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追光者 > 第202章 宦官、太监、士大夫与朝政(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2章 宦官、太监、士大夫与朝政(二)

士大夫房玄龄、杜如晦等: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为唐朝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唐中后期,李辅国太监掌握了神策军等禁军力量,甚至可以废立皇帝。成为唐朝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太监。

历史记载了唐朝宦官权力膨胀,干预朝政、司法,甚至影响皇位传承等重大政治事件。《资治通鉴》记载,唐肃宗时期的李辅国权势滔天,掌握军权,就连府县案件和三司审案都由他来决定。到了唐代宗时期,鱼朝恩掌管中央禁军,权倾朝野,还打压异己。

《旧唐书》记录了高力士、李辅国、俱文珍等着名太监。高力士深得唐玄宗信任,一些小事他都能决断。李辅国专权,还参与司法审判。俱文珍则逼迫唐顺宗禅位,打压“永贞革新”。

《唐会要》从典章制度和政治事件的角度涉及太监内容,比如记载了太监官职的设置、任免制度,以及他们参与宫廷政变、掌握禁军等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王寿南的《唐代的宦官》和杜文玉的《唐代宦官政治》等着作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了唐朝太监干政现象,探讨了其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因素以及对唐朝各方面的影响。

俱文珍帮助唐宪宗登上皇位,当时唐顺宗刚即位时就身患中风,身体状况不佳,无法正常处理朝政。俱文珍作为权势较大的宦官,看到王叔文等改革派势力在朝中崛起,担心其改革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于是决定寻找新的政治依靠。

他联合了刘光琦等其他宦官,以及剑南西川节度使、荆南节度使等地方势力。这些人同样对王叔文等人的改革不满,担心改革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双方一拍即合。

在俱文珍等人的策划和推动下,他们向唐顺宗施压,迫使唐顺宗立其长子广陵王李淳(后改名李纯)为太子。这样一来,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王叔文等改革派的权力,又为后续的政治变动埋下了伏笔。

随着唐顺宗病情的加重,俱文珍等人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他们利用唐顺宗身体虚弱、无法有效掌控朝政的机会,进一步加强了对宫廷和朝廷的控制。

俱文珍召集士族官僚卫次公、郑絪、李程、王涯等人至金銮殿,商议禅位之事。这些士族官僚大多对王叔文等改革派持反对态度,因此与俱文珍站在了同一阵营。在俱文珍的主导下,他们共同起草了禅位诏书。

最终,在俱文珍等人的逼迫下,唐顺宗不得不禅位于太子李纯太子登基称帝,为唐宪宗。

俱文珍通过联合内外势力、促成太子之位以及逼迫顺宗禅位等一系列手段,帮助唐宪宗登上了皇位,同时也借此打击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改革派,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王守澄唐朝末年宦官,历经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四朝。

王守澄起初侍奉太子李恒。宪宗身患重疾时,病情曾有好转迹象,但宦官陈弘庆突然在大明宫中和殿杀害了宪宗,据说王守澄也参与其中,随后对外宣称皇帝是无法承受药力而暴毙。

宪宗驾崩后,长子惠昭太子早逝,三子李恒已立为太子,但,兄长澧王李恽。为杜绝后患,王守澄与神策中尉梁守谦等合谋,派兵诛杀了澧王与拥护澧王的宦官吐突承璀。

太子李恒在王守澄等人的支持下顺利即位,即唐穆宗。王守澄因功被封为枢密使,得以参与机密,干预国政。

当时朋党领袖之一的李逢吉以重金贿赂王守澄,拉拢其为己用,两人合作,朝廷中无人能与之抗衡。

在穆宗时期,王守澄与李逢吉勾结。当时李逢吉与翰林学士李绅交恶,李绅常在皇帝面前批判李逢吉的奏章。后李绅得罪族子李虞,李虞投靠李逢吉一党并散布谣言。王守澄也向皇帝进谗言,谎称穆宗驾崩后李绅等人欲立深王李悰为帝,致使敬宗将李绅贬为端州司马,后因发现穆宗遗书误会才解除。

敬宗时期,跋扈的昭义军节度使刘悟临终上书要求让其子刘从谏继任节度使。朝廷对此有分歧,反对派认为节度使人选应由朝廷指派,但李逢吉、王守澄一党因收了刘悟赂款且不想得罪刘悟,便利用影响力迫使敬宗答应刘悟请求。

