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考试成绩要到半个月以后才公布,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李刚的生活除了每天玩游戏,就是对着镜子不停地练习面试。他心中怀揣着对未来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在面试环节中表现得更加优秀。

父亲看着李刚每天除了练习就是闷在家里,忍不住劝他多出去走走,别老是这样把自己封闭起来。但李刚却坚定地说道:“我现在还不能掉以轻心,据说面试也是很严格的,我不能大意了。”父亲看着儿子如此执着认真的模样,既感到满意又有些心疼。他心想,如果李刚早几年能有这样的觉悟,或许就不会走那么多弯路了。

终于,放榜的日子来临了。李刚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地坐在电脑前,心情激动而紧张。他不停地点击刷新按钮,仿佛每一次刷新都能带来新的希望。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到了 9 点多钟,成绩终于要揭晓了。李刚紧张地盯着屏幕,眼睛一眨不眨,心中仿佛有一面小鼓在不停地敲击着。

他仔细地一个名字一个名字地往下数,生怕错过自己的名字。然而,一遍又一遍地寻找之后,他竟然都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李刚觉得自己一定是眼花了,他用力地揉了揉眼睛,试图让自己看得更清楚一些。可是,当他再次把网页往上翻,重新仔细查看时,结果还是没有。

那一刻,他的心情如同从云端跌落至谷底。失望、沮丧、疑惑等各种情绪涌上心头,让他感到无比沉重。他呆呆地坐在那里,手无力地扶在额头上,撑在桌子上久久不动。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思考。是自己不够努力吗?还是自己根本就不是吃这行饭的料?他不停地问着自己,却找不到答案。

李刚回想起自己为了这次考试所付出的努力,那些日夜不停的学习、背诵,那些为了练习面试而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的日子。他觉得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为什么还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呢?他不明白,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公,让他的努力都白费了。

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沉闷的气息,李刚就那样静静地坐着,仿佛时间都已经停止了。他的心中充满了失落和迷茫,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真的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他不经意地看了看时间,才发觉不知不觉已临近下班时间,他知道老爸肯定会第一时间询问他的情况,一想到父亲那充满期待的眼神,他顿时觉得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好。

于是,他迅速关了电脑,打算在老爸下班回来之前赶紧出去。他心里很清楚,这样做其实并无多大用处,毕竟有电话在,父亲无论他在哪里都能联系上他。他也曾想过关掉电话,但又担心父亲联系不上他而着急上火。趁这个时间,他还是好好想想有什么更好的借口吧。

可想来想去,也没能想出什么更好的理由,这件事终究是要面对的,只是早晚的问题。就这样想着想着,他竟又走回了家,刚巧在楼下碰到了父亲。

李强一眼看到儿子的神情,心里大概就猜到了是怎么回事。但他强忍住没有问考试的情况,而是问道:“午饭做好了吗?你在这走来走去的干什么呢?”

“还……还没有呢。”都这种时候了,他哪还能记得做饭呀,就算做出来他也没心情吃。

父亲并没有责怪他,依然像往常一样让他坐上摩托车,说道:“没做午饭就算了,我们出去吃,今天吃点好的,你想吃什么?”

“爸,我现在没什么心情吃饭。”

“瞎说什么呢?吃饭还得看心情吗?肚子饿了就得吃饭,人是铁饭是钢,不吃午饭怎么行呢?走吧!”

他们确实已经很久没有在外面享用大餐了,上一次外出吃饭还是在他初一的时候。后来爸爸说他将来要读大学,需要为他存钱做学费,于是便开始每天自己买菜做饭,还顺便教会了他买菜做饭。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就去厂里的食堂打饭,当然,食堂饭菜的味道确实难以让人满意。

李刚看到爸爸吃得那么香,肚子也本能地感到饥饿,于是也扒拉了两口,但心里仍纠结着该如何向父亲说明情况。

这时,李强开口说道:“人这一辈子啊,就是为了吃饭。钱少的时候就吃差一点,钱多的时候就吃好一点。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社会环境这么好,只要肯努力干活,都能有口饭吃。可不像我们那个年代啊,拼死拼活干活都不一定能吃饱饭。所以啊,不管谈什么理想,都得先让自己吃饱饭。只要吃饱了饭,你好好干,总会有机会实现理想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啊?”

李刚听出了爸爸话里的意思,他知道爸爸肯定已经知道考试的结果了。他也没必要再费心去想找什么借口了,便只是嗯了一声,然后开始低头吃饭。

等他吃饱之后,李强又紧接着询问:“那么接下来,你准备做些什么呢?要不考虑再次参加考试吧,毕竟每年都会提供这样的机会,不必过于担忧啊。”

虽然确实存在这样的机会,但此时此刻的李刚早已失去了再次参考的信心。因为他已经拼尽全力去争取过了,然而最终仍旧未能如愿以偿地通过考试。他实在不清楚究竟还需要付出何种程度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不过,为了不让父亲感到失望,他还是勉强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没错,那就等来年我再尝试一次吧。经过两年的复习准备,总该会比那些仅仅复习了一年的考生更具优势吧?”

然而,事实上,他内心深处非常清楚,这类事情往往取决于个人的天赋和能力。就在那天的考场之上,他甚至注意到还有一些年逾三十的考生。至于这些人到底经历了多少次考试,又是出于何种原因一直执着地坚持到三十多岁仍然不愿放弃,他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