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计划花费时间,大幅提高军中火器装备备,让明军渐渐走向现代化。
唯有热武器,方能让周边宵小能歌善舞。
改良火器之余,朱由校同时计划改变明军兵制,推行募兵制,形成常备军,续备兵,后备兵。
三军提高大明国防动员能力,使明廷有足够战力保家卫国,保护域外疆域。
具体做法是募集十八到三十五岁的青壮参军。
当前服役军队为常备军,当兵五年支付全饷,工程兵,辎重兵每年军饷保底十五两纹银,步兵,骑兵,枪兵,炮兵依次提高。
常备军期满愿继续从军者,今后每年军饷提高三成,退伍者自动转为续备兵,续备兵相较常备军军饷减半,平日在家各就各业,每年冬季调操一月,给予兵勇常备军军饷,三年后转为后备兵。
若续备兵外出谋生,需缴纳一月续备兵军饷。
续备兵转为后备兵,军饷继续减半,第一和第三年冬季进行操练,形式同续备兵类似,三年期满回归平民生活。
若遇有战事,临时征调续备兵,后备兵入伍,给予全额军饷。
当前经过数年军改,大明兵勇渐渐甩掉丘八,好男不当兵的帽子,社会地位,钱财收益,荣耀大幅提高。
为提高募兵成果,提高兵勇忠诚度,战斗力,实现自身价值。朱由校吸收后世的退伍金和转业军人制度。
通过退役金标准连同服现役年限,给予退伍常备军相应退伍金,在战场多次建功的兵勇,将依照战功累计增发退役金。
至于转业军人制度,自天启七年以来,凡在把总以上官职超过八年者,允许自愿转职到地方做官。
具体包括边军常备军军官优先转为卫所常备军官,负责各县治安的治安局典史。
普通边军,卫所常备军转为地方治安局兵勇。包括掌管缉捕、稽查、狱囚、治安。
同时,户部,吏部会大幅提高参军者的隐形福利,继续改变兵勇收益,社会地位,个人荣誉。
朝廷左手拿官和钱,右手拿刀,兵勇建功有官有钱,不服从者吃刀子。
于此,朱由校决定调整南北方残存的军户。
当前,朝廷为提高兵勇战力,改变以往军户征戍远方,装备和日常花销由军户自身提供的政策,转变为由朝廷提供。
然而,朱由校思之又思,为解放困在卫所制度内的军户,从而释放更多劳动力,促进农业,商业发展,决定用后世的警备区代替各省卫所。
为此,他联合吏部尚书侯询,兵部尚书朱童蒙商议后,终明一朝,有府一百四个,州一百九十三个,县一千一百三十八个。
而朝廷设有五百四十七处卫,?正规卫三百九十四处,包括六十五处守御千户所,独立于卫的约束,分布在要害地区或两卫之间无法衔接的位置。
全国常年保持二百多万卫军,然而,逢战有战力者主要依靠九边边军。
当前,鉴于朝廷北疆边防改变,东北建奴灭国,西北套寇覆灭,剩余土默特部,喀喇沁,朵颜部臣服,残存的敖汉、奈曼及喀尔喀诸部投降。
虽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御,但朝廷军事侧重点在西北和东南,尚未征讨外喀尔喀。
当前,边防线大幅向北推移,若继续坚持九边重镇防线,无疑将东胜卫,开平卫,大宁卫百姓和将士置于危险境地。
三受降城体系建成,在阴山南麓设西受降城,黄河北岸设中受降城,在黄河拐角设东受降城。
东联开平卫、独石卫、大宁卫、开元卫;西联贺兰山、甘肃北山,通为一边。
尤其三受降城所在的东胜卫,起着连接山西诸卫与宁夏诸卫,控扼河套的重要作用,与宁夏镇战略上呼应北河套前哨。
若边城沦陷,退而守黄河,再退而守边墙。
在东北形成四大将军制度,保障东北三省稳定,负责追杀皇太极余部,对抗崛起的罗刹拓荒团,在西北形成三受降城体制,负责漠南军事安定,削弱外喀尔喀部。
然而,若将九边军镇驻兵投放到三受降城,无疑使长城一线防御空虚,倘若土默特,喀喇沁等产生异心,很容易长驱直入杀进京师。
朱由校结合周礼军制和乡官制: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联合大明常备军营兵制的营部司队伍编制做出改变。
五人为伍,五伍为队,四队为司,五司为部,五部为营,三营为旅,五营为师,三师四旅为军。
形成军师旅营部司队伍的新制度,统领两千五百人的营为中位数,各军下设工程营,辎重营,炮营,全营设坐营中军官。
在三受降城驻扎步骑炮三营,每城驻扎七千五百人,三城驻兵高达两万余人,设旅帅。
组建天德军,振武军,两军分别设置两支骑兵营,两支步兵营,一支炮兵营,每军一万两千五百人,各设旅帅一名。
天德军协助镇守三受降城,振武军协助镇守东胜卫。
同时改变万历朝以来边防重镇戎兵现象,尤其是京营,新军,边军所在的北军高达百万。
东北劲敌建奴亡国,西面套寇覆灭,仅剩漠南,漠北部分汗国,必须对边防重镇驻兵数量做出调整。
大宁行都司地理位置特殊,东为辽东都司相连,西为北平都司开平卫、宜兴守御千户所辖地,南隔长城与北平都司密云诸卫相望,北部潢河以北为蒙古部落居地,
为震慑蒙古,辽东诸部,在大宁驻五师五旅,共计四十营,十万精锐。
辽东,蓟镇,宣府,大同,山西,固原六镇,每司镇驻扎三师两旅,二十一个营,每镇五万两千五百精兵,一司六镇共计三十一万五千精兵。
延绥,宁夏,及产盐的花马池,各驻扎两师一旅,十三个营,每镇三万两千五百人,三镇共计九万七千五百精兵。
西北重镇甘肃镇,驻扎四支军队,四十个营,甘肃镇驻扎十万人。
使东起辽东,西至甘肃漫长的北疆防线,囊括三受降城体系,常年保持在六十余万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