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 章马超南下
马超为了这场统一战争,也是煞费苦心积极准备,之前他曾给额哲写去了国书。
在书信中,他褒扬额哲在蒙古国局势稳定之后,毅然放弃了所有王室特权,并且将大总统职务交由议会民主选举产生,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希望,在自己率领人民军倾巢南下之后,蒙古国能调集两万精锐骑兵,奔赴塞北省协助第一军作战。
将会趁虚而入,切断清国撤回辽东的通道,实施他的关门打狗战略部署。
与此同时,马超也没有忘记远在中亚的徐小虎和南越的伊宝忠,分别给他们写去了国书,字里行间满是赞誉之情。
他写给徐小虎的书信中,对徐小虎为了促进当地民族团结,不惜放下身段,加入当地宗教的行为表达了钦佩与赞赏。
使华夏族人在中亚国内不再遭受排斥,通过学校内教授的汉字和汉语,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中华文化的灌输。
他希望在人民军南下之后,中亚国能够派出一万骑兵进入新疆,协助留守民团一同维护西藏、青海、新疆三省的稳定与安宁。
而在写给伊宝忠的书信里,马超详细的分析了欧洲人,在印度次大陆中南部地区,扶持建立诸多国家的复杂局势,以及南越国在缅甸所面临的军事挑战。
他对伊宝忠理智的决策给予了高度评价,夸奖他没有被情绪左右,选择去与新兴国家武装对抗。
而是以一种高瞻远瞩的姿态,给那些新兴国家送去了外交诏书,在第一时间积极寻求外交合作的机会。
对外,伊宝忠将黄埔学校课本上,所倡导的那些先进理念付诸实践,提出国与国之间应当互相派驻大使,以此加强沟通与交流。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避免战争;互不干涉内政,让每个国家都能自主发展;平等互利,实现共同繁荣。
这些国与国之间的相处之道,都是以中华帝国皇帝陛下的名义颁布,使马超在欧洲和印度次大陆上的名声更加响亮。
对内,伊宝忠尊重印度独特的文化习俗,在面对部落长老会,要处死私奔男女时,他没有强行干涉,只是坚持杀人偿命的约法三章,便巧妙杜绝了南越国民间私刑猖獗的乱象,维护了当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马超满怀期待的希望,在人民军进行统一战争的关键时刻,南越国能派遣一支两万人规模的军队。
从缅甸地区进入云南,对大明军进行战略迂回,形成一种合围态势,为这场战争的速战速决增添一份保障。
至此,马超通过十五年的精心布局,将自己手中的每一枚棋子都巧妙运用起来,他就如同一位胸有成竹的棋手,在历史的棋盘上落下了关键的几步。
中华帝国统一战争的最后一战,那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历史大幕,也终于缓缓拉开了帷幕。
天元四年九月十五日,河套内人民军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第三军团、第五军团、特战旅、黄埔军校教导团完成集结。
十八万的精锐部队,枕戈待旦,只待马超的一声令下,便能奔赴战场 。
与此同时,杨致远所指挥的五万工程兵团,马强麾下的十万民团,母贤君筹建的五十万运输队,都在等待着统一战争的开始。
秦岭中的十三万乞活军,在泰山周边十五万邢天军,也提前接到马超的圣旨,完成军队集结。
驻守西部三省的第三军团,连同两万运输辅兵,也在玉门关外完成集结。
在这一日辰时,人民军各参战部队,纷纷打开了马超提前送来的圣旨:
“即日起,中华帝国正式向大清国、大明国、大顺国、大西国,等一切阻碍华夏民族完成统一大业的反动势力宣战。
天元四年九月十五日辰时,中华帝国治下的人民军、乞活军、邢天军等一切武装力量,即刻按照作战计划,向一切反动势力展开军事打击。”
刹那间,号角齐鸣,战鼓擂动。人民军兵分三路,如汹涌的潮水般,气势汹汹的奔向各自的战场。
一路扬起的滚滚烟尘,遮天蔽日,所到之处,大地为之震颤。
此消息一经传出,天下哗然,各方势力皆被这突如其来的军事行动所震惊。
短短一个月时间,人民军似神兵天降,攻势凌厉,各部捷报频传。
王小强率领第三军团一路势如破竹,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所到之处敌军望风披靡,成功收复山西全境。
吴三桂、朱纯臣、白广恩、尚可喜所部三万多兵马,在人民军的猛烈攻击下,毫无还手之力,被逐一歼灭。
豪格与阿济格在得到情报后,念及人民军的赫赫战功,深知自己绝非对手,不敢与人民军正面交战。
他们率领着两万满蒙骑兵,如丧家之犬般仓皇向东逃窜,马蹄声急促,扬起一路尘土,尽显狼狈之态。
多尔衮刚刚收到马超的宣战书,还在震惊中思索着应对之策,紧接着就收到了陕西和山西兵败的消息。
这就犹如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头。
在紧急召开议政王会议时,又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塞北省内的人民军大举东进,接连攻占了广宁卫、锦州、义州等地,堵死了大清国返回辽东的通道。
这个消息就仿若晴天霹雳,震得大清国满朝文武面色惨白,一时间朝堂上乱作一团,众人皆慌了心神。
多尔衮一脸阴沉的端坐上位,眉头紧锁,心中反复权衡利弊。
深知再想返回辽东已无可能,若不采取果断措施,大清国危在旦夕。于是,他力排众议,做出决定:
“撤回陕西和山西的所有军队,在山西与北直隶之间建立起两道防线,以此阻挡或迟滞人民军的东进攻势,拱卫京师的安全。”
命令下达后,孔有德、沈志祥、耿仲明三人率领所部兵马,连同五万投降的明军和顺军士兵,匆匆奔赴平型关、紫荆关、飞狐口等地驻防。
这些地方都是由山西进入北直隶的险关隘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