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刘禅还在想着梓潼县的情况时,黄皓来报:
“陛下,李群带着新造的纸张在宫外求见,说是想把这新造的纸送呈陛下御览。”
刘禅被黄皓的话打断思路,才想起,半年以前自己视察李群的造纸工坊,对全国提出了“多造纸,造好纸”的号召。
这段时间忙这样那样的事,已经把这事都忘在了脑后。
如今李群带着纸张来求见,想必是有了进展。
刘禅于是宣李群觐见。
李群抱着厚厚一叠洁白的纸张跟着小黄门进了御书房,由于要进宫面圣,李群穿着一件稳重大气的长袍,手里又抱着厚厚的纸张,再加上六月的天很热,进了御书房已是满头大汗。
刘禅见到这个富豪老丈人都快热中暑的样子,连忙叫近侍给他端来一杯凉茶,李群实在太热,也不客气,端着凉茶咕咚咕咚一饮而尽。
刘禅看看四周,这么热的天,没有空调真是受罪啊。
这辈子要想再次吹上空调是不可能的了,不过在前世看书看电视剧的时候,清朝皇帝在夏天就搬去避暑山庄乘凉,等过几年国家财政宽裕了,我也要在都江堰修一座避暑山庄,夏天就搬到都江堰去办公。
还可以在宫里挖一个地窖,冬天存点冰块,到夏天的时候一样可以喝冰水,用宫女在冰块后扇风制造冷风。
就在刘禅想着奢侈腐败的时候,李群向他奏报:
“陛下,草民的造纸工坊在民曹曹掾蔡大人的帮助下,改进了生产技术,造出的纸张在质量和产量上都有了大幅提高,今天进宫求见就是想请陛下看一看我们新的纸张。”
刘禅一下子就来了兴趣,大喜道:
“国丈大人快让朕看看你的纸。”
李群把带来的纸放在刘禅的书案上,刘禅拿起一张,首先就是纸的颜色比以前的白净了很多,刘禅用手抖动了几下,发现这纸也很结实。
接着刘禅又把纸放下,用镇纸压住,拿起毛笔写了几个字,完全不浸墨。
“国丈大人,你这纸质量很好啊。”
刘禅对李群提出了表扬,李群得到刘禅的夸奖,心里也是非常得意。
“自从陛下视察造纸工坊以后,全厂上下在‘多造纸,造好纸’的最高指示下,经过半年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李群自从得到刘禅的重视后,也学会了张口就是官话套话,把《大汉时报》的语言风格学到了家。
刘禅摆了摆手,对李群说:
“国丈大人,今天是非正式场合,你放轻松点。”
李群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毕竟他本质上是一个商人,官场这一套再学也学不精,有时也觉得难受。
刘禅示意李群坐下说话,又拿起一张纸看了看,再问:
“这样质量的纸张产量是多大,成本是多少?”
李群知道他的这个皇帝女婿最关心的还不是纸张的质量,而是产量和成本。
所以在来之前,他也把各项技术参数背了一遍。
“陛下刚才书写的纸张就是我们造出的质量最好的纸,原材料用的是桑树皮。”
“桑树皮的筋丝柔韧,拉力极强。厚者坚固耐折,薄者隔纸见物而有韧性。”
“这样的纸产量不高,主要是因为原材料桑树皮较少的原因,一年能生产一万张。”
李群又从带来的纸张中拿出一张颜色比较黄的纸。
“这是用竹子作原料造的纸。”
刘禅接过黄纸,也提笔书写了几个字,有一点浸墨,但还是能够书写,他又折叠了两次手里的黄纸,质地很硬,感觉多折几次就会断裂。
“这样的纸颜色泛黄,易脆,且无法长期保存,时间久了会碎掉还会遭虫蛀。”
刘禅听了问李群:
“不能加点草药水防虫吗?”
“当然可以,但这种质量的纸加了药水成本上升反而就不划算了。”
李群暗暗佩服刘禅,皇帝居然还知道纸浆里加草药水可以防虫。
“由于益州遍地都是竹子,这种纸我可以年产十万张以上。”
李群得意地向刘禅汇报他的工坊产量,这产量高得有点出乎刘禅的意料。
“你一家就可以年产十万张,还能提高。”
“有十家就可以年产百万张,我大汉的百姓人均就有一张了。”
“价格呢?”
刘禅最关心的是成本,太贵的话也没什么意义。
李群拿起一张洁白的皮纸说道:
“质量好的皮纸大约十斤米能换一张。”
“竹纸不值钱,一斤米能换一张。”
刘禅听了心里默算了一下成本,蜀汉的穷人还是用不起的,他们每天劳作一天就为了赚四五斤米养活自己和孩子。
不过这竹纸的价格一个小地主或者城市平民还是勉强能让家里一个人用于读书写字的。
刘禅算了算账,对李群的汇报非常满意,于是命黄皓:
“三天后,朕要再次视察城西浣花溪的造纸工坊,诸葛司空、内阁一名阁臣随驾,大司农卿以及尚书台民曹掾,蜀郡、成都县一把手陪同。”
“视察完后朕要召集在成都的造纸业和李群相当规模的商家开工作会议,地点就定在李群的工坊。”
黄皓领旨立即着手安排视察的事宜,李群听说刘禅要再次视察而且要在他的工坊里召开工作会议,更是觉得无上的光荣,摩拳擦掌恨不得飞回去就开始打扫卫生。
要想建立一个全面领先曹魏和东吴的体系,提高全国百姓的整体素质是必经之路,而要提高百姓素质,扫除文盲,扩大蜀汉的识字率,让小孩进学堂念书是无法绕过的门槛。
要搞教育,就要降低教育成本,首先就是要解决书写用纸的问题。
生产大量廉价的纸张是必要条件。
而从今天李群带来的好消息来看,书写用纸的问题是基本解决了,以李群说的价格,暂时还无法让农民用上,但是小地主和富农是问题不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