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瞧你这话说的!”
时想想殷勤的搬了一张凳子:“爷,你坐下,我仔细跟你唠唠!”
老爷子迟疑的坐下。
时想想顺手拿过一个破烂抽屉坐下:“爷,你看我承包了三万亩地,一个人种也不过来,我就琢磨着,集资一起种,赚了钱咱们一起分!”
老爷子无语的撇撇嘴:“你那片荒地能不能赚钱还另说!他们又不是傻子,能把棺材本压你身上?”
时想想打开油纸包,将切好的猪头肉递到老爷子嘴边。
老爷子没接。
时想想赶紧找了个杯子,给他倒上二两小酒:“我这不是还有第二套方案吗?”
老爷子接过杯子,嘬了一口:“说说!”
“第一种跟你一样直接入股,往后二十年赚的钱都能拿分红,第二种就是他们把手里的闲钱投进来,我每年给他们两分利钱,他们投100块钱,一年就是24块钱,相当于临时工一个月的工资,不亏!”
老爷子一口肉一口酒:“要是到时候你拿不出这笔钱怎么办?”
“我那么大个纺织厂,还有自行车厂,还能跑了不成!”时想想拿了一块肉放进嘴里:“再不济,我还有三万亩土地的使用权,转租出去也是钱!”
老爷子活了大半辈子,还真不知道她那一亩三分地能玩出这么多花样。
不过。
冲着她这2分利,他都想投一百块钱试试。
一两小酒下肚,老爷子松口了:“我帮你问问,成不成我可不保证!”
“爷,我信你!”时想想起身,狗腿的给老爷子捶着肩膀:“爷,凡是投了五千块以上的,农作物收成的时候保管有他们一份,投一万以上的,年底还给分肉!”
老爷子支棱着的上半身一僵,扭头看时想想的时候,差点把自己老腰给闪了。
“嗯,投得越多,分的越多,回头我写一个详细的福利计划,你拿给他们看看!”时想想道。
老爷子好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不确定的问:“真不会亏钱吗?”
“呸呸呸!”时想想赶紧在地上吐了口水:“爷,咱少说晦气话!”
老爷子喝了一口酒,闭上了嘴巴。
“爷,咱就这么说定了啊!”时想想说着起身,推着自己的自行车就准备走了。
时想想前脚刚走,几个平时和老爷子关系好的人闻着酒味儿就来了。
“老杨,你这小日子过得真不赖啊,还喝上酒了!”
“哟,还有猪头肉!”一个老头儿不客气的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肉放进嘴里:“卤的火候刚刚好!我去找几个杯子,咱哥儿几个好好喝一个!”
老爷子心疼自己的酒:“别,上着班呢!”
“你少喝点就行了,我们尽兴!””
说话间,老友已经将酒杯拿了出来,凳子也端了出来。
老爷子一看这架势,琢磨着下次去他们那里的时候一定要吃回来。
“老杨,最近在哪里发财?这一壶酒少说也有十来斤,以前可没见你这么大方过!”老友好奇的打趣道.
老爷子嘬了一小口酒:“我孙女孝敬我的!”
“你之前收的那个干孙女?”
“嗯。”
抬起时想想,大家可没少听说她的事迹,当即就打开了话匣子。
误打误撞的就聊到她最近承包土地的事上。
“听说她承包了三万亩土地?”
“那可不!”老爷子喝了一口酒:“刚刚她还让我出钱入一股呢,说是以后赚了钱给我分红,你们要感兴趣我给你们介绍介绍?”
一听就不靠谱,几个老头儿成了精一样。
只喝酒,不接话。
“瞧瞧,我就说她这想法要不得!”老爷子摇着头,精明的目光扫了一眼那几个装傻充愣骗酒喝的老登,自顾自的嘀咕道:“还说什么不入股,投钱也行,一年返两分的利息。”
老友一听这话,耳朵立马就支棱起来。
“两分利?”
“是啊!一百块一年也就24块钱!”老爷子漫不经心的吐槽道:“还跟我说投五千块钱以上的收成的时候能分粮食,一万块钱的年底发肉!”
其他老友:!!!
分粮食!
年底发肉!
还有这好事!
老爷子还在那里抱怨:“我要有那钱,还犯得着在这里收废品!”
其他老头蠢蠢欲动。
他没有。
不代表他们没有啊!
“老杨啊,这事是真的?”老友一改之前的态度,热情的询问道。
“真的啊!”老爷子佯装没有发现他们的小算盘:“那丫头一天天就爱折腾,一个纺织厂,一个自行车还不够她折腾!”
老友们闻言,眼前一亮。
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们把钱投进去,要是到时候不给钱,那不是还有两个厂子吗?
那两个厂子就值大几百万块!
几个老头儿看老爷子的目光瞬间就热切了。
“老杨啊,有时间带想想上我家玩儿,尝尝我的拿手菜……”
——
年大招办完手续,就被时想想接走了。
时想想带着年大招来到医院,找到周兴国的病房。
见门口没人,她就直接进去了。
周兴国看着来人,狠狠地皱起眉头,冷声道:“你们来做什么?”
“来跟你分享一个好消息!”时想想笑眯眯的拿过年大招手里的合同:“年大招同志刚刚承包了一万亩土地!”
“怎么可能!”
怎么会是年大招这个蠢货!
那他之前的努力算什么?
“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时想想故意拿着合同在他眼前晃了一眼,才收回来:“土地局现在正在大量招标,可惜,你没机会了!”
“你故意的?”
“是啊!略略略~”时想想朝他扮鬼脸吐舌头。
气得周兴国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时想想眼疾手快,拽着年大招飞快的跑出病房。
他们前脚刚走,看守周兴国的公安拿着病案从走廊那头走过来。
跑出医院。
时想想尽心尽责的将年大招送回家,谢绝他们家的热情款待,趁着天还没黑去了一趟自行车专卖店。
“小老板,今儿个怎么有空过来?”店老板是萧梁维的人,看见时想想来,放下手里的活儿,又是给她端凳子又是倒水。
“供销社一个月要20辆自行车,你点一下货,明天早上我过来拿!”时想想交代道。
店老板看时想想的眼神瞬间变得幽怨起来。
刚送来的货,又被她截胡了!
她就不能像其他老板一样,每天喝喝茶,吃吃饭,甭管销售的事吗?
时想想见他一脸便秘的模样,问:“厂里的生产跟不上?”
店老板闭着的嘴唇抿得更紧了!
也不知道她上哪里找那么多销售。
上到领导,下到厂里的职工,无一例外,都在努力推销自行车。
就连城里的大妈,村里的老太太!
全都拿着她的批条来厂里拿货。
问题是,拿的量还不少!
这就导致,厂里加班加点的干,也赶不上卖的速度。
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