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追光者 > 第205章 咸丰皇帝最后一个有实权的清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5章 咸丰皇帝最后一个有实权的清帝

1831 年 ,咸丰出生于圆明园湛静斋,生父道光帝,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在不到 10 岁,生母孝全成皇后便病死,之后由奕欣的生母静贵妃抚养。静贵妃对他处处关心照顾,他和奕欣年岁相仿,小时候共同读书习武,关系亲密。

道光帝的儿子中,奕詝最大,虽然他有四个弟弟,但五弟被过继,其他两个弟弟年纪又较小,所以和他一同竞争皇位的对手只有奕欣。

奕欣的胜算原本更大,但道光帝认为当皇帝不仅要仁爱、仁孝,更要和自己的性格秉性差不多。奕詝受老师杜受田的指导,多次在道光帝面前立下忠厚孝悌的形象,

道光帝于道光三十年(1850 年)驾崩,长子19岁的奕詝继位,即咸丰帝。咸丰十一年(1861 年),在位11年,享年31岁。

咸丰皇帝是早产儿,自幼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又面临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冲击,内忧外患,这巨大的政治压力和对国家前途的焦虑让咸丰皇帝心力交瘁,身体的虚弱使他容易寻求一些能够暂时缓解身体不适或带来精神刺激的东西。据说在他继位不久就染上了鸦片,鸦片成为他逃避现实、缓解精神压力的选择。

咸丰帝喜爱喝酒,几乎天天饮酒,而且常常喝得酩酊大醉。醉酒之后酒品不佳,会打骂宫女、太监等身边的人。他试图通过酒精来麻醉自己,逃避现实中的烦恼和压力,然而这种行为不仅对他的身体造成了伤害,也影响了他作为皇帝的形象。

咸丰帝吸食鸦片,还将其美其名曰“益寿如意膏”。听从太医的建议喝鹿血等养生方式,于是养了百余只鹿,每天取鹿血饮用。鹿血在传统中医中被认为有一定的滋补功效,而咸丰身体虚弱,希望通过喝鹿血来维持体力或改善身体状况。咸丰帝非常喜爱听戏,甚至将戏班子搬到承德避暑山庄,每天沉迷于听戏作乐。

咸丰帝十分好色,常年居住在圆明园,美其名曰调养身体,实则是为躲避宫中侍寝的规矩,以便更加放肆地享受美色。咸丰皇帝从继位的第二年开始便不断选秀入宫,不仅从满蒙两族官宦之家中挑选秀女,还打破孝庄文皇后“汉女不得入后宫”的惯例,挑选了很多汉族女子住进圆明园。

他的后宫中,有慈安皇后、云嫔武氏、慈禧叶赫那拉氏、丽贵人他他拉氏、玫常在徐佳氏等让他颇为宠爱的妃子,在圆明园还有“四春”等汉人美女供他享乐。

慈禧太后是叶赫那拉·惠征的女儿。叶赫那拉·惠征(1805—1853),满洲镶黄旗(原是镶蓝旗,后被慈禧升至上三旗)人。咸丰三年(1853)被革职后不久病死于江苏镇江府,同治元年(1862)被追封为三等承恩公,谥“端恪”。

慈禧太后于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选秀入宫。当时咸丰皇帝想要充实后宫,进行选秀女。对秀女的年龄要求是13至17岁,慈禧当时17岁,符合选秀年龄。她长相出众,且在父亲的教育下有一定学问。被选中后,咸丰皇帝赐号兰贵人。

慈禧太后年轻时容貌出众,聪慧过人且善解人意,她懂得看人眼色行事,适时给予咸丰帝建议,又为咸丰帝生下了唯一的儿子载淳,因此深得咸丰帝宠爱。在短短几年内不断晋升。

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慈禧生下皇子爱新觉罗·载淳,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

咸丰帝对戏曲的痴迷达到了较高的程度,不仅爱听戏,甚至亲自参与剧本的创作。尽管他并非专业的戏曲编剧,但对戏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即使在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局势危急之时,戏曲仍然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英法联军入侵北京,他逃往热河避暑山庄时,当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咸丰帝逃往热河避暑山庄。他不仅带着戏班子,还携后宫妃嫔(慈禧、慈安等)、皇子载淳、重要文件和印玺、大量金银财宝、一同前往。

在逃亡的日子里,他依然通过听戏来寻找慰藉,仿佛舞台上的美好能够让他暂时忘却国家的困境和自己肩负的重任。甚至依赖鹿血来维持身体状态,却未能积极应对国家的重大危机,这种软弱和逃避现实的行为加速了清朝的衰落和灭亡。