敬宗喜欢畋猎打球,尤其爱“打夜狐”。某日夜猎回宫后与刘克明等人饮酒作乐,刘克明趁敬宗饮酒过量入内室更衣时暗杀了他,并矫诏让绛王李悟暂代国事。

刘克明欲取代王守澄等人地位,而王守澄和梁守谦先发制人,迎来江王李涵,派出神策军和飞龙兵诛杀绛王及刘克明等人,立江王为唐文宗。文宗即位后,梁守谦致仕,王守澄接任右神策中尉,握有神策军控制权,兼掌军政二权,确立了在朝廷不可动摇的地位。

文宗因见以王守澄为首的宦官日益跋扈,亟思除去心腹大患,决定与耿直忠厚的大臣宋申锡、宇文鼎等人合作。宋申锡被拔擢为宰相,并起用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大臣。他任命王璠为京兆尹,没想到王璠临阵倒戈,将此事泄密给王守澄的亲信郑注。

郑注先下手为强,命令神策都虞候豆卢着持状向文宗诬告,声称宋申锡欲与人望甚高的漳王李凑谋反。文宗早对漳王心存芥蒂,盛怒之下立刻命王守澄将宋申锡及其亲信囚禁于神策军的牢狱之中。后经大臣商议,多数大臣认为应将宋申锡和豆卢着交付司法审议,但王守澄听从郑注之言,说服文宗以贬谪取代死刑,结果漳王与申锡分别被贬为巢县公与开州司马,宋申锡的下属等人依旧被处死。不久李凑与申锡也先后忧愤而死。

李德裕一党得势,李逢吉被贬为东都留守。李逢吉一心想恢复相位,让族子李仲言携带黄金百万前往贿赂郑注,让郑注代为向王守澄说项,再由王守澄引介给皇帝。没想到李训、郑注一见如故,两人很快成为皇帝跟前的红人。

李训、郑注与皇帝知道文宗早有除去宦官的想法,为了赢得王守澄的信赖,两人先后贬谪了左神策中尉韦元素,枢密使杨承和及王践言,但随后发觉让王守澄独揽了所有军政大权,于是又让素与守澄有嫌隙的宦官仇士良担任左神策中尉,以分化其权,王守澄对此颇为不满。

不久李训封相,任命王守澄为左右神策军观军容使,这是神策军中的最高职衔,但只是个没有实权的名誉职,王守澄被彻底剥夺了兵权。文宗命令宦官李好古带着毒酒前往王守澄宅第,秘密酖杀了他。不久其弟王守涓亦被文宗派出的人马所杀。王守澄死后仅一个月,便爆发了着名的“甘露之变”。

李辅国,唐玄宗末年入宫为太监。安史之乱期间,他劝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立下关键之功。唐肃宗即位后,李辅国被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掌握军权。

李辅国在朝中大肆培植党羽,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利益集团。他与一些掌握军权的将领、部分阿谀奉承的官员相互勾结,共同巩固其权势。他与程元振等宦官联手,打压异己,控制朝政。

李辅国他通过收养家子等方式,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他的家子们在朝中担任各种职务,为他的专权推波助澜。

李辅国掌权期间,做了诸多影响唐朝政治走向的事情。他干预皇帝决策,对唐代宗说出“大家当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的僭越之语。在官员任免上,他任人唯亲,将自己的党羽安插在重要职位。他还大肆搜刮财富,兼并土地。据不完全统计,他及其党羽所兼并的土地达数千顷之多。

李辅国的专权给唐朝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官员们人人自危,国家治理陷入混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辅国的权势也引起了皇帝的警觉。最终,在各方势力的共同作用下,李辅国的权力被逐渐削弱,其专权的时代走向终结。

鱼朝恩是唐朝宦官,在安史之乱中,鱼朝恩随唐玄宗出逃,后侍奉唐肃宗。凭借在战乱中的表现,他逐渐获得唐肃宗信任,掌握了神策军。神策军作为当时一支重要军事力量,为鱼朝恩提供了强大的权力支撑。

鱼朝恩由部分宦官依附于他的武将以及阿谀奉承的官员组成。为扩大自己的权势,据不完全统计,在神策军中,他安排的亲信将领占据了重要职位的比例高达三成以上。这些亲信对他忠心耿耿,确保了他对军队的绝对掌控。

