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第49章 欧洲之父:查理大帝的传奇与遗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章 欧洲之父:查理大帝的传奇与遗产

一、家世及继位

查理曼,即查理大帝,出生于742年左右,具体地点可能是在今天的比利时赫尔斯塔尔市。他的父亲是矮子丕平(pepin the Short),祖父则是着名的查理·马特(charles martel),后者在732年的图尔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成功阻止了阿拉伯帝国对法兰克的入侵,保卫了基督教文明的安全。

751年,矮子丕平推翻了墨洛温王朝的末代国王,自立为法兰克国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这个王朝的名字来源于查理曼的祖父查理·马特。丕平的加冕标志着法兰克王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也为查理曼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768年9月24日,矮子丕平在圣德尼去世。按照墨洛温王朝的传统,丕平在临终前将法兰克王国的土地平分给了两个儿子:查理曼分得了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里亚和阿基坦北部,而他的弟弟卡洛曼则得到了阿基坦南部、勃艮第、普罗旺斯和塞普提曼西亚。同年10月,查理曼与卡洛曼分别在努瓦永和苏瓦松加冕为王。

最初,兄弟二人相处还算和睦。然而,这种和平并没有持续太久。当阿基坦发生起义时,卡洛曼拒绝援助查理曼镇压起义,或者是在乱事平息后姗姗来迟。这一事件加剧了兄弟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的事件不断发生,两人的关系日益紧张。

771年,卡洛曼突然去世,年仅29岁的查理曼趁机合并了全部国土,成为法兰克王国唯一的君主。这一意外变故不仅使查理曼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也为他日后建立庞大的查理曼帝国奠定了基础。

查理曼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个人魅力和文化修养也备受赞誉。据他的传记作者艾因哈德(Einhard)描述,查理曼身材魁梧,身高接近7英尺,双目大而有光,鼻子稍长,面色红润,表情总是充满欢愉。尽管查理曼的私生活习惯并不完美,但他对宗教仪式极为虔诚,对教会的传教事业和学校的建设也非常关心。尽管他从未学会书写,但他精通日耳曼语和拉丁语,能够听懂希腊语,尽管说得不够流利。查理曼非常钦佩有学问的人,积极鼓励学术研究,从欧洲各地招揽知名学者到宫廷讲学,如英格兰的阿尔昆(Alcuin)和意大利的保罗副主祭(paul the deacon)等。

二、伦巴第征服

查理曼登基之时,法兰克王国的疆域已经相当广阔,包括今法国、比利时、瑞士以及荷兰和德国的许多地区。随着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军事和教会贵族迫切需要向外扩张,以掠取更多的土地和劳动力。在这种背景下,查理曼指挥法兰克军队开始了大规模的连年征战。

773年,伦巴第王国的末代国王狄西德里乌斯(desiderius)派兵进攻不听从自己命令的教皇哈德良一世(pope Adrian I),甚至进抵罗马城下。与此同时,查理曼的弟弟卡洛曼的遗孀和两个儿子已经在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王国避难。查理曼在与自己的伦巴第妻子蒂赛德拉塔(desiderata)离婚后,消除了与伦巴第的姻亲关系,从而没有了后顾之忧,决意出兵意大利。

774年,查理曼接到教廷的求救后,以援助教皇为名,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伦巴第王国。他采取了分兵奇袭、围困迫降的战术,迅速攻占了伦巴第的多个重要城市。查理曼的军队在战场上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最终攻占了伦巴第的首都帕维亚(pavia),俘虏了狄西德里乌斯。查理曼自兼伦巴第国王,彻底控制了伦巴第王国。卡洛曼的遗孀和子女也落入查理曼手中,从此再未露面。

在774年的复活节,查理曼前往罗马,向教皇重申其父丕平(pepin the Short)于756年所作的诺言,即把意大利中部的土地奉献给教皇。这一诺言被称为“丕平献土”,旨在巩固教皇在意大利中部的统治地位。作为回报,教皇授予查理曼“罗马人长老”(patricius Romanorum)的称号。从此,意大利北部与中部便处于查理曼的控制之下。

