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书肆布局大致看过后,学子们便将心思放回了书册上。
相邻的两个书架都是同一种书,那些书被码放得整整齐齐,书脊上题着书名,那些小字密密麻麻的,一眼还看不真切。
看花眼的学子们犯起了嘀咕:“为何要放这么多一样的书?光是抄都要抄好久去了,放在书肆当中,岂能卖得完?”
一本手抄书,基本卖几百文或是小一两,但因是手抄书,自是少了一些名家风骨,除非实在喜欢,不然当真愿意买账的人,其实也不多。
同安书肆中这么多一样的书......
按他们的估计,怕是卖到明年都卖不完。
这同安县葫芦里,到底卖得是什么药?
他们实在想不通,便迈步进了书架区,随便选了个书架,看看到底是什么书,可以一次抄售上百本。
随着他们步入内,原本还略显嘈杂的书肆,突然安静了下来,下一刻又突然爆发,嘈杂更甚。
“《史记通鉴辑要》?!这本书我找了好久,我记得只有几位学长手中才有,但他们都不出对外借,只给关系好的友人观摩!”
“《策论典例集成》!天,这本书有卖了?我家中那本,还是从一位老秀才手中收来的,光是个手抄本,都花了我三两五钱!”
“你们快来这边看,这边书架是《诗赋雅则》!”
“这边是《文选》!”
“难怪难怪!就算这书肆开业只有十二本书,但这些书.....本本都是精华啊!”
眼下他们看到的这几本书,虽算不上孤本,但在众多书籍中也算排得上名号,原因无他——这些书,本本都是经典,且都与科考有关啊!
还没选定的书架的学子们,听着书架内传来的一个个书名,简直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都想看!
到底去哪个书架啊!
几人一咬牙,直接冲向了后方几个空着的书架,准备迎接惊喜。
可当他们将书拿出来一看时,突然愣住了。
“《开蒙韵语》?”
学子不信邪,又取了一本出来,只见书皮上照样写着四个大字——开蒙韵语。
他嘴角缓缓下落。
怎的别人选的全是经典名着,他随手一选,便是一本孩童启蒙书!
他将书小心翼翼塞回去,又充满信心,换了个书架。
——《诸病通治精要》。
“连医书都有?”学子揉了揉眼睛,上下看了一眼书架,终于确定,这一个架子上摆的,都是这本医书!
他这是什么运气?
不待他走向下一个书架,又一道吸气声传来。
他心下一紧——他们又发现什么好东西了?
“你们别找书了,快翻开书,看里面的字!好生奇怪,所有相同的字,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一般,一丝一毫的差别都没有!”
“还真是!且这些字的油墨深浅统一,就像、就像......”
“就像书写之人,写下整本书都不带停笔的!甚至都没重新沾过墨!”
要知道,但凡写字,必定沾墨,但凡沾墨,字迹深浅必定有细微区别。
可这些细节......在这些书上通通没有!
众学子一惊,顾不上看书籍内容,反而在书中玩起了“找不同”。
不过片刻,有聪明人看出了端倪:“这些字......虽笔锋上佳,但墨迹深厚之处,却有些配不上这笔锋,给我的感觉就像......”
此人顿了顿,连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像......印章。”
“对!”此话一出,立即点醒了一众学子,“给我的感觉也是这般,并且你们有没有觉得,书上的字,与匾上的字......很像。”
所有人呼吸一滞,更有甚者直接拿着书跑到了门口,又面露震惊地跑了回来,惊呼:“九成九的像!”
“伯爷!”众学子张嘴瞪眼,异口同声。
这些书上的字,都是伯爷的字!
虽只是印章印出来的,但好歹也是伯爷亲笔、伯爷真迹!
天!
他们竟能亲眼看到伯爷“写”的书!
一个个急不可耐,开始翻看。
“可......”书架间,有人发出疑问:“若这些字都是一个一个印上去的,间距岂能完全相同,丝毫不错?这......真是有些奇怪了。”
其他人只顾得上看书,哪有空思考这个问题,“同安县的手段,岂是咱们能随意想到的,能看到伯爷的字就成了!你别说话了啊,我得好生观摩观摩。”
所有人似是达成共识,一时间,书肆中只剩下沙沙翻书声。
柜台后,周瀚江抬了抬眼皮,轻笑一声:“方才你说了书后有注价,就没一个人翻过去看一眼。都是蠢蛋。”
许主簿负手站在他身侧,嘴角含笑:“大家被书籍内容吸引,忘了此事也正常,毕竟......没有书籍会在背后注价。”
是啊。
周瀚江斜他一眼。
若那些书都在背后注价,往后又如何坐地起价、胡乱喊价、靠珍藏书籍结识“友人”?
他随手拿起一本账簿,假装不经意问道:“这些日子,你在同安县......过得如何?”
“您终于愿意关心学生了。”许主簿喉间低笑,弯腰从柜台中取出一个木盒,“这是学生给您带的一点薄礼,是泉阳瓷窑新烧出来的茶具,还望老师收下。”
周瀚江看似在皱眉,实则硬邦邦的心已软了大半,“你的意思是,要老夫主动关心你,才有礼物收。若老夫不关心你,你就将这套茶具藏到天荒地老?”
好小子!
心眼子也忒小了些!
“学生绝无此意。”许主簿将木盒打开,露出里面精致茶具,“学生也没想到您会在书肆,本想晚些给您送过去的。”
周瀚江舒了口气,开始把玩茶具,“你如今都是官了,还叫老夫老师作甚。”
“不论过了多久,您都是学生的老师。”许主簿替他将茶具摆放好,又从柜台中取出一罐茶叶,“同安县很好,学生在同安县也很好。老师......若您见过大人,便会理解余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