另一方面,他在朝堂上通过贿赂、威逼等手段拉拢官员。对于那些拒绝依附他的官员,他则毫不留情地进行打压。有官员反对鱼朝恩的专权行为,就会被他以莫须有的罪名贬谪到偏远地区,其家产也被鱼朝恩及其党羽瓜分。

据史料记载,他在京城及周边地区兼并的土地多达数千顷,名下的房产不计其数。他还提高赋税,使得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他干预朝政,甚至决定官员的任免。许多有才能的官员被他排挤,而那些善于溜须拍马之人却得以高升。他曾在朝堂上公开羞辱宰相,使得朝臣敢怒不敢言。

他虚报战功,冒领赏赐。向皇帝谎报自己指挥有方,获得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土地赏赐。

鱼朝恩的专权行为最终引起唐肃宗、唐代宗等对他的权势感到担忧,在经过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后,鱼朝恩最终被皇帝设计铲除。他的倒台标志着唐朝宦官专权的一个阶段的结束。

高力士太监,幼年被阉割后入宫。经历了四代李唐统治者,从青年至老年追随唐玄宗,以宦官之身行文臣武将之责,不仅亲自带兵协助唐玄宗平定皇室之乱,还参与政务处理,调和君臣关系,并且敢于直言劝谏,维护朝政风气,为唐玄宗政权的稳定打下基础。被后人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高力士祖籍潘州(今广东省高州市)其家族本为北燕皇族,后南迁定居岭南,代代为岭南豪酋。他的父亲为潘州刺史冯君衡,母亲麦氏是隋朝“大将军宿国孟公”之曾孙女。

圣历元年,冯氏家族遭人诬告谋反,高力士的父亲被罢官抄家,家产被籍没,高力士流浪街头。

武则天命李千里为岭南讨击使前往镇压。叛乱平息后,李千里为讨好武则天,在岭南征集阉儿,高力士被阉割后送往李千里帐下,并改名为力士,与另一名阉儿金刚一同被进奉给武则天。

武则天见高力士聪慧机敏、眉清目秀,便令他内侍左右。但后来因小过被逐出,由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为高力士。高延福出自武三思家,高力士于是往来于武三思宅第。通过这层关系,一年后他得到武则天的复召,再次入宫,并在翰林院学习。

在学习期间,高力士学业优秀,武艺了得,尤其精于射箭,百发百中,身高六尺五寸,且性格严谨细密,善于准确传达诏令,深受赏识,被提拔为宫闱丞。

景龙年间,安乐公主与韦皇后合谋毒死唐中宗,准备拥立韦皇后登基。李隆基联合禁军将领发动政变,拥立李旦为帝。高力士参与了此次平定韦皇后之乱,因功被调入太子内坊局,提拔为朝散大夫。

李隆基即位后,太平公主势力日渐强大,欲兴兵篡位。李隆基密令高力士、龙武将军王毛仲等数十亲信,率亲兵冲入虔化门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党羽。高力士因斩杀公主亲信萧至忠、岑羲等人有功,不到30岁就以宦官之身官居三品。

唐玄宗李隆基非常信任高力士,曾说“力士当上,我寝则稳”。每有地方进呈上奏文表,都会先送呈高力士过目,小事由高力士自行裁决,其余再进呈皇帝。

高力士备受尊崇,朝廷命官与皇室成员无不巴结讨好。当时的太子李享称高力士为二兄,诸王公主皆称呼他“阿翁”,驸马们则称其为“爷”。

高力士资产丰厚,甚至连王侯也不可相比。他在来庭坊造宝寿佛寺、兴宁坊造华封道士观,宝殿珍台,与国家所建寺观相当。在京城西北截断澧水建造水碾,同时转动五轮,每日碾麦三百斛。

安禄山发动叛乱,高力士护送玄宗逃往成都。至马嵬坡时发生兵变,将士们要求玄宗处死杨贵妃。玄宗犹豫不决,高力士认为杨贵妃已不可能再安心陪伴玄宗,劝说玄宗慎重考虑,最终玄宗命高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用罗中将其缢死。

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太上皇移居到西内甘露殿,高力士与宦官王承恩、魏悦等人,因为侍奉太上皇登上长庆楼,被李辅国陷害谋反,发配到黔中道。高力士得知唐玄宗驾崩,因哀痛吐血而亡。唐代宗李豫继位后,以其耆宿,保护先朝之功,追赠扬州大都督,遵先皇遗诏陪葬唐玄宗之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