然而,伦巴第王国的局势并未完全稳定。776年,狄西德里乌斯的儿子阿德尔契斯(Adelchis)在意大利南部的贝内文托公爵阿雷契斯(Arechis II)的支持下发动了叛乱。查理曼不得不在780年再度出兵意大利,平定了这次叛乱。为了巩固在意大利的统治,查理曼将贝内文托公国收为附庸,并把自己的5岁儿子丕平(pepin)立为意大利国王。丕平的加冕不仅象征着查理曼对意大利的直接控制,也为未来在意大利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在法兰克王国的西部,查理曼同样面临挑战。阿基坦地区的贵族一直对中央政权持抵制态度,多次发动叛乱。查理曼经过三次战争,终于平定了阿基坦贵族的反抗。778年,查理曼立其子路易(Louis the pious)为阿基坦国王,进一步巩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三、东部扩张

查理曼的东部扩张是其军事征服中最艰巨和持久的部分,尤其是对萨克森人的征服。萨克森人居住在莱茵河下游和易北河之间,8世纪时仍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信仰原始多神教。为了将萨克森纳入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查理曼从772年开始,以传播基督教为名,多次发起进攻。这场战争持续了32年,共进行了18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有时是查理曼亲自领兵,有时是派遣贵族领军进攻。

萨克森人对法兰克人的侵略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战争异常激烈。查理曼在战争中采取了极其残酷的手段,包括大规模屠杀和强制迁徙。其中最着名的一次屠杀发生在782年的凡尔登战役期间,查理曼在一天内处死了4500名萨克森人质。此外,他还强迫1万户萨克森人迁居到高卢和弗兰德等地,以防止他们再次叛乱。尽管付出了巨大代价,查理曼始终未能完全征服萨克森,直到804年,持续十余年的自由民起义被彻底镇压,萨克森才最终归入查理曼帝国的版图。

在战争过程中,萨克森的社会结构和政治权力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被削弱的萨克森贵族逐渐向查理曼臣服,并以封臣的身份重新获得土地。然而,萨克森的自由农民对沦为封臣的依附农民感到不满,于792年发动了起义,反对法兰克人和已经臣服的萨克森贵族进行的土地兼并。查理曼在803年召开的雷根斯堡会议上,明确将萨克森划定为法兰克东部的边境,进一步巩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查理曼不仅通过武力征服,还利用基督教会作为巩固征服的手段。他在萨克森地区建立了大量的教堂,强迫所有萨克森人信仰基督教,规定对侵犯教堂和教士、不信基督教、不守教规、保留异教习惯者均可处死。各地居民必须给教会提供土地、房屋、劳役,并缴纳什一税。据估计,这些强迫改宗运动导致了多达四分之一的萨克森人被杀害。通过这些措施,查理曼将西欧的封建制度推广到了萨克森和欧洲中部的广大地区。

在与萨克森人战斗的同时,查理曼还出征德意志南部和法国西南部,以巩固他对这些地区的控制。787年,查理曼出兵多瑙河上游南岸的巴伐利亚,废黜了巴伐利亚公爵,将巴伐利亚划分为数个伯爵区,由他委任的伯爵分别治理。这一举措不仅加强了对巴伐利亚的控制,还为未来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战略支持。

为了确保帝国东部边界地区的安全,查理曼还与居住在易北河东岸的斯拉夫人作战,使一些部落臣服。从788年到796年,查理曼又与居住在多瑙河中游潘诺尼亚一带的阿瓦尔人进行了大规模战争。阿瓦尔汗国是由亚洲游牧部落柔然人迁往欧洲建立的国家。791年,查理曼被阿瓦尔人支援巴伐利亚起义的行为激怒,亲自率军击败了阿瓦尔人的首领查阚,自恩斯河转战至拉布河。796年,由意大利丕平率领的法兰克军队攻陷了阿瓦尔人号称坚不可摧的用土木栅围成的环形壁垒,夺取了阿瓦尔人长期掠来的大批财富。经过西面法兰克军队与东面保加尔汗国的不断打击,阿瓦尔汗国逐渐解体。799年至803年间,阿瓦尔人曾发起反抗法兰克人统治的起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查理曼在这一地区建立了潘诺尼亚马克(“马克”意为“边区”),以加强控制。

通过这些军事行动,查理曼的势力扩展到了北至波罗的海,南达亚得里亚海,东抵多瑙河平原的广大地区。基督教的影响力也在这些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

