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婆子此时才能体会到王小苗说的“日子难过”,这面对着这样胡搅蛮缠的婆母,日子哪里能不难过呢?
更何况,她还是个小辈。
刘婆子都有些灰心,想着不如和离算了?
在这须臾间,她倒认真考虑起女儿的提议来。
托韦小叶与何蔓花的福,村里人倒也不会把和离与休弃看得比天还大了。
毕竟这两人打了个样板在那,和离又如何?
不也过得挺滋润的吗?
乌氏还在口口声声让王家出钱出粮,把王家人都气糊涂了。
这不是他们找上门来要做的事儿吗?怎么被乌氏抢了先?
王老头盯着曲石:“女婿,你也是这样想的?”
“我娘的意思,自然是我的意思。我们家里还不如你们在村里,有那么多亩地。我们也就一亩菜地,卖杂货的铺子,也经营不下去,已经关了。如今小苗惹出这种事来,你们娘家不说帮衬,总也得负点责来。”
曲石一向都是潦倒的样子,但说起这番话来,竟然还有几分有理有据的架势来。
这更是让王家人生气,王大松怒道:“上回我和三弟到了你这儿,你们曲家不说亲戚上门,让我们坐下歇歇,哪怕喝口水!这回,我爹娘一齐上门,这可是你的长辈,还是连碗水都喝不着,让我们口干舌燥地站这里半天!这就是你们曲家的待客之道!”
他原本以为,该在这对母子脸上看到羞愧的神情了。
哪知,曲石却毫不在意:“这还得请岳父岳母原谅了,女婿原本就不良于行,请你们多多担待。旁的不说,我曲家如今穷困得很,就连打水,也要从五六里外的村里,才能打到一些水,自然得俭省着喝。是你们一进门便兴师问罪,哪里让我们有机会让你们喝水呢?”
曲石一板一眼地狡辩着,气得王家人口干舌燥的同时,几乎背过气去。
好说歹说,总算到堂屋里喝上了水。
每人的碗里,只有小半碗的水。
真是一口都不多给的!
刘婆子心里无比凄凉,自家闺女,原来平日里就是这样熬日子的啊!
“天底下也没这样的道理,外嫁女竟然在娘家产子坐月子,夫家竟然一毛不拔!你们要么去接小苗母女俩回来,要么就给些银钱,给些肉和粮食,我们王家也辛苦些,好生照顾她们母女。”
刘婆子说话的语气强硬了起来。
乌氏却笑了:“亲家母,你以为小苗为何这个时候回娘家?不就是因为我们家活不下去了吗?你们好歹还有田有地,我们如今,连口粮食都没有。小苗就是回娘家要钱要粮呢。哪知她自个儿摔了,摔得早产……”
“什么?你竟然让小苗回娘家要钱要粮?”何氏失声道,“我们王家哪里还有多余的钱粮?可别说咱们家有田有地了,颗粒无收,还交了不少田税。今年这个年要怎么过都不知道呢。”
“嫁出来的闺女就不是闺女了?既然这样,便让小苗与你王家断亲,以后只是我曲家人,不是你王家人。”
乌氏依然不紧不慢,但一开口就要气死人。
刘婆子这下发现了,曲家是既穷又抠,还不讲道理。
“你们若是这样说,那你们不如和离。我王家的闺女带回王家便罢了,反正你们曲家也养不起。”
令何氏没想到的是,婆母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
应该是为了拿捏曲家吧……
哪知曲石却认真了:“和离也好,我给一纸休书也罢。聘礼银子给我还回来。”
乌氏也赞同:“没错,小苗这个儿媳我也看不上,又生个丫头片子。你们王家带回家正正好。但是这聘礼银子,得给我还回来。”
“你们说得还是人话吗?我闺女嫁到你们曲家,未嫌弃你是个瘸子,也未嫌弃你这穷家破落户,给你曲家当牛做马,还生儿育女。你们竟然说休弃便休弃,说和离便和离?”
王老头怒了,站起身来,嗓门也大了起来,倒把曲家母子吓了一大跳。
乌氏没想到这个老头忽然发难,她一直以来都看不起王小苗,若不是自家儿子有腿疾,她都不愿让王小苗进门。
原以为王家求着他家,哪知现在王家竟然硬气了起来。
“方才,不是你们说的要和离,或者要一纸休书的吗?”
乌氏头脑还是挺清楚的,连忙把锅甩到刘婆子头上去。
刘婆子不服,还想说什么,却被王老头瞪了一眼,便不敢再说。
何氏放下心来,这样话赶话的,到时小姑子别当真被休了,那母女俩就待在娘家了。
刘婆子眼珠子一转:“哎哟,亲家母,咱们话赶话的,说岔了。小苗之所以摔得早产了,是有缘故的。她就是被我那前儿媳刁难,气不过才摔了。”
见乌氏母子都有了兴趣,刘婆子更是表情丰富:“你们是不知道啊,我那前儿媳韦氏,真是个有财运的。她如今那身家,不说少了,千儿八百两的银子,怕是有的。盖了五间青砖大瓦房,地有几十亩,还有着驴车……
这旱灾闹得,人人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她不一样。她不仅自己家顿顿白米饭,她娘家,甚至她二叔家,都沾她的光,顿顿都是白米!”
乌氏眼里露出羡慕来:“这样的大灾,她竟然日子还过得那样好?这样有钱,那怎么就成了前儿媳了?”
“不就是有钱了,才赶紧甩掉了我可怜的儿子,甩掉了我这一大家子嘛?”刘婆子完全一副受害者的模样,“甩掉了我们也罢了,这下连我家小苗受了这么大罪,我们上门去讨个说法,都没能要到银子。于情于理,她都该赔偿银子的。从她指缝里漏出来,也该漏个十两八两的!”
刘婆子说到动情处,眼里还泛出泪光来。
乌氏一拍大腿:“可不是?小苗不就是因为那韦氏才受的这大罪!连累我孙女,未足月呢,就早早从她娘的肚子里爬了出来。亲家母,这说法,你们要不来,我们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