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到了前往好莱坞参加国际比赛的日子。
裴离本来只想带着王昭雪一起去,
但陈婉怡非要缠上来,而且王昭雪也想要她一起去。
没办法,裴离治好同意这个大电灯泡一同前往了。
到了好莱坞,
第二天就开始了比赛。
似乎是裴离的《星际穿越》产生了太大的影响。
以至于这次的主题,居然拿是长篇!
毕竟,
好莱坞的科幻可是出了名的厉害,闻名全世界。
而有这样的优势,他们居然主动放弃了,可见《星际穿越》给他们带了多大的惊吓。
看着投屏上的的要求是长篇,
裴离心中感到好笑。
想不让我写科幻?
行吧,
那我就整科幻,用你们最擅长的领域,来打你们的脸。
长篇科幻,想想都震撼!
他脑海中浮现出多部长篇的科幻作品,包括国内外作品。
考虑到这次要打脸歪果仁,裴离决定选择国内背景的作品。
在三部国内科幻作品中,裴离选择了刘慈欣的《球状闪电》,
虽说这部作品本身是小说,
但小说也能改编成长篇影视剧啊!
前世的《三体》、《流浪地球》就改编的非常成功。
起到了引领龙国科幻的作用。
而在大刘的作品中,裴离选择《球状闪电》的原因有二:
一是《球状闪电》在刘慈欣的作品中,除去《三体》外,质量上乘;
二是《球状闪电》作为《三体》系列的前传,为后续剧情提供了重要背景。
在《球状闪电》中,丁仪及其发现的宏原子核为后续故事埋下伏笔,同时揭示了外星生命的监视。
但更重要的是,
《三体》在这个世界已经有了。
也不知道是哪个穿越者干的好事,前传还没出,你特么就出后传了?
裴离决定后,打开电脑,启动AI成像。
在标题栏输入《球状闪电》,并添加了“《三体》系列前传”的后缀。
观众们对此反应热烈,
纷纷表示对《三体》系列前传的期待,以及对《球状闪电》中丁仪角色的回忆。
他们讨论着球状闪电在《三体》中的应用,以及泰勒利用球状闪电制造量子幽灵的战略意图。
…………
与此同时,在某个度假别墅中,科幻三巨头正悠闲地度过时光。
而雨菓奖的三位主评委则忙于即将召开的委员会会议,无法亲临现场。
看到裴离打出的标题,三巨头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雷恩重复着标题:“球状闪电?不清楚这将会带来何种惊喜。”
“我对裴离在球状闪电中会做出哪些有趣的设定感到好奇。”
格林点头表示赞同:“我同样充满期待,回顾《三体》中提到的球状闪电,似乎已经有所应用,还与宏原子核球状闪电有关。”
“丁仪似乎因为发现了球状闪电中的宏原子核,而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提名。”
“然而,”宏原子核究竟是什么?球状闪电是如何将人转化为量子幽灵的?这些都还是未知数。”
“在这部作品中,裴离会做出怎样的补充,我们拭目以待。”
乔斯达轻笑两声:“哈特、巴伦他们,恐怕会感到非常不适!哈哈哈!”
…………
在确定题目后,裴离并未立即着手撰写正文,而是先在脑海中梳理了一遍球状闪电的故事情节。
实际上,
球状闪电的主角在书中显得有些不起眼,他甚至没有透露全名,只知道他姓陈,被简称为陈博。
尽管陈博士同样出色,
但在林云和丁仪这两位主要角色面前,他的作用似乎主要是推动剧情发展,以及作为“观察者”来展示故事。
至于林云和丁仪,这两位角色则显得尤为重要!
丁仪无需多言,球状闪电的真相主要由他揭开。
而林云,她在作品中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丁仪!
可以说,林云才是这本书的核心人物。
甚至,她被誉为大刘宇宙的第一女神!
这个称号并非基于外貌,而是基于实力!
大刘宇宙中最吸引人的两类人:一类是军人,或是具备军人素质的人。
他们高度理性,决策果断,站在超越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立场上。
代表人物包括章北海和维德。
另一类是科学家,
尤其是物理学家,
他们兼具科学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执着,拥有超越人类视角的哲学观和宇宙观。
代表人物包括叶文洁和丁仪。
而林云,则是这两类人的完美结合!
可想而知,她的魅力将有多大!
作为军人,
她对武器研发的狂热,对局势判断的极度理性和冷静,甚至冷酷,她拥有偏执的战争观和武器观。
作为科学家,
她又才华横溢,思维活跃。
集军人冷峻气质和科学家智性美于一身的林云,既迷人又充满危险——她比维德还要狠。
必须更加无所不用其极地推进!
甚至有人提出,维德是男性版的林云……
并非说林云是女性版的维德,而是维德是男性版的林云!
她宛如一把无鞘之剑,极其锋利而美丽,没有任何剑鞘能容纳她的锋芒!
刀刃直指前方,斩断一切束缚,直至折断!
在仔细审视所有内容后,裴离心中对于此次创作的核心要点有了明确的决定。
随后,他便着手正文内容的创作。
在原作中,《球状闪电》是第一人称。
但现在是比赛,裴离要写的是一个简略版。
他要把这部作品改编成一个剧本,其中着重表达的内容被保留,而其他非核心的部分则被省略。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裴离决定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陈博士。
通过这种转变,去掉非重点内容以突出重点,变得更加便捷。
想罢,裴离立刻开始输入内容:
…………
【陈博士的童年经历】
在陈博士14岁生日的那晚,窗外暴雨如注,闪电一次次照亮夜空。
陈博士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旁。
生日蛋糕上的烛火温暖而明亮。
陈博士的父亲,几杯酒下肚后,变得像个哲学家:
“人生啊,人生这东西……儿子,人的一生应当有所追求。”
“你可以选择一个数学难题,一生致力于研究。”
“或者追求财富,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再或者深入思考一个哲学问题,为寻求答案而废寝忘食。”
“这样,你将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
“人们常说的寄托,正是如此,美好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否深陷于某种事物。”
陈博士的母亲,在这一刻,也仿佛成了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