四、伊比利亚战争

查理曼不仅在欧洲中部和东部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还努力确保他的南部边疆的安全。777年,查理曼率军越过比利牛斯山,进攻伊比利亚半岛上信奉伊斯兰教的科尔多瓦哈里发国,目标是直逼萨拉戈萨城下。然而,尽管查理曼的军队在初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最终未能攻克萨拉戈萨。由于萨克森人再次起事,查理曼不得不决定退兵回国。

778年8月15日,查理曼在撤退途中遭遇了一场灾难。巴斯克人在比利牛斯山的龙塞斯瓦耶斯隘口设下伏击,袭击了法兰克人的后卫部队。查理曼的侄子(或外甥)罗兰在这场战斗中英勇奋战,直至阵亡。这一事件后来被编成了着名的史诗《罗兰之歌》,成为中世纪文学的经典之作,讲述了罗兰的英雄事迹和忠诚精神。

尽管在龙塞斯瓦耶斯隘口遭受了重大损失,查理曼并未放弃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征服。793年,他再次出征,这一次的目标是巴斯克人和科尔多瓦埃米尔希沙木一世。查理曼的军队取得了显着的胜利,将摩尔人赶到了埃布罗河以南。为了巩固边疆,查理曼于795年在征服地区建立了西班牙马克(marca hispanica),这是一个重要的边防区,用于抵御穆斯林的侵袭。

801年,经过长期的围困,法兰克人终于占领了巴塞罗那,并将其作为西班牙边防区的首府。巴塞罗那的占领不仅巩固了查理曼在伊比利亚半岛的统治,还为法兰克帝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据点,有助于控制整个地区。

除了陆地上的征服,查理曼还加强了海上力量。他的舰队在地中海打败了摩尔人,占领了科西嘉岛和撒丁岛,进一步扩大了法兰克帝国的影响力。在大西洋沿岸,查理曼为了制服布列塔尼半岛上的布列塔尼人,分别在786年和799年两次发起远征,最终兼并了该半岛的部分土地。此外,他还控制了弗里西亚,并成功抗击了诺曼人的侵袭,保护了帝国的北部边境。

查理曼的军事 征 服 和政治手腕使他成为中世纪欧洲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在他的四十五年统治期间,法兰克人进行了五十四次出征,成功地使西欧大部分地区都归属于他的统一领导之下。查理曼的帝国实际上包括了今天的大部分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和低地地区,以及意大利的一部分和许多边界地区。自从罗马帝国衰亡以来,欧洲还没有这么广阔的领土被一个国家控制过。

查理曼的这些军事胜利不仅扩大了法兰克王国的疆域,还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来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统治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成就,还在行政、司法、军事制度及经济生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欧洲文明的发展。

五、加冕为帝

查理曼的加冕为帝是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法兰克王国正式成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本人也成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一称号赋予了他新的政治和宗教权威。

795年,利奥三世以阴谋手段登上教皇宝座,遭到罗马一些大贵族的反对。利奥三世派使者向查理曼求救,并把彼得大殿的钥匙和罗马城的旗帜呈献给查理曼,以示臣服与忠诚。查理曼支持利奥三世,帮助他保住了教皇的地位。799年4月,罗马贵族以利奥三世生活放荡、品行不端为借口发动政变,将其囚禁。利奥三世侥幸逃离,直奔萨克森前线,向查理曼求援。当时,查理曼正忙于与萨克森人的激战,暂时无暇抽身。在战争稍有转机后,查理曼立即在800年夏季亲自率军南下,逼迫罗马贵族释放利奥三世。

11月,感恩戴德的利奥三世亲自出迎数十里,把查理曼接入罗马城。12月25日圣诞节,查理曼正在圣彼得大教堂的长方形大厅中进行弥撒,利奥三世突然把一顶皇冠戴在查理曼的头上,宣布他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一加冕仪式具有深远的意义,意味着查理曼成为古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和基督教世界的保护者,被视为奥古斯都·凯撒的合法继承人。从此,教廷与王廷对西欧形成了教俗双重统治的体制。

802年,查理曼在亚琛召开的帝国会议上颁布法令,要求所有封臣,无论是世俗的还是教会的,都要以“恺撒之名”(Nomen caesaris)重新对他宣誓效忠。这不仅是对查理曼个人权威的认可,也是对帝国中央集权的强化。