咸丰帝在出逃过程中,连下三道谕旨。一是命令吉林、黑龙江的骑兵队 1500 名到热河护驾;二是将僧格林沁已调至保定的西安骑兵队迅速到热河护驾;三是 600 里加急调动内蒙古东三盟迅速派出蒙古官兵守护古北口。这些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银两等财物的安全运送。

此外,咸丰帝还将北京户部存银及圆明园 12 万两给官兵的奖金全部运往热河,并且下令直隶布政使文谦将路经直隶的各省运回京城的银两,全部运送到热河。

鹿血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滋补功效的物品,咸丰帝听闻鹿血的功效后,便命人在宫中养鹿,以便随时取用鹿血。通常鹿血是经过处理后饮用,过度追求这些所谓的滋补之物,并没有改善咸丰帝的身体状况,反而进一步加重了他的身体负担。

他继位时虽已 19 虽,但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缺乏坚定的意志和有效的应对策略。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他虽采取了一些措施,如调集外省兵丁、拨放军费等,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英法联军侵华时,他选择逃往热河避暑山庄,留下恭亲王奕欣留京议和,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他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个人的享乐和逃避现实上,使得国家的局势愈发严峻,加速了清朝的衰落。

在 1851 年,咸丰皇帝特意发布了一道命令,让大家都知道:允许朝廷里的九卿科道以及各个省的督抚等官员推荐有才能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各地有本事的人都能够得到任用。

后来,众多有识之士得以被任用。曾国藩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组建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胡林翼也在此时崭露头角,凭借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稳定湖北等地局势。此外,还有吴棠被王茂荫举荐后,在地方任职中表现出色。

曾望颜担任陕西巡抚、署四川总督等职务;傅寿彤历任河南南阳知府、河南南汝光兵备道等职位。这些被任用的人才在晚清的动荡局势中,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维护清朝统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面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八旗军惨败、清廷面临统治危机的局面,在肃顺的建议下,咸丰帝任用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官僚。这些汉族官僚在后来镇压太平天国等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成为清朝的中兴名臣。

在肃顺等人的辅助下,咸丰帝对败坏的吏治进行改革,将穆彰阿革职,永不叙用;耆英降为五品顶戴以六部员外郎回家候补。

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起义军迅速发展壮大,席卷大半个中国。清政府调集大量军队进行镇压,但由于清军战斗力低下,屡屡失利,在蓑衣渡之战、湖口之战等战役中,清军遭受重创。

战争的巨大消耗使得清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了筹集军费,清政府不得不增加赋税、发行纸币等,但这些措施又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太平天国运动引发了地方势力的崛起。一些地方官员和士绅为了抵御太平军,自行组织团练,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等。

这些地方武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咸丰帝批准通行官票、印制钱票,以纸代银、钱;还批准铸造当一、当五、当十的铁大钱,甚至批准铸造铅钱。但这些措施引起了金融市场的极大混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负责琦善军营粮饷的帮办江北军务刑部侍郎雷以诚,在扬州创办厘金,以济军需。咸丰帝根据其建议,在江苏省筹办厘金,并下令用兵各省推行,厘金制度的实行,为清政府筹措了大量的军费。

1856年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主要是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先后攻占广州、天津、北京等重要城市。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给中国的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清政府在军事上再次暴露出落后的一面。咸丰帝选择逃往热河避暑山庄,丢下北京城和众多将士。僧格林沁等将领依然坚守阵地,为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战。

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骑兵等清军部队进行了顽强抵抗,展现出非凡勇气和顽强战斗精神。他们面对英法联军先进武器装备和战术,毫不畏惧,冲锋陷阵。但由于双方在军事技术、战术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最终清军惨败。据统计,清军约有 3000 人阵亡,而英法联军方面,法军死亡 3 人,受伤 17 人;英军死亡 2 人,受伤 29 人。

如此悬殊的数据,深刻地反映出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八里桥之战的失败直接导致北京城的防守处于真空状态,英法联军得以长驱直入,随后火烧圆明园。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这些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进迫天津,咸丰帝派桂良、花沙纳往天津议和,签订了《天津条约》。

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再次组成侵华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命恭亲王奕欣留京议和。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并在《中俄北京条约》中承认了《瑷珲条约》。

咸丰皇帝共有子女三人,长女荣安固伦公主,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即同治皇帝,次子悯郡王,出生当日就夭折了。

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病死于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由其唯一存活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淳继承皇位,即同治皇帝,年仅六岁,命八位顾命大臣辅政,并授予慈安太后“御赏”印章,由慈禧代管太子“同道堂”印章。这一安排为后来的辛酉政变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