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8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大人。”

“这已经是魏军第五次毁坏田亩了。”

“再这样下去,陇西今年的田产怕是不足半成了。”

现在谢安、脱脱两人要面对的问题是,

如何有效剿除陇西腹地的曹魏杂兵。

秦良玉不可能凭借几千人,

将数万人挡在鄣县东面。

曹魏吸取先前的教训,

将营寨扎在了鄣县外围十余里处。

有了这十余里的中间缓冲带,

秦良玉根本无法派兵骚扰。

而这些军营,

便又成了魏军的中转站。

獂道的一部分粮草,存放在那里,供给进入腹地的魏军。

伤兵也能通过这个中转站,

顺利返回魏地。

“还记得主公说过的山城么?”

邓禹灵光一现。

“安石可是想修筑堡寨?”

“嘶……但堡寨修成,还需要时间。”

“眼下刻不容缓啊。”

谢安摇摇头。

“不是堡寨。”

“主公所说山城时,提到过敌台、望楼、烽火台等建筑。”

“筑堡寨,时间不够。”

“不若修筑烽火台,自襄武起,至洮城终。”

“鄣县以北的同穴山,亦是绝佳的观望点。”

“烽火台一成,便可监视往来的魏军。”

襄武、鄣县以北,是陇右高原。

那里几乎是无人区,

自然不用提防。

邓禹嘟囔着‘烽火台’三个字,缓缓点头。

“安石之策,甚妙。”

“甚至烽火台不用夯土,只需实木,辅以蒙皮即可。”

“如此,短时间内便可筑造十数座。”

“有了示警,各县各城,便可从容应对。”

想法是好的。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谢安、邓禹两人刚解决了田亩问题,魏老师再次出题。

“陇西境内,竟已有三十余座烽火台?”

“是,陛下。”

“不仅如此,这些烽火台就算破坏了,也能在一夜之间再次立起。”

“以至于,我军每到一处。”

“必有当地守军严阵以待。”

“麾下士卒损失惨重,却再无法靠近蜀军田垄半步。”

曹叡揉着太阳穴,

尽量缓解脑中的阵痛。

“卫卿。”

“蜀军之计,该用何法破之?”

还不待卫臻说话,

坐在一旁的陈群说道:“陛下。”

“此事易尔。”

“蜀军就算筑造大量烽火台,也只能起到示警的作用。”

“而主动权,依旧掌握在我大魏手中。”

“蜀国善守,那就让他们守到底,守到死!”

“继续骚扰下去,但见蜀军有备,不必纠缠,可绕道而走。”

“长此以往,蜀国也只能望田兴叹,却不能耕作万一。”

一个道理。

依旧是不让蜀军种地,只是过程略有不同罢了。

不种地,就没有粮食。

没有粮食,就会失去民心。

百姓暴起,蜀军自然无法长期占有陇西。

内忧外患之下,

刘谌也只能暂避锋芒,再次退守武都。

曹叡猛拍了下桌子。

“妙!”

“司空之言,与朕不谋而合!”

陈群也不贪功,遥遥一拜。

“陛下圣明。”

下首诸葛诞站出。

“启奏陛下。”

“凡兵争,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司空之策,乃让蜀军无辎重,无粮食。”

“现刘谌所用粮草,皆陇西所剩。”

“我军不必与之斗狠,只需围困陇西。”

“假以时日,这五百六十万斛粮草一旦耗尽,刘谌纵有通天之能,也无力回天。”

“而我军背靠关中,粮草源源不绝。”

“如此,可立于先天不败之地!”

周遭大臣纷纷点头。

皆以为诸葛诞之法可行。

谁料曹叡冷哼一声,

愠怒道:“朕大军百万!”

“为何不攻?”

“诸葛卿如此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是何用意?”

诸葛诞一呆。

对曹叡的莫名愠怒不明所以。

“两军阵前,朕便不拿你问罪了。”

“但!”

“若日后再敢惑言乱军,定斩不赦!”

诸葛诞讷讷无语,

只得告了歉,缓缓退下。

其余大臣眼观鼻,鼻观心,事不关己,没人想去触曹叡的霉头。

曹叡所想,

便是以优势之军,速战速决,尽快解决战斗。

如此,

方可重建大魏国威。

让天下人明白,

这个天下,迟早是曹魏的。

所以就算诸葛诞说的一点问题没有,曹叡也不可能采纳。

甚至为了堵住别人的嘴,

曹叡不惜当众训斥了诸葛诞一番。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眼下还不到绝境,

谢安虽然焦虑,但也不急。

他漫步在地图前,

时而仰头查看,时而低头沉思。

“曹魏果真不乏能人。”

“这疲敌之策,比秦良玉那个还要高明许多。”

“粮草大事,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

“士卒早晚会知道实情,到那时,军心涣散,大事去矣。”

邓禹摇晃着手中团扇,

缓缓开口:“安石可曾听闻田忌赛马?”

所谓,不能循往以御变。

谢安一点就通,

双目放光。

“仲华意在田豫?”

“然也!”

“田豫处,兵不过五万,将不及十员。”

“与其和曹叡空耗粮草,坐以待毙,不如以优势兵力击田豫!”

“解了榆中之围,吾等便可另辟蹊径,骚扰曹叡后方粮道!”

“此所谓,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谢安右手捶掌,

半点犹豫没有,立刻发号施令。

短短一炷香的时间,

桌案上的军令盒已是空空如也。

令张须陀总领大军,乞伏国仁为副将,

北调钟堤守将白钦,征白虎文、迷当等羌兵加入,合计三万四千余人。

加上驻守榆中的张须陀、乞木儿,

北方局部战区,满打满算便有了五万人马。

春风得意马蹄疾,五日看尽陇右花。

五天的时间,

人马集结完毕,一窝蜂涌向榆中。

张须陀接到军令,

不敢怠慢,命夫人乞木儿留下守城。

自己则出西门迎接乞伏国仁诸将。

“某家自驻守榆中以来,除却第一日与田豫有过交手,再无交战。”

“彼辈必然无备,某以为,趁夜袭营,可一战竟全功。”

“诸位以为何如?”

诸将皆曰:愿随将军左右。

只有乞伏国仁沉默不语。

“乞伏将军可有异议?”

“回将军。”

“那田豫乃是曹魏宿将,不可轻视。”

“以某家愚见,不如将大军分作两支。”

“前军冲入寨中,彼辈若有埋伏,也好有后手支援。”

张须陀沉吟片刻,

点头认可。

计议已定,

大军三更造饭,五更出发。

城门缓缓打开,士卒不敢用力,生怕发出声音。

汉军人衔枚,马摘铃,

悄无声息摸到田豫军营外围。

但见寨墙上,士卒往来巡视。

寨内火把林立,明如白昼。

乞伏国仁将这副场面看在眼里,但戒心未去半分。

“稍后本将领骑兵先出,弓箭手在后放箭。”

“不要吝啬箭矢!”

“若此战能胜,日后当有千万支羽箭尽情使用。”

“首领放心吧。”

“吾等定射得魏人抬不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