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贤皇后丧期已过,但立后的人选却迟迟没有定下来,和贵妃和景贵妃的家世分别是一武一文,且都在从二品。
景贵妃虽然儿女双全,但佟佳氏,在清朝建立以来,一共出过两任皇后,分别是顺治爷的皇后,康熙爷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以及康熙爷的第三任皇后,同时也是先帝的养母,孝懿仁皇后。
而钮祜禄氏,所出的那任皇后,是圣祖康熙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可却一生无子。
因此,后宫众人的心思,比较偏向景贵妃,但前朝却比较偏向佟佳氏。
可偏偏这两人,都不是皇上心中最佳的立后人选,他心中真正喜爱,希望她能成为自己妻子的,是令妃魏佳氏。
皇后这个位置,需要帮皇帝管理好后宫,然而,令妃魏佳氏,性子活泼,与后宫近一半的人关系都极好,另一半纯粹是没事找事。
一天天就拿着令妃的出身说事,偏偏自己还样样比不过人家。
就这么一直拖了大半年,令妃诞下皇十四子,取名永璐。
过了大约八个月后,令妃再次有孕,这次,皇上终于排除万难,立令妃为后。成为大清朝第二个汉人皇后。
丰后大典非同凡响,哪怕皇上再不高兴,也得让令妃的母亲和弟弟来帮衬。
令妃母亲在来的路上,就从家门口一直喊到京城,说自己的女儿当上了皇后,令妃的弟弟佐禄也向他的那些狐朋狗友吹嘘自己姐姐是大清的皇后。
但要是对方要求办点事的话,那这母子二人便会打哈哈,毕竟皇上看的严,他们也就只能嘴上高兴高兴,但实际上是拿不出一点好东西。
令妃的家乡,无一不说,这卫家生了一个好女儿。
从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宫女,入宫七年,便坐到了皇后的位置,成为一代传奇。
因令妃的封后大典,当时正值九月,天气炎热,所以朝服以青绒为主,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凤,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东珠一。
朱纬上周缀金凤七,饰东珠各九,猫睛石各一,珍珠各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小珍珠十六。翟尾垂珠,五行二就,共珍珠三百有二 ,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明黄绦二,末缀宝石,青缎为带。
而参加封后大典的后妃们,朝冠后部的垂珠形式之一,即垂珍珠五串,称五行;以青金石等玉石作为分节点,将珍珠分为上下两段,称二就,合称五行二就。
后妃朝冠形制中最高等级的标志之一,仅皇后或皇太后可享用,皇后以下的皇贵妃或皇子福晋的朝冠则只能享用三行二就。
封后大典十分复杂,在皇帝册立皇后的制文下来后,礼部尚书会立即赴内阁承制,并选择吉日,遍告诸司作各项准备。
接着,礼部和工部会同制册宝,送内阁镌制册文、宝文。届时,礼部奏请,命大学士、尚书各一人分充册立正副使。册立前一日,遣官告祭天、地、太庙后殿,皇帝或遣官或亲自到奉先殿行礼,告以册立事。
册立日天刚亮,銮仪卫陈设法驾卤薄于太和殿外、陈设皇后仪驾于宫阶下及宫门外;乐部将乐悬于太和殿外;
礼部鸿胪寺官设节案于太和殿内正中南向、设册案于左西向、宝案于右东向、龙亭二座于内阁门外;
内监设丹陛乐于宫门外、节案内于宫内正中,还有注意方向都是向南,设册宝案于宫门内两旁,东西向,设皇后拜位于香案之南。
