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第248章 弘光帝朱由崧:从皇族贵胄到悲剧帝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8章 弘光帝朱由崧:从皇族贵胄到悲剧帝王

一、早期经历

朱由崧的早期经历充满了动荡与不幸,这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他后来短暂而曲折的帝王生涯。万历三十五年七月十五日(1607年9月5日),朱由崧出生于北京紫禁城内的储秀宫,他的母亲是姚氏。作为福王朱常洵的儿子,他从小就生活在皇族的光环之下。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明朝末年的动荡局势,朱由崧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他随父亲福王朱常洵前往洛阳就藩。在洛阳的日子里,朱由崧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然而,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二月十五日,年仅十岁的朱由崧被封为德昌王,但这并没有为他的未来带来好运。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洛阳城遭到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的攻击。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福王朱常洵被农民军所杀,而朱由崧则在王府官员和校尉的护送下侥幸逃生。他们先是逃往怀庆府孟县,途中遭遇散兵游勇,所有的财物都被抢走,这一路上的艰辛可想而知。

在怀庆府,朱由崧暂时得到了安置,但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有传言说,在这段时间里,朱由崧曾盗窃王印献给起义军,这一行为反映了当时局势的混乱以及朱由崧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的一些非常之举。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朱由崧完成了丧期,袭封福王。此时,崇祯帝亲自挑选了一条宫中的玉带赠予朱由崧,这表明皇帝对这位幸存的皇族成员仍然抱有一定的期望和支持。

然而,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的大将刘芳亮再次发动攻势,这次的目标是怀庆府。二月三日深夜,怀庆府城遭到突袭,城内一片混乱。朱由崧和他的嫡母邹氏在混乱中逃出了东门,但不久之后,朱由崧便抛下了邹氏,独自一人在亲军侍卫的保护下逃离。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一个名叫常应俊的皮匠挺身而出,背着朱由崧在雪地中奔逃了数十里,帮助他逃过一劫。

朱由崧最终逃到了卫辉府城,投奔了他的堂叔潞王朱常淓。但好景不长,卫辉府城不久也被农民军攻陷,朱由崧和朱常淓不得不继续南逃至淮安。在那里,他们与其他河南宗室成员一起暂居在湖边的船上。在这些逃亡的日子里,朱由崧失去了亲人,只身一人,身边只有常应俊等几名随从相伴。

二、入继大统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二十九日,淮安开始流传北京陷落的消息。到了四月初一日,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召集各大臣发布讨贼勤王檄文,准备北伐李自成。与此同时,凤阳总督马士英则押注福王朱由崧,派人引导朱由崧搭乘漕运巡抚路振飞之船快速南下,以便在恰当的时机加以利用。

四月十四日,两个从皇宫逃出的太监抵达南京,南京府部科道各官这才得知北京已陷,崇祯帝自缢的消息。随着崇祯帝的逝世,挑选新君成为当务之急。崇祯帝的三个儿子都被李自成俘虏,其他近支藩王如惠、瑞、桂等王都远在外地,因此皇位只能在避难淮安的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中挑选。

按血缘亲疏关系来说,福王朱由崧作为神宗之孙,支派最近,是最占优势的候选人。而潞王朱常淓则是穆宗之孙、神宗之侄,关系较为疏远。然而,多数大臣却认为福王朱由崧品行恶劣,曾有盗窃王印的行为。考虑到几十年前的国本之争记忆犹新,许多大臣不愿他继位。钱谦益、雷演祚等官员游说兵部侍郎吕大器支持潞王,认为潞王更为贤明,而福王“有不孝、虐下、干预有司、不读书、贪、淫、酗酒七不可立”。这一观点也获得了史可法的支持。

另一方面,南京也有部分官员坚持以立亲为原则,都谏章正宸力主立福王,并认为如果可以越过福王立潞王,则如同可以越过光宗一样,这是不合国本的。路振飞在答复高杰、刘泽清等武将关于继嗣的问题时也强调:“议贤则乱,议亲则一,现在唯有福王。”

马士英则不动声色地展开了一系列幕后活动,贿赂勋臣刘孔炤和武将刘泽清等,以获得内外两方面的支持。他还致书史可法、吕大器等大臣,声称“以序以贤,无如福王”。史可法表示反对,马士英暂时没有反驳,而是派遣私人向史可法传话,表示立君以贤,伦序不应固守。史可法信以为真,随即回应马士英,提出了福王“七不可立”的论点。

