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文???????的意思是“圣子”,让秋原感到奇怪的是上一段经文出自圣经,翻译成中文是:
那日,他的脚必站在对着耶路撒冷,在东面的橄榄山上;这橄榄山必从中间裂开,由东至西成为极大的山谷。山的一半向北挪移,一半向南挪移。
这一段出自《圣经》,讲述了上帝在末日对世界的审判和对选民的拯救,这一段本应和圣子(the Son)毫无联系才对,但刻下这段文字的人为什么又会用“圣子”作为自己的落款呢?
再来看神父最后所宣称的教义,乍一看三位一体的思想和正统基督教并没有什么两样,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诡异之处。
正统基督教强调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位一体的神,彼此平等、同质、同荣。而神父的教义中,圣父被描述为一种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圣子则更像是圣父的“工具”,用来背负人类的罪孽,而圣灵则被降格为一种“神秘力量”,甚至还需要在末日时“帮助”圣子。
此外,正统基督教强调耶稣是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而神父版本的教义却将圣子简化为“慈悲怜悯的具现”,回避其神性,甚至称其献祭为“献祭于虚无”,与《圣经》的救赎教导相悖。
最后,正统基督教的终末论强调基督的再临和新天新地的降临,而神父的教义中却出现了“驶向明日的方舟”这种奇怪的意象,或许旁人来解读,可能会觉得是在暗示一种有限的、周期性的救赎……
“但这里可是至少有《明〇方舟》一半份额的同人啊。”
秋原用薯条继续写下第二个关键词,“the Son”。
邻桌,女孩们的早已话题从这个“长得很正点”的男人身上转到了当今最火的时尚明星,讨论了一圈儿下来,结果谁也没能说服谁,争论了个口干舌燥之后发现床边的男人还在摆弄那包薯条。
马尾辫女生推了推眼镜,cos起碇〇堂。“我赌五日元的,他一定是在等人。”
“一大早的约在快餐店,不太可能是生意上的伙伴吧……”
“约了女朋友结果等了半小时人还没到的可能性比较大哦……”
系统一副运行过载再起不能的模样,装作很努力地帮忙回看着安室透的记忆,实则在看禁闭室墙面上的涂鸦吐槽。
“话说回来,你为什么对这个世界的宗教学也这么了解?”系统百思不得其解,连自己都需要花费上几十秒去搜索整理的资料,此人电光火石之间就想了起来。它粗浅地阅读了一下宿主的思考过程,发现连对比说明都明明白白都给它摆出来了。
意识空间中,图书馆用的小推车再次出现,上面零零散散摆了几本书,秋原随手从其中翻出来一册,丢给了系统。
“诺,之前还在岛上摸鱼的时候写的。”
厚厚的一沓纸装订成册,标题是《拉特兰宗教与深海教会的符号学对立及文明隐喻研究》,作者栏写着doctor飘逸的签名。
“……如果这都算摸鱼,我每天都在干什么啊!”
无视了系统的幽幽怨念,秋原突然有了新的发现。在系统重新拨回并放大的记忆录像中,一行涂鸦吸引了他的目光。
“神父的发际线在一年内上移了1.3厘米,我可以向主发誓我的数据准确无误。——bellaso”
除落款部分之外的日语歪歪扭扭,明显出自孩童之手,落款却是漂亮的花体,比起向前者的落款更像是,后来又被加上的。
“bellaso……”他低声念道,嘴角微微上扬,“维吉尼亚密码吗?”
系统好奇地看向秋原和光,后者此时陷在沙发里,双手的指尖对顶在一起抵住下巴,一副得到了关键线索的模样。
偷偷看一眼他在思考什么应该没问题吧?
