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羊城回来,顾久和林舒又忙着各自公司厂子的事情,每天回到家时间已经很晚了。
这天天气晴好,难得忙完正常下班,刚将车在自家楼下停好,就看到刘小娥和李秀从楼梯口出来。
林舒关上车门,不咸不淡的打着招呼:“年底了,二婶怎么有时间过来”
刘秀因刘小娥给她提了不少回礼,心情稍好点,听到林舒的声音朝她看去,见她回来了,三步并两步走到她面前:“我这次过来是因梅子过来的,听说你们夫妻当时也在羊城,都是姐妹,既然当时你也在羊城怎么没看你对她照顾一二”
对于李秀的说教,林舒不爱听:“二婶,话不能这么说,羊城大了去了,我和她又碰不上面,怎么照顾她再说了,林梅在省城,你看我和她有碰面的机会吗各家有各家的事,就算在村里只要不刻意找过去,也不会经常碰面吧”
“.”李秀。
刘小娥嘴角微扯,皮笑肉不笑的道:“她二婶,这事已经过去了,刚才在楼上我也向你解释了,现在当着孩子的面你又老调重弹是怎么回事当时我也跟着他们在羊城,梅子流产是不是我也有责任”
李秀就算心里怪刘小娥,表面上也不敢,“嫂子,我没怪你,你去了羊城也是帮着他们看孩子,哪有时间关注外面的事情。”
刘小娥脸色不悦:“你嘴上不说,心里说不定在怪罪我。”
“没有,我刚才那话只是想让林舒明白,出门在外谁也不能保证不会遇到难事,亲戚间更应该互相帮忙,这样才更容易在外站稳脚跟。”
她和林梅之间的矛盾,林舒不想和长辈细说,将手上的包换了个手,将车门锁上,“既然你来是照顾梅子的,我就不耽搁你的时间了,忙了一天我也累,我就先上去了。”
“欸林舒”
李秀赶忙叫住想离开的林舒,“独木难支,刚才婶子的话你好好想想,那个,我先回去了,要不.你送送我”
李秀打量她们母女俩的脸色,对上林舒的视线,讪讪笑了笑:“我对省城不熟,你正好有车送送吧。”
林舒勾唇一笑:“婶子省城不比农村,交通方便的很。我家你都来过几次了,这段路就算不熟悉,至少不会迷路。这样吧”
伸手将亲妈推出来,“你实在不想坐公交车,路口就可以拦出租车,让我妈送你上车。”
李秀:“.”
刘小娥:“.”
“妈,等会送我婶子上了车,记得帮她把车费先垫付了,找我报销。”
说完,她不管她们俩是什么反应,转身上楼。
李秀气得指着林舒的背影:“这这孩子,嫂子你看这孩子,我作婶婶的会在乎那几块钱吗唉,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过日子就要勤俭节约,能走路就别坐公交,能坐公交就别坐出租车。嫂子你看看她们,一点不像我们年轻时勤俭持家,骑自行车能解决的事情,非要买个车回来当摆设,让她送送我还不愿意”
“行了,走吧,我送你上车。”刘小娥不愿意听人说自己的孩子不好。
自家的孩子败家是事实,但她们赚钱也行啊。
你家梅子要是有我闺女赚钱的能力,可能尾巴早就翘上天了,哪还会有事没事往我家跑。
李秀叹了口气,一边走一边诉苦:“嫂子,我们梅子命苦啊,每段婚姻都难啊,上一次摔倒流产,这次又中招,你说她怎么就这么多灾多难呢不像你们家老幺,一胎就凑成了一个好字,婚姻也平顺。在省城不比在家里,你多劝劝林舒,让她多照顾一下梅子。”
“行行行,我没事多劝劝。”刘小娥随口附和。
不过,你诉苦,我也知道诉苦,这世道上谁活着不难
“她婶啊,你别看我们老幺表面光亮,实际生活中不知道有多累,酒楼、酒店、商贸行、服装厂啊,服装店什么的都要她操心,还有家里几个孩子还需要她照顾,你说这人的精力就这么多,哪有精力去关注其他的事咯”
李秀听着这话,感觉妯娌是在她面前炫耀,不过,眼珠一转她有了主意:“钱是赚不完的,如果她实在忙不过来,就找人帮忙。我家张勇就开了一家店,要不让张勇来帮侄女”
刘小娥:“.”
