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身着一件短袖的白衬衫,深蓝色的裤子,小平头,很阳光的一个大小伙子。
听说是张教授派来的,梁新月也就放心很多了。
小伙子带着他们出了火车站,看了看他们拿一个奇怪的车推着那么多书。小伙子看了一下他们一行三个人,笑道:
“那我先送你们到招待所去,京大的招待所,我们得坐公交车过去。”
梁新月点点头。
小伙子说他叫孔启华。
梁新月就着重的看了他一眼,这个名字也是很熟悉,上辈子,最后他也是一个教授,但自己却一直没见过他,却是从张教授的嘴里听说过他。
他最后是落脚到了东北的一个大学里做了农业教授。
张教授与他常有书信往来,也有电话往,但自己好像上辈子就算跟在张教授身边一些日子,也是没见过他的样子的。
似乎照片也是没见过,但没想到,这辈子见到了活人。
想到这里,梁新月再看了一眼这个眉眼还长得不错的小伙子。
看得小伙子都引起注意了:
“梁老师,你见过我?”
梁新月笑着摇摇头道:
“就觉得你长得好看。”
一句话,把人家小伙子给笑得脸红了一下。
公交车来了,他们把那婴儿车给推上了公交车,马上就有大妈看了过来:
“咦,你们这个车是专门装东西的吗?”
梁新月开口解释道:
“不是,这个本来是设计的婴儿车,带孩子出门玩儿,抱久了大人累,玩一会儿孩子想睡了,可以放到里面睡,可以盖一个小被子,添一个小褥子在里面。这后面还可以挂上包,带上孩子要的热水啊尿布啊衣服啊这些,推着孩子去公园玩,大人就轻松很多。”
梁新月的声音本来是很清脆的那种,平时在那边说的都是家乡那边的话,略带了点口音,大家都听得明白。
但没想到人,她到了京市里,说官家话说得很好听。而且她也没压着声音,倒是车里好些人都听得明明白白的。
特别是问话的那个大妈更是听得眼睛一亮:
“哎呀,这可不是巧了吗,我儿媳妇要生了,妹子,你这个要不要卖给我?”
梁新月摇头道:
“我们算是千里迢迢帮别人送来的,只是暂时我装一下书,我们是西北那边来的。”
大略说了一下自己那边现在就有卖这个,虽说隔得天远地远的,但还是把家里的铺子的名字说了一下:
“就是那家铺子里在做这个,还有这个,婴儿椅子,可以等孩子能坐了,吃饭就把孩子放在里面,随她搞,也摔不了。这样大人也能轻松一些的。”
“哎呀,都是好东西啊。”
孔启华看得目瞪口呆,真的没想到,接了一个梁老师来,她这一路都在夸那婴儿车,看看,这公交车里一半车厢的人都在听她说起这车子的好处。
哪怕那么远才有得卖,这些人还是说:
“等有机会有人去那边,叫人买了回来。”
哪知,梁新月却突然出声说了句:
“哎呀,这是这边没有木匠师傅,我可是有这种做法的图纸的,要是谁能做,我把图纸卖给他,他做了来在这京市里卖,那可不得好卖得很呢。”
车厢里连连有人回应:
“就是,要是这京市里有卖,也就方便了。所以说,哪个说其他的偏远地方没有好东西,看看,人家用的这个,就比我们京市带娃的高级。”
孔启华是真的无语了,没想到这个车还真的能吹到京大的门口。
他们到了下了车,车里的人还在念念不忘呢。
不过,也有一个人跟着下了车,是一个中年的汉子:
“同志,你说你有这个车的图纸,你怎么卖?我家就是做木匠的,我买。”
学着推这个车的孔启华呆了,连沈砚秋和池教授都呆住了。
他们俩自然是知道,这个车是梁新月家里做的,据说她爸和她哥都是木匠呢。
还有他们家做的家具,现在也是省城的热销货啊。据说订单都排到了后年去了。家里还有七八个木匠师傅在赶着做呢。
池教授这才突然想到了,他们的生意好像一直都很好。
这也就明白了,梁新月家里那么多人吃饭,她都养活得起是什么原因了。
但那是人家娘家的产业。
梁新月听说后,先是一愣,但随后笑道:
“行啊。”
说着,梁新月叫沈砚秋从包里拿出来一个装订了起来的本子:
“你看看,这上面都有图,还有一些家具的做法。”
那人一听一愣,真的打开看了,图很仔细,每一根棍多长,每一个榫头多宽。都是有数的。
那人特别是看到后面的家具的做法,更是吃惊道:
“同志,这个……这个多少钱?”
他不傻,这个东西值钱呢。
虽说这是在京市,但这些东西这里还没有人做。
他很激动。
“同…同志,这个…这个很值钱的。我…我怕没带得那么多。”
开始以为真的只有一张图纸,如果只有一张两张,自己还能接得下来。
梁新月笑道:
“你家是做木匠的?”
“是。祖传的手艺。”
说着左右看了一下说道:
“祖辈还帮着修过宫殿的。”
梁新月问了他现在规模有多大,他说家里的木匠都是自己家里的人,包括他父亲,兄弟侄子等,家里木匠有四五个。
平时一家人也就靠着这点祖传技艺为生,只是这些年,大家都过得难,打家具的不多,但这两年,似乎又慢慢要好一些了。
所以,看到梁新月这里的图纸,他动了心思。
梁新月笑道:
“这样吧,这周日,就是后天,我给你一个地址,你带人也好,带钱也好,到这个地方来寻我,大约下午三点左右。如果我迟了,劳你多待一会儿,最迟不会过了四点来。”
梁新月拿了一张纸,写了一个自己记了好几次的地址给他。
那个地址,就是上次叫李姐的儿子帮自己买的四合院子的地址。
那木匠看了地址笑道:
“离我家不远,倒时我叫上我父亲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