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川却立即说出了不同的意见:
“大将军,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非要强迫这些游牧民族改变他们几千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呢?
就不能换个法子,来让他们自己主动心甘情愿的定居下来,自愿的接受被管理吗?”
“哦?此话怎讲?”薛侯爷立刻很是好奇的追问。
其余众人也都非常好奇的看向秦大川,等待着他进一步的解释。
秦大川也没卖关子,快速道:
“那些牧民为什么非要逐水草而居,常年迁徙?
他们难道就不想过上安稳有保障的日子吗?
还不是为了生存!为了一口吃的,能好好的活下去!
若是咱们能把这草原变成适合耕种的土地,让牧民们通过种地就能收获足够生存的食物,不用再费力折腾的去驱赶牛羊追赶草场。
他们肯定会有一大部分人愿意固定居住下来,种种地,养几头牛羊牲畜,过上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稳生活。
而另一部分,实在不愿意稳定下来,就想到处迁徙放牧的牧民也没关系,咱们要尊重他们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
但无论他们迁徙到哪里生活,都需要粮食、盐巴、茶叶等这些生活必需品的吧?
有需要他们就得找地方去买。
去哪里买?
当然是去那些定居下来的、由他们的族人们组成的城镇上去买啦,这样他们才能安心。
那他们买东西就肯定是要进城。
进城就需要检查他们的身份证明,也就是类似于咱们熟知的路引一样的东西,上面详细登记了这个人及其家里人的情况。
只要咱们规定,凡是进城的人都需要出具身份证明,他们为了方便生活,肯定是会积极配合去官府办理相关的户籍及身份证明的。
这样一来,官府对这些还在坚持游牧人群的人口情况就会大致有了一个管理的办法。
而且还要规定这个户籍以及身份证明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这样这些牧民就不敢再漫无目的的到处胡乱游走,无法掌握他们的行踪了。
被进城用的身份证明限制,他们只能固定在一片允许的区域内游牧,这样就不会有容易成为流民的问题。
当然,咱们也不能一味的限制人家,还是要在尊重他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给他们一些特殊的照顾。
这就叫做因地制宜,求同存异。
慢慢的,咱们在帮助这些游牧民族安定下来的同时,也要潜移默化的宣传咱们汉人的文化传统,以及文字知识,让他们慢慢的接受,到最后完全的被教化、知礼,甚至是被同化。
但我说的这个同化,是指在尊重且保留他们民族自己特色的情况下,达成一个共同的认知:
他们都从内心深处认同自己是大乾朝人,热爱这个国家,都自觉遵纪守法,知礼义廉耻,懂大是大非,互相尊重,热爱和平,努力追求创造更好的生活!
若有一天能做到这一点,就能真正实现咱们汉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的民族大融合!
若是能将这种方法推广到全大乾朝,就可以达成历史性的民族大一统!
所有的少数民族都能和咱们汉人一起和平共处,亲如一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全都安居乐业,组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共同为咱们大乾朝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届时,整个大乾朝境内都会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样的话,咱们大乾朝何愁能不兴旺!
之前各个边疆地区年年经常爆发的因民族问题而导致的暴乱或者起义就肯定不会再发生了!”
秦大川话落,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不已,这样对待周边各个少数民族的政策,实在是平生仅见。
之前,他们大乾朝以及前面的朝代,几乎都是秉承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点,对各个少数民族执行各方位的打压和不公平待遇的政策。
所以才会导致,这几百年间,周围边境与少数民族聚居区接壤的地方连年爆发战争,搞得民不聊生,他们汉人与周边各个民族之间的矛盾激化的也越来越严重。
朝廷每年都要派遣很多的将士去各个边境平定叛乱,并需要长期驻扎军队武力威慑,年年都要花费不菲的国库银钱,收效却甚微。
若是能执行秦大川所建议的这个民族大一统的政策,那不仅会减少不少的军费开支,还会造福边境地区的百姓们能安居乐业,不用再受战乱之苦。
实乃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啊!
第一个缓过神来的是庞军师,他兴奋的拍着手,大声夸赞道:
“好!
好一个因地制宜,求同存异!
好一个民族大融合,民族大一统!
好一个繁荣昌盛,欣欣向荣!
秦先生,您这思想境界,宽广的胸襟,真的是让我等汗颜!
若是您提出来的这种民族大一统的政策真的能在全大乾朝推广开来,百姓们就可以少受不少疾苦,都能知礼仪教化,可保大乾朝兴盛永久,千年不败啊!”
说罢,庞军师就迅速起身,对着秦大川躬身行了一礼。
其余在场的众人也都激动的站起来,对着秦大川或抱拳或行礼,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敬佩之情。
在旁边一直旁听学习的耿烨和薛承礼两人也跟着一起对秦大川行了一个学生礼。
耿烨脑子里幻想着刚刚秦大川所描述的那种兴盛泰安的景象,更是兴奋的用冒着小星星的眼睛看着秦大川,由衷夸赞道:
“先生大善!真乃当世首辅之才,安国兴邦之能臣也!
若大乾朝能有先生辅佐,何愁不会日升月恒,物阜民安!”
众人听到耿烨这话,看秦大川的眼神都变了,好似看到了未来的首辅大人一样,之前眼里的轻视全都消失的无影无踪,剩下的除了钦佩还是真心的佩服。
薛侯爷本来也激动的站了起来,一脸惊喜又狂热的看着秦大川,但随即,他却冷静下来,对着秦大川提问道:
“秦先生,您说的这个政策是非常的好,能解决困扰了咱们中原汉人好几千年的难题。
但是,你说的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能满足这些少数民族的需求和期望,能帮助他们解决横在生存面前的大难题。
就说,以这寒峪关外的游牧民族举例来说,您刚刚说要帮助他们开垦土地种植出足够生存的粮食。
但是,除了关内、外的这片肥沃最适合耕种的土地外,草原上绝大多数的土地都很贫瘠荒凉,根本不适合耕种。
如此一来,那些牧民种不出粮食,还不是会都继续回去放牧维持他们的生活,这城镇必定也形成发展不起来,何谈民族大一统的政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