系统这样想着,偷偷伸出了精神触须,窥探起秋原的深层记忆。
“诶呦,谁在打我!”系统刚探了个头,就被一串0和1组成的数据打了个趔趄,待它揉着头再抬眼时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除了在主神那里,它还没有见过什么不是超级计算机的存在的思考过程是眼前这样的。
大脑沟壑的回深处浮起黄铜色的转轮密码机,齿轮咬住此地主人的海马体,咔哒咔哒,把密文字母依次读入,再以theson作为密钥……第一个密文字母d撞上密钥t,神经突触爆出一串串幽蓝火花。
“行了,别看了。”秋原淡定的声音在它背后响起,随即系统就被掂着后颈皮扔了出去。“这有什么好看的?还是去看解密结果吧,已经解出来了。”
现实世界,秋原睁开了眼,用指尖夹住的薯条蘸了蘸番茄酱,刷刷几笔写下了解密结果。
“KURoNoSo ShIKI ApocALYpSE ARK”
“KURoNoSo ShIKI”——众所周知的黒の组织。
“oLIVEt”——人造珍珠;剧场用强化泛光灯;奥利维特;欧莉薇;橄榄山。
“ApocALYpSE”——大灾变;大动乱。
“ARK”——就是那个方舟骑士的方舟。
至此,安室透在教堂遭遇的谜团全部解开。
“不——等等!”安室透惊喘着从秋原的床榻上弹坐而起。
房屋的主人一般没有这么好心,好心到把自己的床铺上给他,除非是由于屋主自己导致全屋除了床铺之外唯一的寝具沙发也宣告寿终正寝。
混沌的记忆在颅腔内横冲直撞,每一次试图回溯都像是被抛上暴风雨中的甲板。失重感裹挟着零星的画面——某个片段突然在混沌中浮起,安室透倏地睁大了眼睛。
\"阳菜......”
“嗡——”秋原的手机突然在桌上震动了起来。他咬着半根薯条探头一瞧,锁屏上赫然亮着来自赤井秀一的消息。
他微微挑眉,拿起手机,耳边立刻传来系统开水壶烧开的尖叫:“呜哇——!不会是组织已经把你的老窝给端了吧?!”
屏幕应声亮起,一人一统定睛去瞧,屏幕上白底黑字:
“你的宠物把家里的唯一一台大型电器热水壶给吃掉了。”
秋原淡定回复:“它生命加一希望加一了吗?”
为了确保两位卧底朋友的生存率,秋原特地把小海嗣留在了系统空间之外看家,走之前还特地嘱咐了不要把两位活人给吃掉。
至少他走的时候,小家伙还热衷于在房间角落铺溟痕,对于两位活人似乎并没有太大兴趣,所以大抵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那边赤井秀一迟迟没有了回应,秋原便收起了手机,此时快餐店的门再次被推开,秋原应声往门口方向随意扫了一眼。不扫不要紧,这一扫,却没再移开视线。
二十刚出头的模样,茶色的脏辫发型,眉毛短而上挑,嘴唇较厚,左耳戴着两个耳环。
呦,熟人啊。
是的,这位玉米辫正是将来的宾加,但宾加现在还不是宾加,只是组织一个可有可无的边缘成员。
在偷渡来日本之前,宾加在他的老家墨西哥混黑,霓虹的黑帮在墨西哥的黑帮面前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见惯了冲锋枪、重机枪、火箭筒对轰的宾加,在第一次见识到日本黑帮还在用武士刀对砍的时候,激动的眼泪都落下来了。
虽然换了国家,换了工作单位,但宾加不忘初心,继续着他的黑帮打手职业——主要除了打架打枪之外身无一技之长。
他不知道自己所在的犯罪集团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反派组织、拥有不到结局不覆灭的权能,他只知道自己成天的工作枯燥无味,也就跑跑腿、做做非法交易、打打架、撑场子。破事多,逼格低,别人休假他加班,要不是他还没有找好下家,他早就跳槽了。
