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目光深邃地看着战场上的局势,心中暗自思索着。
他注意到曹军士气低落,而关羽军虽然战败,但仍有一定的战斗力。
见乐进已经准备带领曹军追击关羽,司马懿不禁皱起眉头,轻声对曹仁说:“曹将军,在下观汉军尚有一战之力,如果让乐将军单独冲击关羽大军,恐怕他会面临危险。”
曹仁听了司马懿的话,心头一震,他连忙大声喊道:“文谦!快停下来!穷寇莫追!”
乐进听到曹仁的呼喊声,立刻勒住战马,回头望了一眼关羽大军,心中暗叹一声可惜。
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听从命令,挥手示意大军停止前进,并调转马头回到曹仁身边。
他下马行礼,恭敬地报告:“曹将军,文远特别派遣末将率领一万精兵前来支援。”
曹仁微微点头,随后,他下达了休整军队,清点伤亡人数的命令。
此时关羽大军已经全部退远,乐进望着石阳方向,心中有些疑惑不解。
犹豫了一下,他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曹将军,方才末将见关羽一军尽是疲态,为何不让末将杀上一阵?说不定能取得一些成果!”
曹仁面色凝重,沉默片刻后才缓缓说道:“不瞒文谦,本将刚刚败阵,麾下将士们疲惫不堪,本军已无再战之力。文谦若是孤军一战,虽说士气占优,但以我军目前的状态,恐怕难以战胜那关羽。”
乐进听了这话,微微点头:“原来如此,末将明白了。”
紧接着,曹仁又转过头来,望向一旁的司马懿,询问道:“仲达,如今援军已到,我们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是否要继续进攻夺回石阳?”
司马懿沉思片刻,目光仔细地观察了一下身后的曹军状况,然后才缓缓说道:“关羽和徐庶一文一武,都在石阳城中,如果他们坚决守城不出,那么我们就很难攻克这座城池。”
司马懿提出了一个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将军,我们不妨先退回上昶城。那里位于宛城和石阳之间的必经之路上,距离石阳最近。”
“这样一来,我军可以一边休整,一边派遣斥候探查石阳的动向。一旦汉军撤退,我们就可以继续进攻石阳。如果汉军没有撤退,强行拖住关羽和徐庶,也能为君主的主力军分担一些压力。”
这个建议得到了曹仁的认可,他当即点头表示赞同,并说道:“仲达所言有理!那就按照仲达所说的办吧,全军撤回上昶城,静观其变。”
很快,魏军的伤亡统计结果出来了。经过这场战斗,魏军损失了六千多兵力,但根据观察,汉军的损失应该更为惨重。
此外,他们还斩杀了关平,尽管最终选择了撤退,但仍然算得上是一场大胜。
当关羽率领着大军回到石阳城外时,战场上明显已经被清理过一遍。
所有的尸体几乎都被搬走了,只留下满地的鲜血。
关羽看着这片血腥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悲伤和无奈,默默地带领着军队缓缓走进城内。
城内,关平的尸体已经被徐庶妥善地安置在城内太守府内,静静地躺在一口棺材之中。
他身上染血的衣甲已经被换上了一套崭新的,脸上的血迹也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关羽进入城内后,同样下令大军休整,并清点伤亡情况,随后径直朝着太守府走去。
当他迈入太守府时,看到徐庶、鲁肃和董袭三人都静静地伫立在一口棺木前。
关羽怔怔地看了那口棺木一眼,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而是轻轻地迈步上前。
他从三人身边走过,一直走到那口棺木旁边,将宽大的手掌搭在棺边,随着他的步伐向前缓缓滑动,眼神始终落在关平的遗体上,从双脚开始慢慢地向上移动。
直到走到棺身的正中央,他才转过身去,双手紧紧扶住棺身,胸膛抵靠在上面,目光深情地注视着关平那张苍白的面容。
他的眼眶微微发红,但泪水并没有滚落下来,脸颊微微颤抖,就这样僵立在棺木旁边。
徐庶抬眼看向关羽,心中暗自叹息,他知道关羽此时内心悲痛万分,却无能为力,重新低下头去。
鲁肃与董袭二人也同样沉默不语,他们深知关羽此刻的心情,任何安慰的话语都显得苍白无力。
他们只能静静地站在一旁,陪伴着关羽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关羽终于咬了咬牙,挺直了胸膛,向后退了几步。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悲痛,眼神逐渐恢复到往日的坚毅。
他凝视着关平的遗体,声音低沉而坚定地说:“封棺吧,送回襄阳发丧。”
徐庶抬起头,向那些还处于惊愕中的下属使了个眼色。
立刻有人走上前来,小心地搬起棺盖,缓缓地挪到棺身上方,仔细对准后轻轻放下。
接着,他们用木钉钉入棺盖四周,将棺材严密地封闭起来。
一番忙碌过后,数名手下已为棺材套好了绳索和长担,静静地等待着关羽的指示。
关羽微微点头:“抬上船吧,走水路送回襄阳,让季常厚葬平儿。”
“喏!”
四名强壮的手下分立棺身的四角,用肩膀挑起长担,齐声吆喝,稳稳地将棺材挑起,慢慢地向外走去。
众人跟随着棺材走出船舱,来到江边。
一艘大船停靠在岸边,船帆扬起,准备起航。
关羽站在船头,目送着棺材被平稳地放置在船上。
徐庶微微挥手示意,立刻有几名手下迅速登上船只,他们将全程护送关平的遗体返回襄阳。
关羽和其他将领们默默地注视着棺材被抬上船,直到船只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视线尽头,关羽才缓缓地收回目光,但眼神中的眷恋和不舍之情依然明显。
徐庶看着关羽,轻声安慰道:“云长,请节哀。”
关羽紧紧咬着牙关,沉声回答:“多谢元直关心,关某并无大碍。杀子之仇,关某铭记于心,日后必将报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