届时,礼部官自内阁捧出金册、金宝及宣读册文、宝文,并将它们陈设于亭内。
然后,以礼部官十人为前导,礼部侍郎捧节、銮仪卫抬亭,由中路入太和门,至太和殿阶下。再由内阁、礼部官手捧金册、金宝,由中阶进入殿和门,将节陈设于中案、册设于左案、宝设于右案。设毕退出。
随之,正副册使祗俟于丹墀东、卤薄之南。大学士一人立殿东檐下,西面宣读;其身后之鸿胪寺官举册、宝案;内阁、礼部官分立东西檐下,东西面为身着朝服的王公、百官。
一切准备完成,钦天监官报告吉时已到,礼部尚书、侍郎至乾清门,奏请皇帝具礼服乘舆出宫,同时午门鸣起钟鼓。
皇帝在礼部官之前引和侍卫的扈从下,至太和殿后降,入殿门时,中和韶乐队奏“隆平之章”。入门后,又在礼部官的导引下,至册宝案前阅金册、金宝。
阅毕升座,乐止,銮仪卫官赞“鸣鞭”,丹墀下即三鸣鞭,丹陛大乐队也奏起“庆平之章”。接着,在鸿胪寺鸣赞官的带引和口令下,王以下及正副使、文武各官排班立,并向皇帝行三跪九叩礼。
礼毕乐止。鸿胪寺官引正副使进东阶,至丹陛北面立。随之,鸣赞官赞“有制正副使跪”,宣制官进至殿中门之左,宣制曰:“乾隆十七年九月,钦奉皇太后懿旨,册立令妃魏佳氏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礼。”
宣毕,大学士进殿左门,至中案捧节由中门出,至丹陛,将节授于正使。正使受节后与副使起立。内阁、礼部官同时进殿左右门,举册、宝案出中门。
正使节前行,副使随行,以次降中阶。内阁、礼部官将册、宝设于龙亭内,由銮仪卫抬行,自太和门出。皇帝赐王公、大臣茶。饮茶毕,阶下三鸣鞭,中和韶乐队奏“显平之章”。于是,皇帝起座还宫,乐止,王公、百官俱退。
册立的当日,内銮仪卫还要将仪驾、卤薄陈设于皇后宫阶下及宫门外,内监设丹陛乐队于宫门内,设节案于宫内正中,宫内南为香案,设册、宝案于东、西各一,设皇后拜位于香案前,北向;拜位左右有女官四人,东案之南有宣读女官二人,宫殿监率内銮仪校预候于景运门。
正副册使既承命出,由协和门中门至景运门外,由正使节授予内监,内銮仪校接抬册、宝亭至皇后宫门外。之后,内监以次手捧节、册、宝由中门入宫。这时,丹陛乐队奏乐。皇后着礼服出内宫,在引礼女官的导引下迎于宫门内道右,候其过后,随行入宫。
入宫后,内监将节陈放于中案、册文和宝文陈放于东案,陈放毕退出,乐止。
接着,引礼女官引皇后在拜位北面立,侍仪女官四人立于拜位左右,宣读女官二人立于东案之南。引礼女官奏“跪”﹐皇后跪,赞“宣册”,宣读女官就案,宣读册文,宣毕将册文授予侍右女官,女官跪接;赞“受册”,女官以册文奉送皇后,皇后转授予侍左女官,女官跪接后陈放于西案。
其次是宣宝文,受宝文仪式与此相同。
陈放完毕,引礼女官奏“兴”,皇后起。乐队随即奏乐,皇后行六肃三跪三拜礼。礼毕,退到东面立,乐止。
内监紧接着进至中案,捧节出,皇后在引礼女官的导引下目送于宫内道右。内监捧节过后乐止,皇后还宫。内监将节捧至景运门,授予正使,正使持节同副使到后左门复命。至此,册立皇后礼成。
第二天,皇帝在王公和文武大臣的陪同之下,到皇太后宫行礼。礼毕,御太和殿。诸王、文武百官各上表行庆贺礼,皇帝颁诏宣示天下。
同日,皇后也要到皇太后宫行礼,礼毕再至皇帝前行礼。
之后,贵妃率领妃、嫔、公主、福晋、命妇至皇后宫内行礼。贵人及皇子、皇孙也要分别到皇后宫内行礼。
和贵妃和景贵妃分开,一个带领西六宫,一个带领东六宫。一个带文官的命妇,一个带武官的命妇。
不仅如此,皇上还给卫嬿婉补了一场大婚。
龙凤花烛、撒帐、椒房、生饺子、交杯酒全安排上了。