抹了额头不存在的汗。
“诶他们公司的事我说了不算,这事你就别为难我了,我就是来这里帮他带孩子的老婆子。”
林舒回到家,陪孩子玩了没一会儿,顾久和刘小娥一起进了门。
“过两天一起去喝满月酒”
顾久递给林舒一张请帖。
林舒接过看了眼上面的名字,惊讶的微微瞪大眼,确认一遍上面的名字,没错。
“戚晓芸和田厂长似乎结婚有两三年了吧,这是头胎还是二胎”
顾久将外套脱了,递给陈姐让她挂起来,坐下喝了杯水才道:“什么头胎二胎,现在实行计划生育了。他们俩结婚几年,戚知青好不容易给老田生了一个儿子,老田可宝贝了,这不才办满月酒。”
说起来,林舒和戚晓芸也有两年没见过面了。各自忙着各自的事业和家庭,想空闲时间聚在一起太难了。
到了满月酒那天,同期的知青来了不少。
和林舒打个招呼的就有孙汉东和席大立,两人是男人,不好和林舒凑在一块,打完招呼就坐到另一桌去了。
其实和林舒最熟悉的是李兰秋,她和村子里的李敢结了婚,后来夫妻俩都在林舒手下做事。
一个在仓库当仓管,一个在品牌店当店长,算得上是林舒的左膀右臂。
李兰秋走了一圈,和当初一起下乡的知青聊没多久,回来就林舒说起这些知青的现状。
“他们各自回城基本都解决了工作问题,说起来在他们眼里算我混得最差了。”
“你怎么比他们差说起来你的收入比他们高不少。”林舒一时有点懵,没听懂她话里的意思。
李兰秋自嘲笑道:“他们端的都是铁饭碗,自然是看不起我这种打零工的城里人。”
“你管他们铁不铁饭碗的,揣进自己口袋里的钱才最实惠。以后说不定你都赚钱开上小汽车了,他们还在骑着自行车上班。”
林舒发现老板最喜欢给员工画大饼,自己当了老板也不例外。
只不过,刚才她说的话很有可能实现,因为林舒给员工们的工资都不低,尤其是销售岗位的员工。
只要你销售业绩好,工资是真的拿到手软。
酒席还没有开始,李兰秋注意到顾久没在这一桌,正和朋友联络感情去了,便凑到林舒耳边小声道:“回城也几年了,你知道实际上混得最差的是谁不”
林舒对不熟悉的知青不感兴趣,但还是很配合的问道:“是谁”
“祝正亮。”
林舒有片刻恍惚,“.”
好久没听过这个人的名字了。
今天若不是李兰秋提及,她都快忘记了。
幸福的生活是不是可以治愈一切伤痛,但是如今的生活是真的没有时间让林舒去想以前的生活。
可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比家人来说,以前年轻时接触过的人就变得无关紧要了。
但听说他过得不如意,心里还是有点暗爽的,是怎么回事
“听孔汉东说,祝正亮回了城是接了他老爸的班,因为他没有技术,干得是最脏最累的活,每月领的那三十几块钱的工资,刚够一家的吃喝。因为工龄低,单位分配房也轮不到他,只能和家里人一起挤在十平米的小平房里面,冬冷夏暑,实在是可怜。”
林舒瞥了眼暗自得意的李兰秋,“他再怎么说是家里的独子,等家里的妹妹们全嫁出去,那十平米的房子就是他的。怎么说也是算在城里有个窝,你呢”
怕打击到小妞,接着一本正经的问道:“说正经的,你和李敢就没有想过在省城买个房”
李兰秋白了她一眼:“你对他还真是了解。不过,我们在努力攒钱,等攒够了就买一间。”
像她大哥林伟来省城不到一年就买下一栋院子,他们暂时办不到,但经过几年努力买下一两间房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