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驻足在车水马龙的路中间,所有人都看不见李夏,而李夏却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他们,李夏看见了鬓角已经长着白发的人,他们坐着一辆车向自己驶来。

在与自己触碰的一刹那,他下意识用手抵挡住,他穿了过去,车并没有对他造成什么伤害,而自己也没有对那辆车造成什么伤害。

现在是早上八点钟,他扭过头,看着那一辆车扬长而去,脚就像是不听自己使唤一样,他追赶了过去,车速也不及他的速度,他追了上去,他想要坐到里面去,可那一辆车容纳不了他,他只能与车同频而走。

时间过得很快,车也行驶得很快,到达了目的地,车上的人下了车,每一个人都拿着一个包,穿着工作服,说说笑笑地进入到工厂里面。

工厂很凉快,也很阴森,但有了人气之后,这座工厂就像是活过来一样,机器的“隆隆”声准时回响在整间房子里,所有人都按部就班,坐到自己的岗位上,流水线正式开始。

他们带着工作帽,穿着工装裤,手上一刻也不停,在流水线前端的人,是最要紧的,他奠定了后续的工作要求,开始是不能够有错误的,这得是干得很熟练的人才能够做到,所以工厂会有补贴,五元到十元不等。

一个人接着一个人对商品进行完善,一旦出现差错,被返工,有可能这一波就算是白干了,甚至会免费去干,从工厂的角度来讲,这会增大成本,从工人的角度来讲,这是在浪费金钱。

本身他们就是干一天的活儿,赚一天的钱,但工人们是无法说什么的,毕竟都指望着这个工作来填饱肚子,满足日常的开销。

在工作期间,即便有人想要上厕所,他们也需要提前向管理的人打声招呼,由人来代替。

或许,上厕所是他们长达四小时的工作时长中唯一能够休息的时候。

中午到来,流水线停止,所有人又开始了说说笑笑,他们会跟相处得很好的人一起去食堂打饭。

厨房门口前聚集着呜呜泱泱的人,他们拿着自己的饭盒,让师傅们赶快把饭放到自己的碗里,而饭一般是大米或者面条,菜是西葫芦、土豆、西红柿这些,然后找一个干净的地方,坐下吃饭,如果伙食好,他们会吃上两碗,如果伙食不好,顶多一碗半就算是慰劳自己今天上干的活儿。

中午睡上一觉,又是充实的一下午,他们又开始了上午的工作。要说这种重复性的工作要没有技巧,或者要不要学识。

其实,是需要的,首先对于一个人来说,认字是很重要的,这样就会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更方便交流,有利于接下来的工作,比如贴标签,该怎么贴,得对准地方,不能够偏移一丁点儿,标签放在准确的位置,让人一目了然,别人才能够认为这个产品是可以用的,接下来就是考验质量问题,通过人的嗅觉、味觉、色觉来展现。

有经验的人,通过观察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产品的质量好坏,还能说出不足的点在哪里。

这都是需要知识的。

下午结束,并不意味着工厂的灯会全部关闭,相反是延续下午场,他们会工作到晚上七点多。

接着在坐车回家,一天还没有结束,他们在车里面说说笑笑,讲一讲有趣的事,比如家里的子女怎么怎么样,他们结婚了没有,结婚要了多少彩礼,需要陪嫁什么,对方的家庭怎么样。还会说到别人家怎么怎么样,那个人家真是有出息,自己家的儿子、女儿,就不怎么行。

觉得累了,他们就会休息一会儿,车里只剩下外面车流的呼啸声。

晚上回到家,忙碌着晚饭,等到十一二点,他们就会上床休息。

一天就会结束,这样的日子,他们持续了十几年,甚至说是二十几年,每天可以说是重复,但又不重复,人的衣服,人的鞋子,人的说话方式,人说出的话是否哈气,人说了什么话,人走路的姿势,人走的方向或者说走的路,都会不同。但这些不重复又会有些重复,流水线上的安排如出一辙,大家都不约而同,轻车熟路。

无所谓喜不喜欢,只要能够挣钱就行。

李夏想要过去一趟,但这种场景在更换,他看到了一群人在街上举着旗子,高喊着什么,由于距离太远了,所以听不清楚,倒是看到了在一个地方,算是比较宽阔吧,有一个人被打得血水不止,而那个人还得感谢,也不知道在感谢什么,李夏没有听清楚。

但人群中有一些又因为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还是被推到了上面,重复着刚才那个人的所受到的伤害,李夏阻止不了,因为他刚要踏步,时间倒退了。

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似乎在整个进程中,是一段段,但自己聚焦在一点,却是生灵涂炭,每一条河流上都染上了血水,红色一片。大炮、长枪冒出的烟火直接来到了天上。

很多人躲不过,就直接分离,看他们的穿着,粗布、且裸露着腿、胳膊,红彤彤的,那应该是冬天。

他们的眼睛看着本不属于这片土地的人,因为他们觉得他们不认识,他们打量着,想要看一看,却没想到被刺伤,一场又一场的大火,四散逃走,流民不断,生命也将消逝。

再往前走,时间还是倒退着的,泥泞的道路上,瘦皮瘦骨头的男人扛着一把斧头,走在阳光底下,来到荒芜而又干燥一片的土地,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丰收的日子也是该高兴了,向上交了粮食,剩下的就是自己的,虽不多,但也足够很多张口了。

他们喜欢生孩子,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才去做,只是因为生孩子能够给他们带来劳动力,足够活下去,一家老小,指望着泥土里种出粮食,但饥荒年,他们得勒紧肚皮,或者吃一些不好消化的食物,比如混着麦粉和麸皮做成的粗糙食物,这一顿能够顶上一天,这样就可以下地干活。

好像所有人都会干着自己祖祖辈辈传下的活儿,有一两个总会迈着不一样的步伐走向不同的道路,但能够走上去的人少得可怜,机遇幸运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