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脸懊恼,赶紧接话:“原来如此,那真是本官糊涂了,看来惠安长公主是真的不合适。咱们再选一个吧。”
正准备出口反驳的王源硬生生住了嘴,好吧,这莫名其妙的,自己居然还有当工具人的潜质。
一切为了辛林。
杜尚书的心虚看到王源居然没有开口反驳,王一韬这个祖父也没有拒绝,其他人都没有反对,这可真是太好了!
连忙笑着道:“哪里哪里,还要多谢廖大人今日提起话头,将这事公布于众,也是喜事一桩,呵呵呵。”
其他的可不敢再说下去了,只要王源此时不反驳,事后不管是答应还是不答应都不妨事,只要外孙女避开和亲就是好事一桩。
然后越看王源越满意。
王一韬回神,本来想突突两句的,但自家孙女是啥人他还能不知道?
能硬生生被借用名头,必然有缘故。自己可不能贸然搞破坏。
可不妨碍他提前澄清,一副不满意的样子道:“杜大人你这样做可不地道!八字连一撇都没有,怎么到处瞎嚷嚷?”
这话说的多有水平!
任你是怀疑此事,还是不怀疑此事的,都能确认王杜两家仿似确有其事,但具体如何还没一准。
端看听话的人怎么个听法。
王源赞赏地看了眼自家亲亲祖父,这有人周全的日子就是好过。
许谦整体就是一副懵逼的模样,对于王源和他祖父的操作,只有一个字:服了!
然后是正常状态的挑选和亲备用人选,吵吵嚷嚷。
小皇帝在听明白王杜两家的亲事后喜滋滋了一阵,就开始做先生们布置的作业。
一个时辰后,吵吵的没个结论。只选出了诚郡王的庶女和忠勇侯的小女儿两人。
按说诚郡王是皇室之人,可他嫡女都成婚了,剩下的就是庶女。
本就是宗室之女联姻皇帝嫡子,身份上查了一等,又还是庶女,差得就太多了。
剩下的就是忠勇侯的小女儿,之前柴济川选妃时还参选了,表现平平,但还待字闺中。
在所有适龄的女子中,身份上算是最尊贵的了。
可忠勇侯愿意吗?
忠勇侯不愿意,若是当时柴济川自己中意的也就算了,可现在,分明是备用的。
这送过去也就是全了两国联姻的诚意,而女儿的幸福,就想也别想了。
而忠勇侯府也时移世易,自身中了毒留了后遗症,忠勇侯府旁支秦开山刚被下了狱,族中后辈还没有能顶门立户的。
最关键的是小皇帝继位了,自己文,不够为人师表;武,不够安邦定国。
那在新皇这里,自己在朝堂上的权重会明显下滑。权臣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往后只能往皇亲国戚上站位了,所以,女儿去和亲,是对忠勇侯府最有利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忠勇侯感觉喉头哏得难受,咳嗽声一声接着一声,闹的所有人都不敢继续说下去了。
最后,还是廖华问向了一副与己无关、自顾自看书看得津津有味的王源王大人。
“不知王大人对这两个和亲人选有什么想法?”
王源略微将书挪开了一点儿,道:“噢,挺好。”
然后接着看书。
众人:……
这太不符合王源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了。
这敷衍的语气,怕不是他连这两个人选是谁都没听清吧?
就连咳得止不住的忠勇侯都意外地停下了咳嗽,道:
“和亲关乎大魏安稳,还请王大人赐教,咱们到底选谁更好?”
王源叹了口气,这话让他怎么说?
“不管是谁都合适。为了大魏,委屈两位姑娘了。”
王源叹息着,想说明白一点,可好多话不能说。
诚郡王也在,诚郡王是太上皇祖父的孩子,与太上皇血缘浅,如今小皇帝继位,与皇室的关系更远了。
可奈何慕容皇室子嗣本就不丰,还被镇北侯联合孔家给杀了个差不多。
所以这诚郡王就还是郡王爵位,说出去,至少皇室宗亲还有这么个成年能顶事的皇叔祖。
所以诚郡王府就算朝堂上没人,但不影响人家尊贵,可惜这尊贵来的有点儿晚。
嫡女早就出嫁了,剩下的就是几个庶女,正是得用的时候。
所以就连庶女,人家都不愿意拿出来和亲。
最后,还是忠勇侯抹了把眼泪,咳了一口血,将自家小女儿定了下来。
王源看了眼忠勇侯,又隐晦地看了眼老神在在的诚郡王,想了想嘴唇一动就开了尊口:
“既然当初太皇太后的亲侄女和亲被加封为怀朔郡主,那没道理不给忠勇侯这个恩典。
陛下,微臣建议同样给秦小姐加封为郡主,同时,为了感谢忠勇侯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的义举,刚好太仆寺卿空缺,臣提议,由忠勇侯担此重任,掌太仆寺,不知可否?”
高座上自从王源开口后就开始关注大臣对话的小皇帝闻言,立刻笑的甜甜的,点着头道:“如此甚好!朕准了!”
外祖父是个好人,以前当皇子时自己多次去忠勇侯府,还被外祖父抱过。
如今才多长时间,外祖父老了许多,每日上朝都能听到他不停歇的咳嗽,却连个正经的官署都没有。
太仆寺乃九卿之一,清闲又重要,太适合外祖父了。
皇帝率先表态,其他人自然不反对,只有诚郡王一脸便秘的样子,捏了捏隐在袖中的拳头。
早知道一个庶女能换一个太仆寺卿,自己何至于不接这橄榄枝?
人选定了,礼部又开始忙碌送亲。
一堆事务,王源不关心,反正都是白忙。
对于无用功,王源懒得花费一点儿心思。
第二天,大魏多了一位端和郡主,前脚领了封赏,后脚就被送上了车驾,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重新出发。
第三天,忠勇侯一家哭着送走了女儿。
而忠勇侯也去了太仆寺上衙,摸着中堂的椅子,感慨万千。
谁能知道,自己四十了,生了个皇后的女儿也才保住了忠勇侯府不继续没落。
从此自己兢兢业业辅佐太上皇多年,直到新帝继位都没有混到一堂主官!
说是忠勇侯,又贵为国丈,可皇帝手里都没权,哪里能有多余的给自己?
与镇北侯、与太后斗了十来年,身先士卒,好不容易赢了,可皇帝退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