刚打得落花流水,最后连尉迟敬德都投降了。
李世民这一下子如虎添翼,左边一个秦叔宝,右边一个尉迟敬德。
之后,在唐朝的统一大业中,秦琼作为李世民身边的带刀护卫,更是多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尤其是在那场决定天下局势走向的武牢关之战中。
正是秦琼与程咬金等一众兄弟拼死血战,从背后偷袭,最终生擒窦建德,大唐也顺势一统北方。
第五篇章:决战玄武门
再来说说那场惊心动魄的玄武门事变。在唐朝的那些古籍里,有一大堆人跳出来说自己是这场事件的参与者,人数都快上百了。
难道说李世民当时是带着一个加强连冲进了玄武门?显然并不可能。《九唐书》里的《长孙无忌传》《张公瑾传》《引太子建成传》都明明白白地写着,只有9个人。
经过一番深挖细究,学者们终于得出了结论: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瑾、刘世龙、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如晦、郑仁泰、李孟常这9位大佬,才是真主角。那么秦琼这位猛男怎么不在列?
别急,《旧唐书·秦叔宝传》里说了,从朱建成原籍这么重要的事儿,秦琼怎么可能缺席?只不过他可能不是那最开始冲进门的那9个人之一。
他在事变中的具体位置,史书没细说。但根据史料推断,秦琼很可能是埋伏在玄武门外。这可不是说的不重要,反而说明他的位置太关键了。
因为太子和齐王有羽林军的支持,他们的人马足够强大,门外才是重中之重,得有个狠角色守着。
果然,太子和齐王一倒,他们的人马就浩浩荡荡地杀了过来,据说人数多达2000。那时候战斗异常激烈,秦王党人少,渐渐有点撑不住了。
关键时刻,尉迟敬德把太子的脑袋往那一撂,对方立马就怂了,四散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