——其实之前是找了下家的。
第一次海嗣事件后,东京的黑帮遭到了严重的打击,朋友不再是朋友,家园不再是家园,警方乘胜追击,几个小帮派干脆宣告破产。
这就导致一众与黑帮产业相关的人士直接失业。这一年,“就业冰河期”这个词深获“新词、流行语大赏”评审赏识,拿下特别新词奖。直到这时人们才开始大声疾呼“经济崩盘”,每家公司的业绩都一蹶不振,黑帮产业也如是。
宾加的下家首当其冲。这家黑帮组织坐拥东京的黄金地段,是不考公不考编不考研人士的职业首选,其戏剧性的覆灭甚至还上了东京电视台的法制频道。
“此次火并的背后可能与组织内部滥用毒品有关,毒\/\/品致幻或许是引发这场血腥冲突的关键因素,这一推测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地下组织涉毒问题的广泛关注与担忧。”主持人表情严肃,正襟危坐道。
宾加咋舌,毒\/\/品害人啊,还好他没去。
今天,他仍然在进行着无聊的接头任务,他和接头对象约好了在这家名为“谢堡王”的连锁快餐店碰头。
主要是他还没来得及吃饭,据说这家快餐的大肉派打遍同行无敌手,无论如何他都要公费尝试一次。
宾加推开“谢堡王”的玻璃门,迎面扑来一股混合着油炸食品和廉价香料的浓郁气味。他皱了皱鼻子,目光迅速扫过店内——几个打扮fashion的女孩凑在一团叽叽喳喳、一个靠窗吃薯条的男人抬头看了他一眼,又漫不经心的收回了视线......他并没有发现他的接头目标。
宾加径直走向柜台,点了一份招牌大肉派和一杯可乐,随后找了个靠门的位置坐了下来——最近警方打击黑帮的力度比较大,干他们这行的人人自危,这是为了方便随时逃跑。
此时的宾加还是一根青涩的玉米。从坐下开始,他的目光就时不时扫向门口,翘着二郎腿,从左腿换到右腿,明眼人都看得出他有些焦躁。
不过,这种焦躁很快被服务员端来的大肉派所打断。
被重重放上桌的肉派晃了三晃,其外皮金黄酥脆,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真叫人瞧着满心欢喜。如同讲述黑帮的影视剧一下子转接美食频道——宾加迫不及待地拿起刀叉,一刀划开派皮,热气立刻从切口处冒了出来,浓郁的肉香散逸出来,连香料的味道都似乎不再廉价。
派皮切开后,露出了里面饱满的馅料——大块的牛肉、胡萝卜、土豆和洋葱,混合着浓郁的肉汁,真叫人食指大动......
宾加正准备入乡随俗地“一他大ki马斯”,忽然觉得有人在看他。
他可以确定门口并没有人进来,所以不会是他的接头对象。于是他立刻警觉起来,不动声色的抬眼望去,很快就锁定了目标,因为对方根本就没有在遮掩。
是窗边那个肤色略深的青年,叼着根薯条——他怎么还没有吃完——不加掩饰地看向他这边。
宾加皱眉,他的记忆里并没有这号人物,他一边想着一边叉起一块牛肉放入口中,狐疑地猜测着那人是不是别的帮派的打手。
可疑人士秋原和光恋恋不舍地收回目光,狠狠把最后一根薯条吞吃下肚。
“我就该把安室透的钱包也摸来,至少能下单一个肉派什么的......怎么是个人就比我吃的好?”
秋原掩饰似的拿起刚刚在门口取来的报纸,这种作为装饰性的报纸往往不是当期的,不过看的人也不在意。
秋原只是匆匆一瞥,看见上面写着近日霓虹某地发生的大地震,多少多少级地震,超多少多少人死亡,经济损失多少多少亿美元......
只是一瞥,他重新把报纸折叠好,放在了桌角。
“我真傻,真的。”数日后,秋原回忆起来,仍扼腕顿足。“如果知道......当初一定认真看那张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