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施行新的军改。
进京的边军,地方军千总,多会摇身一变成为统领两千五百人的营长。
这群战将,全是军中中流砥柱,上承将帅,下接兵勇,千总素质高低,关乎大明三军战力。
安排将士进行事宜,朱由校召见内阁,总参官吏,是时候制定海外领地管理及扩张策略。
当前,南海成为大明的内海。
朝廷派遣步兵驻扎南洋群岛,水师在沿岸海峡遨游。
然而,对管理海外领地,朝廷内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建议。
前者认为,朝廷水师,步兵占领南洋群岛主要海峡,港口,将内陆区域还给当地王室,或扶持王室管理,这些王室每年定期定额向朝廷上供。
当效仿郑和船队,沿着郑和路线,同沿海国家贸易。
朝廷君臣,当以大明境内事务为主,既彰显大明皇帝龙恩浩荡,又能以最小代价管理海外。
这么建议的人,既有文官,亦有儒生,背后都站着地方上举足轻重的乡绅。
后者为朝廷继续向海外用兵,持续扩张,占领南洋群岛后,继续征讨内部不安分的势力,使海外领地彻底成为大明疆域。
因此,朝廷不该局限于南洋群岛,中南半岛,朝廷继续向外扩张,在郑和舰队贸易路线上建立据点,建设港口。
这群人包括武将,勋贵,各省大商贾。
目前,他既不赞同前者,亦不支持后者。前者采取朝贡的保守的战略,不符合朝廷利益,后者激进的战略,在他眼里依然保守。
在他的宏大战略中,大明领地乃至疆域应该是东起倭国,西至非洲西海岸,南至澳洲,北到北冰洋。
凡水师,陆军攻陷的区域,迅速迁徙百姓,取代当地人口。
至于海的对面,朱由校公布海图,任由商贾探索,至少,蒸汽船没有出现前,非朝廷核心利益。
此时,内阁李国普,杨肇基,钱龙锡,张梦鲸,刘一燝,王徵,总参,洪承畴,李邦华,王家桢,汪乔年、范景文,王永吉、吕大器、朱大典,陈奇瑜,宋祖舜齐聚。
除洪承畴,吕大器首度进总参外,剩余内阁,总参官吏,全是协助朱由校制定政治,军事战略的天子近臣。
两部官吏齐聚,瞧见皇帝差宦官搬来海外堪舆图,即猜出皇帝何意。
海外之争愈演愈烈,许多官吏,商贾向大明日报投稿,双方言语争锋异常激烈,大有水火不容的趋势。
皇帝最厌恶党争,厌恶非朝廷核心官吏干扰执政方针。
朱由校示意众人落座,开门见山地说:“诸卿,本来朕计划召见赴京的将官,然而,海外疆域之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朝廷需遏制这个风头,拿出自己的态度。今日,召集诸卿进宫,都说说各自建议。”
乾清宫静默片刻,刘一燝率先出列,掷地有声说:“陛下,朝廷部分文官,坊间部分儒生学子抨击经略海外,让朝廷放弃固有利益,纯属吃饱撑着。
他们目光短浅,不识好歹,臣鼎力支持开海,经略海外,扩张领地。”
百官或许不清楚海外利益的重要性,他身为阁臣,总管大明财政,非常清楚海外利益对朝廷财政的重要性。
朝廷水师,步兵,尚未夺取南洋群岛时,每年朝廷需要花费大量银子向西方海商,向暹罗,安南,缅甸购买粮食。
有时候,朝廷有钱都买不到粮食,只能严格控制赈灾粮。
去年,朝廷在海外获取领地,今年攻陷倭国,海量粮食源源不断运到天津港,松江府,既稳定粮价,朝廷赈灾粮食亦富裕许多。
当前,部分省份灾情越来越严重,扩张趋势明显,没有海外粮食供应,朝廷难以渡过难关。
一句话,海外利益关乎大明国计民生,关乎大明江山社稷。
李国普重重颔首,他自然赞同刘一燝的言语,道出反对势力的态度:“陛下,臣支持扩大海外利益,继续耕耘,扩张。
然而,反对海外扩张的文官,儒生,亦全非鼠目寸光之辈。
自始皇帝以来,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自周朝分封以来,地方格局等于独立建国,等于起兵争霸的思想同样深入人心。
既有汉初七国之乱,亦有晋国八万之乱,还有唐朝节度使之祸,更甚者...总之,自始皇帝以来,历朝历代治国观中形成天下归一,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思想。
所以,部分官吏并非无脑反对经略海外,皆因海外领地迟早分离大明,白白浪费财力物力民力。”
此言出,内阁,总参许多人深以为然,朱由校亦赞同李国普的说法。
西域以东,适宜耕种的区域过于集中,所以,每逢乱世或土地兼并达到高潮,各方便在东亚江河泛滥平原上争个你死我活。
这种内耗,内卷,循环往复。
不等朱由校出声,范景文面色焦虑说:“陛下,李阁老所言不假,还有部分反对者认为,中南半岛,南洋群岛诸国,经常向朝廷朝贡,大明乃各方宗主国,今驱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海商,不归还对方领土,而占为己有,有损宗主国的威望,影响皇帝声威。”
哈哈哈...
朱由校仰首朗笑。
独立。
他最不怕独立。
自夺取海外领地,向海外领地迁徙百姓,他就做好未来海外领地独立的思想准备。
朝廷部分官吏,坊间儒生还是目光过于短浅。
起身走到堪舆图前,眸光扫过堪舆图各区域,声如洪钟说:“什么声望,什么声威,朕不在乎面子工程,朕需要里子,为大明儿郎谋福利的里子。
至于诸卿担任分裂,且不说,朝廷在海外同样施行三年制的流官制度,朝廷外派官吏没有独立的资本。
即使独立,试问他有几艘战舰,几尊大炮,三年清总督,十万雪花银,朝廷付出高薪,谁会九死一生闹独立。
退一万步说,真等到大明国力衰退,海外领地纷纷揭竿而起谋求独立,只要朝廷向海外领地迁徙足够的儿郎,这片区域依然是我大明儿郎的,难道不比所有人集中在大明的一亩三分地内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