与此同时,马士英部署江北四镇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等将领各率大军,簇拥着乘坐路振飞之船的朱由崧到达仪真(今江苏仪征)。这些军队在江北集结,向南京诸臣示威。勋臣刘孔炤等人则与主张拥立潞王的诸臣在南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

四月二十六日,张慎言、姜曰广与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吏科给事中李沾、河南道御史郭维经及诚意伯刘孔炤、司礼太监韩赞周等官员齐聚朝内会议,讨论继嗣问题。两派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最终,在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刘孔炤等人凭借气势压倒了拥潞诸臣。司礼太监韩赞周拿出刘孔炤等人事先拟好的拥立福王的誓文,要求众臣签字。许多官员迫于压力,在誓文上签了名,并通告朝外,史可法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既成事实。

四月二十八日,朱由崧到达浦口,受到魏国公徐弘基等众官员的迎接。第二天,他渡过长江,停泊在燕子矶。四月三十日,南京诸臣前来叩见。朱由崧穿着角巾葛衣,看起来十分落魄。他对群臣的劝进表示谦逊,并极力推辞。经过三次推辞,朱由崧勉强接受了劝进。五月一日,他从南京西南的三山门离船上岸,在众臣簇拥下先乘轿至孝陵门前,祭告明太祖,其后又特地祭拜懿文太子朱标。随后,他进入南京城,直至东华门入皇城,参拜奉先殿,之后离开皇城,进入行宫,接受文武百官的觐见。

南京群臣决定朱由崧先以监国名义上台,然后登基。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即皇帝位于南京武英殿,改元弘光。在他的 登 极 诏书中,他痛斥叛逆,并发誓要复仇,同时颁布了二十五款新政措施,包括减免钱粮、整顿漕粮、激励垦屯等内容。然而,在这份诏书中,他并没有提及当时已占据北京、真正能威胁南明的满清政权。

三、局势飘摇

朱由崧求助于三镇军阀拥立,这一举措对南明弘光政权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直接的作用是使他自己得以顺利登基,但间接影响则是南京从皇帝到重臣都无法有效控制这支飞扬跋扈的军队,开启了南明军阀勋镇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

高杰与黄得功、刘良佐等都是出身行伍的悍勇之徒,他们的部队中不乏良将猛士。倘若朱由崧具备他祖上明太祖、明成祖那样的权谋和阅历,他完全可以驾驭这些军阀,使其为己所用。可惜的是,朱由崧既不具备这样的才能,也没有足够的魄力。他求助于三镇军阀而得帝位,一开始便以高昂的代价自贬了身价。三镇军阀也很快看清了朱由崧实际上是个软弱无能的君主,从此对他的权威不再重视。

朱由崧在执政期间,沉湎于酒色之中。而掌握朝廷实权的马士英、阮大铖等人同样醉生梦死,利用手中的权力鬻官肥家。阮大铖甚至公然以行贿作为理财的方法。弘光朝廷建立之初便显露出了腐败的现象,政以贿成,腐败已极。

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初一,一名自称崇祯太子朱慈烺的人来到南京。朱由崧命令将其关入兵马司监狱,并命令百官在午门外审问这名所谓的“太子”,最终裁定此人是假冒的,名为王之明。此时,宁南侯左良玉在武昌举兵,声称奉太子密诏,以“救太子、诛士英”为名顺流而下,进逼南京。黄得功、阮大铖率兵抵御左良玉,导致南明内部发生内讧。

正当南明陷入内乱之际,清兵在豫王多铎的率领下大举南下,攻陷归德、颍州、太和、泗州、徐州等地,兵临扬州城下。四月,清兵围攻江北重镇扬州。史可法急忙向朝廷求援,但由于镇将们个个拥兵自重、意图观望,最终扬州沦陷(四月二十五日),史可法殉难。

五月初八,清兵自瓜洲渡江,镇江巡抚杨文骢逃奔苏州,靖虏伯郑鸿逵逃入东海,总兵蒋云台投降。南京关闭城门。五月初十,朱由崧传旨放归所选淑女,并在当天午夜还召梨园入宫演剧。翌日凌晨二更时分,朱由崧率领四五十名内官骑马出通济门逃亡,行踪不明。天亮后,百官入朝,只见宫女、内臣、优伶等杂沓逃奔西华门外,才知道朱由崧已经出逃。南京城内一片混乱,马士英携邹太后出奔。市民救出之前被捕的“北来太子”王之明,并扶他入宫,在武英殿即位。

