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秋芸叹道,拉过方雅儿的手,“好丫鬟,你自小长在我跟前,我也心疼你呢。你同我说来,可是愿意?”
到这个份上,白茶是生了退意。
自家女儿长得不错,教养也极好,可真正这个不错,到千娇百媚的宋氏跟前,哪里能看?
不等女儿开口,她就跪在跟前,“郡王妃心疼雅儿,是她几辈子才修来的福分,就怕因着雅儿,惹得舅公子与少夫人生了嫌隙,反倒是雅儿的不是了。”
白茶生了退意。
奈何女儿有主意,也扑通一声,跪到在跟前,“奴全凭郡王妃吩咐。”
羞赧小脸,犹如春日桃花。
众人看来,岂有不知的,齐悦娘眼看裴辰要领回去,左右为难,“长姐一片拳拳爱护老四的心,老四自是明白,不如明日里有他亲自拜谢长姐……”
大意是明日这丫鬟再领上门吧。
裴秋芸也有顾虑,自家兄弟脾气秉性,还是明白的,老四如若执拗不要,自己也不能强压上去。
正要想再行考量,裴辰摆手,“择日不如撞日,今儿委屈雅儿姑娘收拾行李,同我一起回去,我禀明父亲,长者赐,也由不得老四。”
“父亲……,平日管这些个事儿吗?”
别弄巧成拙。
裴辰轻哼,“父亲最盼着的就是老四能有个孩子,一把年岁了,我在他这岁数,淩哥儿都能追猫打狗了。”
“也罢,莫怪老四家的,差人送了回去就是,悦娘、辰哥儿两口子,连着三个哥儿,都在府上用饭。”
推脱一二,还是留下。
方雅儿跟着母亲退出正房,往自己屋子里去收拾衣物,白茶不放心,跟了上去,“雅儿,娘瞧着那少夫人不是好相与的,不如——”
料想到母亲要退,方雅儿拉过母亲来,二人落座床铺上头,低声说道,“娘,您总不能让我去给林荣家的做儿媳妇吧。”
林荣,刘珂跟前的大管家。
白茶顿了一下,“……林荣家的小儿子,年岁与你差不多,虽说个头不高,但娘瞧着也本分——”
“娘!”
方雅儿丢开母亲的手,满脸不喜,“林管家媳妇泼辣,大儿媳又要强,我真是嫁过去了,这一辈子还有能抬头的时候吗?”
可是——
“郡王妃可不是寻常之人,那少夫人说走就走,半分不讲道理,还砸了王妃最喜的花瓶,就这些瞧来,她只怕比林荣家的还要泼辣万倍,娘就你一个闺女,真是送到裴公府为人妾侍,娘怕你日子艰难。”
方雅儿不以为然,撇了嘴,“娘,那是镇国公府四公子的妾侍,不是旁人的。”
“我的儿,主母不贤,郎君再是能干,也容不下你啊。”
“娘!您盼着我点好,天下哪有主母喜爱妾侍的道理,但郎君喜欢,主母又能如何,何况,她并无生养。”
白茶低叹,“这事儿,娘总觉得不踏实,世子口口声声都说来,那四公子最是惧内,主母不喜你,你哪里来的生养?”
“娘,天下焉有不喜三妻四妾的男人,郡王爷后院都快塞不下了,还不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往里头抬,谁让我身份卑微,兄弟不争气,只能自己去搏一搏呢。”
白茶膝下,两个孩子。
头一个是雅儿,再隔两三年,才得了个的兄弟,偏这兄弟落下来,没了右边手掌。
相当于天生残疾。
后头白茶的男人害病,从管事上头退下来,平日里在郡王府管管车马,日子也就慢慢败落。
倒是全依仗着郡王妃跟前的白茶。
白茶敦厚老实,得郡王妃喜爱,奈何缺了些冲闯的能耐,也不怎地会盘算,一家子老小,过得紧紧巴巴。
本是想着,等女儿长大,寻个好人家,拉拔一二。
可谁曾想到,滇南那等地方,小户人家不喜这些为奴为婢出生的,即便放了奴籍,也不想聘这些女子做正头娘子。
如若在府上寻,偏林大管家的小儿子看上了方雅儿。
其他管事碍于林荣在郡王爷跟前的地位,也不敢造次,想着也比不得林大管家丰厚家底,自这林小子起了意,再无人敢上门提一嘴。
方雅儿从十五岁,硬生生耽误到了十七。
林小子请父亲要了好几次都不成,愈发急切,这次入京之前,方雅儿就同母亲交了心,“我如今年岁,也做不得府里姐儿们的陪嫁,只能另寻出路,京城是母亲的老本营,求着您老人家上些心,帮衬女儿一把。”
白茶一路上思来想去,郡王妃也时时提及此番入京的两个目的。
头一个,解救母亲,收拾宋氏,顺带帮衬着自家兄弟纳妾生子。
其次,给两个带进京城的姐儿,寻桩好的亲事。
白茶伺候在郡王妃跟前,多多少少听得些,她忽地动了心思,同女儿说了一嘴,“四公子倒是不可多得的大才,年岁轻轻中了进士,还考入了翰林院里头,且长得一表人才,年岁还不足二十五——”
方雅儿听来,马上起了兴致。
“这四公子,娘可见过?”
白茶点头,“见过,虽说也是七八年前,但郡王妃这亲兄弟,真是集了老夫人与公爷身上的漂亮长了去,年岁不大,却气韵清冽,唇红齿白,甚是英俊。”
哪个姐儿不爱俏?
方雅儿不喜林荣家的小子,也是嫌弃那小子长得矮小瘦弱,虽说也能说会道,可站在一处儿,实在是不搭。
再说,方雅儿一直想着往上走。
人生苦短,加个小厮,能成哪般的大事儿?
她闹着要跟着姐儿们入京,想着也是瞧着京城可有显赫人家,得人亲眼看去,做个权贵人家的妾,好过伺候人的媳妇子啊。
存了这心,又探得郡王妃的心思。
母女想来,倒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之后,若有若无的在郡王妃跟前露脸,裴秋芸本就喜欢方雅儿,多见几次,瞧着年岁身段的,倒是个好生养的主儿。
又问了婚配林家小子的事儿,白茶低声说道,“那小子太过瘦弱,自家儿子不中用,想着还是要指着个能干的姑爷,帮衬一二。”
“不如,送去我兄弟家,若能生个一儿半女的,将来荣华富贵,自不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