然而,查理曼帝国并非真正的罗马帝国,而只是其辉煌的延续。首先,两个帝国所统治的范围大不相同。查理曼帝国在鼎盛时期也大约只有西罗马帝国的一半大。查理曼帝国主要控制了比利时、法国、瑞士和意大利北部,而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非洲北部——这些地区曾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都不在查理曼的控制之下。其次,查理曼从血统、外貌和教养来看都不是罗马人。法兰克人是一个条顿部落,查理曼的母语是一种古日耳曼方言,虽然他学会了讲拉丁语。查理曼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住在欧洲北部,特别是住在德国。他的帝国首都不是罗马而是亚琛。即使在被加冕为帝之后,查理曼也并未放弃原有的国王头衔,他的头衔全称为“查理·奥古斯都,由上帝加冕之伟大和和平的皇帝,统驭罗马帝国,同时得上帝之恩宠,为法兰克人和伦巴第人之国王”。

查理曼的才能和业绩并不仅限于军事 征 服 。他在行政、司法与军事制度,经济生产管理体制,教会组织规章,文化教育各方面都推行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模式。例如,他颁布了《查理曼法令集》,这是一部涉及各种民事、宗教、公共、国内事务的法令、裁决与指示的汇编,虽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但对当时的社会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在繁荣之下,帝国本身潜伏着查理曼个人无法克服的危机。庞大的帝国内存在许多部族和部落,他们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各地区之间没有统一的经济基础,缺乏必要的经济文化联系。教俗封建领主在帝国扩张过程中,势力变得空前强大,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也大为巩固,他们已不再需要强大的王权,反而成为其反对者。查理曼在其统治后期采取了不少措施,与各地封建领主争夺经济和政治上的控制权,但在当时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的社会条件下,中央政权没有维护长期统一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力量。

法国学者乔治·杜比主编的《法国史》指出:“在查理曼统治的最后十三年中,帝国已经走向解体之路:陆地边疆模糊不清,海疆受到威胁,对巨大疆域的管理无能为力,而更重要的是国家统一观念的基础并不牢固。”

六、晚年

查理曼在806年预立遗嘱,将帝国平分给三个正统婚生子:查理、丕平(被称为“意大利丕平”)和虔诚者路易(Louis the pious)。根据他的决定,长子查理获得帝国北部地区及卢瓦尔河以北的所有高卢领土,次子丕平分得巴伐利亚和阿拉曼尼亚,幼子路易分得高卢南部。然而,这项决定因为查理和丕平分别在810年和811年的去世而被打破,最终虔诚者路易单独获得了整个帝国的继承权。

813年,查理曼在亚琛为路易加冕,正式确立了他的继承地位。同年冬天,在极端寒冷的天气下,查理曼坚持外出打猎,结果感染了风寒。据艾因哈德的记载,查理曼死于胸痛和高烧,患上了胸膜炎。最终,查理曼于814年1月28日在亚琛宫中逝世,享年72岁。他被安葬在亚琛大教堂,由其子路易继承帝位。

查理曼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尽管路易继承了帝国,但帝国的统一局面并未维持太久。843年,根据《凡尔登和约》(法语:Le traité de Verdun),查理曼的三个孙子各自为王,帝国一分为三:秃头查理(charles the bald)统治西法兰克王国,这是法国的雏形;路易(Louis)统治东法兰克王国,这是后来德国的基础;中间的地区则由洛泰尔(Lothair)统治,这部分后来成为意大利的一部分。这一分裂不仅改变了政治格局,还加速了法兰克人语言的分化,形成了法语、德语和其他西欧国家的民族语言。

查理曼逝世半个世纪后,关于他的种种传说开始在西法兰克和东法兰克广泛流传。这些传说使查理曼的形象逐渐神圣化,许多虚构的武功和捏造的神话被归到他的身上。例如,他被称作“萨克森人的使徒”、“耶路撒冷圣城的保卫者”等。这些传说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查理曼的崇敬,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英雄人物的渴望。

到了12世纪,查理曼的形象进一步神圣化,甚至被一些人视为圣徒。1165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根据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示意,将查理曼尊称为“欧洲之父”(pater Europ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