四、兵败被俘

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十二日,朱由崧逃至太平府,并将按察院作为临时行宫。不久之后,他转移到芜湖,投奔江北四镇之一的守将靖国公黄得功。起初,黄得功并不了解南京的情况,当他得知朱由崧是慌张逃出南京时,内心感到无比的失望和无奈。然而,黄得功仍然决定以死报国,对朱由崧效忠到底。

在此之前,清兵已经开始攻打重镇扬州,史可法率城中百姓顽强抵御清兵。清兵围困扬州,损失惨重。史可法急忙向朝廷求援,然而朱由崧对此置之不理。最终,由于孤立无援,扬州沦陷,史可法殉国。紧接着,清兵直逼南京。南京守军弹尽粮绝,面对清军的强大攻势,南京即将沦陷。此时,朱由崧还在宫中与爱妃饮酒作乐,直到危机迫在眉睫,他才急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然而,那些平时只会阿谀奉承的奸臣此时却一言不发。

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十五日,清兵进入南京,包括魏国公徐文爵、保国公朱国弼、灵璧侯汤国祚、定远侯邓文郁,以及尚书钱谦益、大臣赵之龙、大学士王铎、都御史唐世济在内的许多官员剃发降清。

随着南京的陷落,朱由崧的处境更加危急。清军攻克南京后,豫王多铎命令降将刘良佐带领清军追击朱由崧。面对众叛亲离的局面,朱由崧只好带着爱妃逃往芜湖。然而,清军紧追不舍,很快追到了芜湖。

五月二十二日,总兵田雄、马得功、丘钺、张杰、黄名、陈献策等人突然冲上朱由崧乘坐的御舟,劫持了他,将其献给了清军。豫王多铎下令除去朱由崧身上的锁链,用红绳捆绑起来。五月二十五日,朱由崧被迫乘坐一辆没有车幔的小轿进入南京聚宝门。他头戴黑色的僧侣头巾,身穿蓝色布袍,用一把 油 纸 扇 遮住脸庞,两位妃子则骑着驴跟在他后面。沿途的百姓对朱由崧唾骂不断,有人甚至向他投掷瓦砾。多铎在灵璧侯府设宴,让朱由崧坐在“北来太子”王之明之下。宴会结束后,朱由崧被拘留在江宁县署。

五、被杀

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隆武帝朱聿键即位于福州,并遥尊朱由崧为圣安皇帝。然而,朱由崧的命运并未因此而有所改变。当年九月,朱由崧与皇太后邹氏、潞王朱常淓等人被押解至北京,并被安置居住。

在北京期间,清太医院在节日时会向朱由崧馈赠宴席,而朱由崧似乎也沉浸于这种表面的待遇之中,常常酣饮极乐,仿佛忘却了自己的困境。这种态度可能是因为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不可逆转,或者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

顺治三年(隆武二年,1646年)四月九日,有人向摄政王多尔衮进言,称在京居住的故明衡王、荆王欲起兵反清。这一消息引起了清朝统治者的高度警惕。五月,朱由崧与潞王朱常淓、荆王朱慈煃、德王朱由栎、衡王朱由棷以及“太子”王之明等十七人被斩首于菜市口(一说朱由崧是以弓弦勒毙而死),年仅四十岁。朱由崧的死亡标志着南明初期对抗清军努力的彻底失败。

朱由崧的王妃黄氏之弟黄盐梅购买了棺木,将朱由崧与黄妃合葬于河南孟津县东山头村。这一举动体现了对朱由崧最后的尊重与哀悼。

朱由崧被杀的消息传到南方后,监国鲁王朱以海为他上谥号为赧皇帝,不久后又上庙谥为质宗安皇帝。这反映了南明政权对于朱由崧的评价和纪念。

永历帝朱由榔在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永历十一年,1657年)四月,改朱由崧庙号为安宗,谥号为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简皇帝。这一庙号和谥号进一步体现了南明后世对朱由崧的追念和评价,尽管他在位期间的表现并不出色,但作为南明的第一位皇帝,他仍然在南明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结语

朱由崧的统治虽然短暂,但他的人生经历和弘光政权的兴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明末清初社会变迁的重要视角。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那个时代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复杂交织的结果。从朱由崧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的洪流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多么渺小,同时也能体会到在重大变革时期,正确的决策和有效的领导对于国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