不管是民间还是皇室,汉族还是满族,凡是结婚的步骤,全用在了这场大婚上,起初,卫嬿婉还担心过于奢靡,会引起朝臣不满。
可皇上让卫嬿婉放心,如今,大清国力昌盛,而这些银钱,是打孝贤皇后过世,便开始筹备。攒了整整四年,如今全用上了。
尽管如此,但有些大臣们心中还是不满,毕竟卫嬿婉是宫女出身,一个奴才居然成了大清的国母,这实在是难以让人接受。
在后宫中,以恪嫔和颖嫔为首的一些蒙古嫔妃,外带上一些满族和汉族的部分嫔妃,都看不起这个宫女上位的人。
恪嫔在请安时便一直没给对方好脸色,颖嫔更是直接开口说自己看不起她。
“放肆。”卫嬿婉没了平日温婉的样子,高高坐于上首,看着下面的一众嫔妃:“我是奉天地祖宗之命,从大清门抬进来的中宫皇后。”
恪嫔和颖嫔皆是一愣,二人对视一眼,只得不甘心的坐下。
皇上几乎独宠卫嬿婉,卫嬿婉不久后生下九公主璟妧(二者同字不同音)。
皇帝大喜,当即就封九公主为固伦和恪公主,但因七公主出生时,卫嬿婉是妃子,因此,按照规矩,七公主算是庶出,可皇帝依旧将七公主封为固伦和静公主,让自己和卫嬿婉的两个女儿,全都是嫡公主的名头。
生下九公主不到一年,卫嬿婉再次有孕。
世人都称赞帝后情深,而一些不服的嫔妃,便跑到太后安陵容跟前,想让安陵容劝皇上雨露均沾。
结果被安陵容全给打发了,不过,身为皇帝,也确实应该要雨露均沾,安陵容还是象征性的,说了儿子几句。
毕竟是自己亲娘说的,皇上也听,于是就变成了每天,每顿饭都和皇后卫嬿婉一起吃,晚上呢,就按照位分,和侍寝次数最少的,随便翻了个牌子。
不过有一点,那就是,但凡不服卫嬿婉的嫔妃,皇上一律不翻。
林妃林宛茵很有眼力见,她当时本来就常去太后那里走动,一看到太后和皇上对卫嬿婉的态度,就非常利索的和卫嬿婉交好。
再加上林妃是太后的远亲,有太后这个靠山,再加上与卫嬿婉交好,一下子让林妃成为宫中第二受宠的人。连带自己所出的九阿哥,也得到了皇上的青睐。
皇上如此明显的偏爱,却仍旧有找死的人往上凑。
颖嫔不服卫嬿婉,起初,卫嬿婉是想罚她,可颖嫔却称:“我身后是蒙古四十九部,皇上礼重蒙古,你岂敢动我?”
卫嬿婉虽然懂些诗书,但对于蒙古那边部落情况,和政治都不是很了解,也生怕因为自己处置了颖嫔后,会给皇上带来不好的麻烦,就只是罚了颖嫔的俸禄。
颖嫔近一年没有被翻牌子,不仅是她,其他与卫嬿婉不交好的人也都没有被翻牌子,有些撑不住的,已经向卫嬿婉服软,当天晚上就被翻了牌子。
颖嫔直接来到养心殿求见皇上:“皇上,请恕臣妾胆大直言,嫔妃们有些不敬皇后娘娘,确实行为失当,但那都是因为感到心中不平,更是因皇上独宠皇后,无法雨露均沾而对皇后心有不甘。”
“放肆!”皇上直接不客气的,一巴掌就打上去,给旁边的卫嬿婉都吓了一跳,赶紧摸摸肚子,生怕吓到肚子里的孩子。
颖嫔赶紧跪下,可却依旧不卑不亢:“臣妾不得不说出心里话,反正隐瞒皇上是错,直言犯上也是错,那就请皇上任意责罚便是。”
“好,那朕就答应你。”随后直接吩咐:“李玉,颖嫔大不敬,褫夺封号降为答应,怎么称呼都行,只要别和林妃冲了就好。”
“是。”
颖嫔有些不可置信的抬头:“皇上,您如此为情乱智,会伤了蒙古四十九部的心,会让咱们怀疑,一直仰赖的天子,是不是一位英明的君主。”
“好好好。”皇上都给气笑了,直接拉着卫嬿婉进了养心殿,当天下午,皇上就下令,派兵攻打蒙古四十九部,但注意这个四十九部,是蒙古第四十九部,也就是颖嫔的母家巴林部。不是看不起皇后吗?那就让整个巴林部全部世代为奴。
皇上又下令,将巴林湄若关到一个偏僻的宫殿,禁足起来,什么时候想通了,就什么时候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