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整个晚上,长平的脑子里都在回想娘说的那句话,那就是继续努力,壮大自己!

可是,该怎么壮大自己呢!

他去问娘,娘说让他自己想,想好了再告诉她。

这一晚,两个弟弟都打起了呼噜,长平还在床上翻来覆去,一直到很晚才睡。

好不容易把岁岁哄睡,陈翠连忙闪身进了空间。

这小妮子太黏人了,睡前还一直搂着她的胳膊不肯撒手,直到她睡熟了陈翠才能把手抽出来。

现在空间里又是另一幅景象。

大多数玉米苗子已经长到了一尺多高,叶色深绿,植株健壮。

每个窝里的辣椒苗也都长了出来,没有什么需要补苗的情况。

话说她觉得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这块土地对植物的生长肯定有特殊的作用。

因为这玉米和辣椒的发芽和生长过程太顺利 了,没出苗的只是极少数,大部分都长势良好。

要知道,自从种下之后,她只是定期浇水而已,没有用任何肥料。

有过不少种植经验的陈翠知道,这种情况在外界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优选的良种,自行种植的话,有个九十左右的发芽率就算是不错了。

按店老板所说,这些种子都是陈年的,他都不能确定是不是能种出来。

但陈翠种了之后,发现实际上的发芽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这么高的比例,就算是后世实验田良种的数据,也不过如此了吧。

所以,陈翠确信,这块地虽然没有什么加速植物生长的作用,但是对植物的发芽和生长还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她更加庆幸先前当机立断拔掉那些蔬菜,种上辣椒和玉米的行为。

此时那些蔬菜仍旧堆在旁边,虽然已经非常萎靡,但是还没有死掉。

因为拔出来的时候根部还保留了一些土,陈翠不时给它们浇点水,所以才能活到现在,只是她觉得,这些植物可能坚持不到春暖花开,把它们移植到后院菜地里了。

算了,如果真的活不到那时候,她也不能强求,毕竟,它们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玉米和辣椒的重要性。

次日就是腊月二十六,村子里的人都在准备过年的事,陈翠也带着孩子们大扫除。

虽然家里平时也保持的还算干净整洁,可真要细细打扫一遍,还是能扫出来不少东西的。

尤其是在屋内屋院子里都是土地的情况下,那黄土,只要你想扫,多少遍都是扫不干净的。

他们主要做的是屋子里物品的整理,和院子里杂物的归纳,然后再细致的打扫一遍。

老话说,破家值万贯,这话一点也没错。

陈翠刚到这个时空的时候,觉得这个家穷的真是可以,都没啥像样的家具,算是家徒四壁的典型。

可是这几个月住下来,零零碎碎的置办了不少家什,虽然没什么大件,可这么一收拾下来,东西还真不少。

全家人一起动手,该洗的洗,该刷的刷,院子里几乎都晾满了。

虽然没出太阳,温度也低,可也不像是要下雪的样子,有风呼呼的刮着,干的也很快。

今年入冬到现在,真是一场雪也没下,这对明年小麦的收获多少会有些影响。

至于影响大小,就看开春之后雨水的情况,和要收麦时候的天气。

要是余下的时候一切顺利,那应该影响不大,要是接下来有一样不顺,那减产就成了必然。

陈翠其实不太能够想象,一亩地年景好的时候也只有两百多斤的收成,再减产之后,会成什么样。

农民种地之辛苦,古今相同,不过古代的农民更凄惨一些,因为没有人权。

这也是她一直鼓励家里的几个孩子去读书,想办法跨越阶层的原因。

读书认字之后,哪怕没有考学的天赋,考取不了功名,可至少以后选择的路径更多些,不必一直被捆绑在土地上。

可以像大房的父子一样,去铺子里当伙计,也可以去做个账房先生,如果能找到路子,去衙门里做个文书也是可以的。

在古代,念书识字的作用比在现代上学的作用更加重要。

毕竟,现在早就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就算学习成绩不好,无法深造,上完九年学下来,日常读写也不成问题。

可在如今的时代,十个人里基本上有八个人是彻底的文盲,一个字也不认识,剩下的两人中,其中一个可能认字不全,只有一个才算的上能读会写的文化人。

而且,这个几率在城里会高一些,偏远的乡下,一个村里能有三两个识字的就不错了。

就像是在刘家坪,也只有刘有才和刘文德父子才算是真正会读写的,刘有粮勉强认识几个字,刘大强也只是个半吊子,识字不多,其他人都是彻底的文盲。

刘二勇认识的那些字,也都是拼凑来的,教给孩子们的也不全乎,可他们仍旧一有空就在地上用树枝划拉。

趁着孩子们用树枝写字的机会,陈翠又重新提了送他们读书的事。

“长平,年后送你们去学堂读书怎么样?”

长平有些迟疑,他是很想去读书,可是,要是他们兄弟三个都去上学的话,那家里的活怎么办?

还有那五亩地呢,平时的活也不少,娘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还有就是银钱的事,他知道今年冬天,娘靠着卖炭挣了些钱,可是他不太会算数,不清楚具体的数目是多少,能不能支撑他们兄弟上学的开销。

他从前就听爷爷说过,上学花费很大,只能供得起一个人,爹没有大伯聪明,所以家里只能送大伯去读书。

后来的孙辈里,也只有长盛哥一个人能去上学,其他人都没有这个机会。

长平知道,那不是因为长盛哥最聪明,而是因为他年纪最大,大伯背地里也没少教他,所以才显得他最突出。

陈翠看着长平犹豫纠结的神情,不禁笑了。

这孩子,因为是家里的大哥,以顶门立户的长子自居,总是想的格外多。

她考虑了一下,决定把家里的财务状况向长平透露一二,免得他一直这么瞻前顾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