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农门状元 > 第357章 主动请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朝野上下也都在议论征高句丽的事。

国子监中,先生慷慨激昂:“禹别九州,属冀州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之玄菟郡也。在辽东,盖扶余之别种,以平壤城为国邑。汉、魏以来,常通职贡,亦屡为边寇。”

说人话就是,辽东和高句丽,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这些高句丽人竟然敢作为“边寇”不听大唐爹爹的话,是可忍孰不可忍!

五陵年少们情绪激动,都嚷嚷着要去从军。

七郎这日也在国子监,握着拳头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他有主动请缨的充分理由,若用到火器,谁比他更熟悉呢?

少年们满腔的爱国热情,朝中大臣们比他们想得就要多了。

首先,不论皇帝是否亲征,既然决定了要打,就要解决兵马粮草的问题。

过年的时候,调兵的诏令终于下达了。

皇帝以兵部尚书李积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六万,以及兰、河二州归降的胡人,向辽东进军;

同时,命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江、淮、岭、硖兵四万,长安、洛阳募士三千,从莱州走海路向平壤进军。

也就是说,这一次出征,除了常规军外,还要从长安、洛阳两地招募永业田农户参军。

这个影响范围,就比前朝时小多了。

前朝四征高句丽,一次就挥师三十五万,结果死伤惨重,百姓为了逃避兵役和徭役,不惜打断自己的手脚。

七郎过年都没有回家,一直在等朝廷的诏令。

等到调兵诏令下来,七郎告诉罗先生,他要向军器监提出申请,要随军出征。

罗先生叹道:“于公,此战既然要用到火器,你去是合适的;于私,你想打听圆通的消息。你要去,为师不会劝阻。只是你要注意安全,想一想故乡的亲人。”

七郎郑重点头:“我爹当年也征过高句丽,他都能活下来,我一定也能活下来。”

爹说了,活得久的秘诀是跑得快。

接着,他又恭恭敬敬地拜倒:“先生,我是您的弟子,本应侍奉您左右。如今要远行,不知何日回来,请您多保重!”

罗先生扶着他,微笑:“为师会保重,你更要保重。无论是否立功都不要紧,为师以你为荣!”

赵六郎回乡成亲,准备过了年才带新娘子进京,此时不在长安;赵仁和赵义也提前被七郎打发回家乡,不在长安。

这让七郎的阻力小了很多。

但他可以想象,爹娘收到他随军出征的信,会有多担心、多恐惧、多悲伤。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一次,他却是非去不可!

七郎的申请顺利批了下来,他被安排到兵部尚书李积的麾下,负责运送火器。

尘埃落定了,七郎才去董家说了这件事。

董夫人惊愕地看着七郎,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别人对打仗都避之唯恐不及,七郎却主动要去?

他是不知道征高句丽有多凶险吗?

可七郎怎么会不知?

他父亲上过高句丽战场,他的祖父、伯父们死在高句丽战场!

董月明凝视着七郎:“你觉得是正确的事,就去做吧。”

从得知圆通的死讯,她就猜到会有这一日……师弟跟圆通感情深厚,就算是为圆通报仇,也会走这一趟。

七郎和董夫人说了一会话,恳请董家照拂赵家、帮忙照看百货行,然后和董月明单独说话。

两人并肩走在院子中,虽然已经过了年,春风没有来,树木还是光秃秃的,像和尚的脑袋。

“我此去若是不能回来,那块玉佩你就扔了吧!”七郎艰难地说道。

董月明微笑:“募兵和筹措粮草还需要一段时间,等大军开拔之日,你再向我告辞也不晚。现在说了,过几个月又得再说一次。”

……小娘子就是会破坏气氛。

七郎郁闷地说:“你还没说会不会扔玉佩呢!”

董月明笑道:“送给我的东西就是我的,扔不扔都是我的事,就不用你管了。”

所以,到底是扔还是不扔?

七郎离开董家的时候,还在思考这个问题。

其实,如果他真的死了,他希望董月明能够忘记他。长安城有许多郎君都挺不错的,勉勉强强比得上他七八分。

比如说唐璿,起码活到快九十岁。

比如此次领军的兵部尚书李积,不仅是名将,还是名医,参与编纂《唐本草》,还编有《脉经》一卷。

七郎非常仰慕李积,仗着自己现在是李积的下属,登门拜访。

七郎曾听过一件关于这位李大将军的事……

李积的姐姐生病了,李积亲自为姐姐熬粥,火苗烧到了他的胡子。

他姐姐说:“家中有的是下人,何必阿弟亲自动手呢?”

李积说:“我老了,阿姊也老了。我还能为阿姊煮几次粥呢?”

……这样一个威名赫赫的大将军,位高权重的高官大臣,却有如此温情的一面。

七郎觉得,自己和李积挺像的。

李积从侯君集手中抢到了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一职,想到要立下收复辽东的功勋,正是雄心壮志,他要安排军务,非常繁忙。

得知国子监的学生求见,本来是没空见的,但听说是军器监的主簿赵全,此次还会随同出征……

他想起前段时日听说的事,还是拨冗一见。

对赵全这样年少有为又重情重义的少年,李积很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