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用父子的任命刚到,朝廷又是一纸诏书下来,免去了王铎的诸道行营都统,剥夺了他的战场指挥权,只保留义成节度使一职,让他即刻赴任。
王铎能力难称优秀,但在国将破亡的乱世下敢于主动请缨,也算有些担当。这段时间以来,各路勤王大军在他的统一调度下将黄巢压制在长安一隅,开始向着有利方向转变。
为什么要在这一时刻解除他的指挥权?还不是小皇帝身边那个权阉田令孜所为!
眼见胜利在望,田令孜想把剿灭黄匪的功劳完全记在宦官掌控的北司名下,于是便在僖宗面前极力编排王铎不是。称他指挥失当、调度无方,率领重兵压境却寸土未得,最后还是听了杨复光的提议,征调李克用入援,这才有了进展。由此看来,还是我们宦官有思路、有作为,功劳大大的!
僖宗对田阿父的话向来百依百顺,不仅免掉了王铎,还一并解散了王铎的指挥班子,把副都统崔安潜调整为东都留守,将都监西门思恭改任为右神策中尉。
田令孜则以提议皇帝入蜀、保管传国玉玺、散去家财犒赏将士等诸多感人事迹居功至伟,荣膺十军兼十二卫观军容使!
读史至此,真有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宦官做大,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所谓“履霜坚冰至”,一个朝代、一个社会,其内部秩序的形成,需要用律法、制度、规矩等成文的契约,以及不成文的风俗来支撑!实践当中,每一次对它们的无视与破坏,都会被一点点累积成损毁自身的能量,在某个时间点集中爆发!
僖宗时期,大唐经过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终于还是走到了临近崩溃的边缘!
中和三年(883年)二月十五日,李克用进军乾阬(陕西渭南大荔西南四十里),与河中、易定、忠武三军会师。
当面之敌尚让,率领十五万人屯驻在梁田陂(陕西渭南华州区西三十里)。
二月十六日,四路唐军联合向义军发起猛攻!
双方从午时一直战至申时,义军大败,全军崩溃。被唐军俘虏、斩杀数万人。义军将领王璠、黄揆逃离战场,向东逃奔华州。
二月二十七日,李克用围攻华州。黄思邺、黄揆据城死守,李克用分派骑兵进驻渭北。
之前,黄巢见到义军屡吃败仗,加之粮食也将告罄,知道长安守不住了,便提前做好了逃遁准备,派出三万兵力控扼蓝田道——也称武关道,是从关中穿越秦岭通往南阳盆地的古道,途经武关——以备不时之虞。
三月初六,黄巢派尚让出兵支援华州。
李克用、王重荣率军在零口迎击(位于西安临潼与渭南交界处的零河水库左岸),大胜,尚让退回长安。李克用乘胜进军渭桥,另派一部兵力留驻渭北。
李克用让亲信将领薛志勤、康君立,每晚带着几名精锐,潜入长安骚扰袭击,把高度紧张的义军折腾得精疲力竭。
三月二十三日,降将朱温获任宣武节度使,赐名朱全忠。
三月二十七日,李克用攻陷华州,黄揆弃城而逃。
四月初七,收复长安的时机已经成熟,决战正式打响!
李克用会同忠武军将领庞从、河中军将领白志迁,先行向长安发起进击,与义军在渭水以南激烈搏杀,一天内三战三捷。
义成、义武等军相继展开攻势,义军力不能支溃败而逃。
四月初八,李克用等从光泰门进入长安,黄巢力战不胜,焚毁宫室后仓皇逃出,自蓝田进入商山(位陕西商洛市)。沿途故意扔下大量珍宝,导致追击他们的唐军蜂拥争抢,他们借机逃逸而去。
进了城的唐军疯狂抢掠,与贼寇没有任何区别。长安遭到严重损毁,居民被杀的所剩无几。
杨复光遣使赴成都报捷,人心振奋,纷纷庆贺!
诏令留下两万忠武军,交由大臣王徵、田从异指挥,护卫长安。
五月,在大封功臣的同时,处死了当上义军宰相的唐朝大臣崔璆,着名诗人皮日休不知所踪。
从皮日休诗作中所反映出的悲天悯人来看,他投靠黄巢一半是出于形势所迫;一半也可能误将黄巢当成了救世雄主,想跟着他一展胸中抱负。
没想到黄巢一称帝便换了模样,比起那些祸国殃民的大唐官僚也好不到哪去!乱世之中,才华与声名有时反会成为活着的负累!
在击破黄巢、平定长安的一众大唐将领中,李克用无疑表现得最为亮眼。此时的他,年龄刚满二十八岁! 沙陀“鸦军”的凶名,继击破裘甫后因他而再次远播,为各军所慑服!李克用也因一目略小,得了个“独眼龙”的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