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 第261章 医圣之境,术之尽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1章 医圣之境,术之尽头

“阿宾,你说这算什么?咱们都是学中医的,结果最后生病了却要吃西药,你不觉得很没面子吗?”打完点滴,送薛静回宿舍的路上,大树有些不爽的说。

他没说出来自己内心的邪恶想法。

如果医务室里给治不好,薛静病情恶化,这个时候再用中药给喝好,这样子就觉得大涨中医的脸面,如此当念头通达,而且很爽呀。

只不过,受罪的是自己同学,这个想法肯定不能说出来。

李介宾对着他翻了个白眼,这小子怎么跟当初的侯伟一个德性?

还真是胸怀利刃,杀心自起呀,学了点中医,就总想显摆一下,甚至隐隐约约还希望别人病的厉害点,好凸显出自己的能耐?

这是有了心魔呀,要治一治。

送薛静到了女生宿舍门口,临了交代她一定注意保暖,先别洗澡洗头,吹冷风,可以用温毛巾擦擦,多喝温水,好好睡一觉休息几天就好了。

薛静脸红红的,估计是烧还没退彻底,周围几个同学看着唠唠叨叨的李介宾,寻思着平时宾哥没那么啰嗦呀,难道是有情况?

要是让李介宾知道他们想的啥,估计会怼一句,平时你们也没生病呀!

回去的路上,看大树仍然有点意犹未尽,李介宾决定给这个中二少年降降温。

“大树,你看武侠小说吗?”

“看呀,你呢?”

李介宾自然是看的,尤其喜欢金庸老爷子的书。

金庸老爷子乃传统武侠小说界的泰山北斗。

他的小说被改编成各种影视剧,很多人物家喻户晓,比如说某出场自带bGm的天地会总舵主.......总之,比医生们出名多了。

在这其中就有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绝世高手,全部作品中没有正面描写,但是侧面描述的只鳞片羽,就令人心生神往。

他虽然没有正面出场过,但是却造就了两位主角,一个是杨过,一个是令狐冲。

没错,有熟悉的小伙伴听到这里应该就知道说的是谁了。

“余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敌手...无可奈何,唯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抗手而不可得,群雄束手,长剑空利,诚寂寥难堪也...”

“剑魔独孤求败既无敌於天下,乃埋剑於斯。”

一个绝世剑客,最后长剑空利,难觅敌手,欲求一败而不可得,故名,求败。

杨过误入其剑冢,得其传承。

剑冢中有三把剑,却有五排刻字,代表了独孤求败的五重境界:

利剑:“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与河朔群雄争锋。”弱冠指的是二十岁之前,一个人在20岁之前,不可能独自塑造出一套如此复杂、深奥的剑法,大概率是来自家传。

软剑之位空着:“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十年间,独孤剑法精进,已然超越祖辈,软剑比利剑灵活多变,而且剑身轻盈,速度也更快。但一味地追求速度,舍弃招式,会令人误入歧途。故而独孤求败杀气并未内敛,误伤好人。

玄铁重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说是剑,按原着的描述,更像是个圆柱体,重六十多斤,以当时杨过一流的内力竟然不能提起,此时孤独不再追求剑招的精妙,而是返璞归真,逐渐脱离了招式的束缚,以一力降十会。

木剑:“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玄铁重剑可谓是独孤的全盛时期,纵横天下已然绝顶,难觅敌手,但是可怕的是他境界居然再有突破,在摆脱了招式的束缚之后,他又舍弃了玄铁重剑的刚猛,而杨过最后便是到此境界,神雕后期不再提着玄铁重剑到处溜达,因为已经没有必要了。

某个文青老头曾经说过一句装b无比的话,当剑已经成为了我的负累,而你还挂着它纵横天下。

而木剑之后没有剑,但是有一行小字:“自此精修,渐进於无剑胜有剑之境。”无剑胜有剑。

正应了令狐冲独孤九剑的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

当年的独孤求败怕是四十岁就已经无敌天下,而无敌天下之后,还是无敌天下。

这与中医有什么关系吗?李介宾讲八纲的时候,没有给同学讲一句话:八纲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八纲最后只有阴阳,因为治病必求于本,本为阴阳。

尽信书不如无书。

人在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加减法,先做加法,再做减法。

如同开方子一样,大部分初学者都是洋洋洒洒几十味药,想到什么加什么,恨不能气血阴阳寒热虚实全部都顾上。

而加药很轻松,能一味一味的减下去,知道那些是不必要的,那些是必要的,那才是真本事。

而至于减到最后,更能一味药起到多种作用,几味药协同超过1+1的作用,达到一味药也减不下去的地步,这才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也是历代医家的巅峰水平。

翻一翻方剂书,很多名医行医一辈子,最后流传下来的,也就几个方子,那是他们一生的精华所在。

补中益气汤之于李东垣。

温胆汤之于陈无择。

血府逐瘀汤之于王清任。

六味地黄丸之于钱乙。

左归丸之于张景岳。

......

当然,翻完一本方剂学,会发现,那些名家们寥寥一两个方子,而整本方剂书,几乎大半都是经方。(笑)

这就是张仲景曾经达到的那个境界,医圣之境,几近方之尽头。

某晚年不详的红毛东总是喜欢在书里写什么这经,那经的,逼格满满,更是设定了,每条道只有第一个证道的人最牛逼,后面的如果不能走出来自己的路,都不厉害......而在我大中医界,《伤寒杂病论》便是一本直指大道的经典,唐朝就算了,宋以后的医家,一半一半都是围绕着这本书打转。(还有一半是《黄帝内经》)

“但是张仲景写这本书的初衷也不是让大家完全照书抄方,那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水平。张仲景真正想传达的是治疗大法,如何能够在各种情况下,应用正确的方法去治疗,乃至于治错了如何去挽回。”说到这里,李介宾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

“从这一点来说,阿静如今表证,解表就行,无论是新康泰克,非甾体抗炎药,或是桂枝汤发汗解表,只要能发汗,达到解表的效果,就是吃一顿麻辣烫都是可以的!”

李介宾言语凿凿,一片诚恳,可惜大树从头听到尾,最后只是痴痴的问了一句:“阿宾,那你如今已经到了什么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