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宫墙雪 > 第149章 交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清晨,慈宁宫里,太皇太后一身朝服端坐在上。

和往日热闹闹的慈宁宫不一样,这时候大殿里只剩下太皇太后和岑嬷嬷在了。

殿中只点了一支白色的蜡烛,光线很暗。

潞王走进来,扯出一丝玩世不恭的笑,站着拱拱手:“见过母后。”

太皇太后眼皮垂着,没正眼看他:“这没他们的人。”

潞王道:“母后不必试探。”

“没有母后的旨意,只要我愿意,帝位也会是我的。”

“当然,莹莹也是我的。”

“我已经决意立莹莹为后。”

“哪怕天下人唾弃,我依然甘之如饴。”

太后姓陆,闺名莹莹。

太皇太后道:“潞王好胆识。”

“步步谨慎,顾及声誉,反而容易被旁人道德捆绑。”

“不允许这个,那个的。规则的解释都是他们说了算。”

“引经据典的,一个个都想来教一教我。”

潞王直接抖了一下袍子,不等太皇太后点头允诺,直接在一张椅子上坐下了。

“满朝文武就是在太庙哭得泪流满地,我还是会娶莹莹。”

太皇太后突然笑了。

“行吧。”

“哀家老了,已经不懂了。”

“立你为帝的懿旨,哀家准备好了。只是哀家要你放过福嫔和皇次子。”

潞王道:“那不行。他们不该活着。”

太皇太后道:“他们眼里,福嫔和皇次子是底牌,是制衡,不知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处。”

“有他们力保,潞王找不到的。”

“就算找到了。”

“也是能制造出仿品。”

太皇太后道:“有些时候,棋子捏在手里,又让对方以为捏在他们手里,这样的安排,应该是你最放心的吧。”

“你啊,信得过的就是自己。”

太皇太后终于抬起脸去看潞王:“早知如此,当年,哀家放下血脉的芥蒂,扶你上位了。”

潞王道:“我把母后的这些话当成夸奖。”

太皇太后道:“姑且算吧。”

“和你比,大行皇帝是棋差一招。”

这样看起来,大行皇帝还是太在乎声名,而且心不够硬。

帝王心术,从来见不得半点的软。

不狠,那么就只能被更狠的人吞了。

潞王道:“母后,在这一点上,无论谁做皇帝,都会一样的。”

“大华的天下是大华天子的天下。”

“大华国土,唯我独尊。”

“天子的权柄不允许任何人染指!”

“谁都不可以。”

“我信我自己。”

太皇太后道:“哀家有哀家的骄傲,不屑与洗脚婢并尊太后。”

虽然潞王真正的生母是刘贵妃,但是在皇家玉牒记载是石太嫔所生,那么潞王就只能是石太嫔生的。

但潞王不以为然。

“谁说我要尊石太嫔为太后?”

“谁都别想拿捏我。”

“石太嫔也没拼命护过我。”

太皇太后道:“她抚养过你。”

潞王道:“早年过什么日子,我自己知道。”

“也就是在莹莹身边,才能吃饱饭,睡个安稳觉。”

“而且我确实是刘贵妃所生。”

最重要的一点是刘贵妃已经去世多年,是不可能从陵寝里跑出来,对他指手画脚的。

但如果尊石太嫔为太后,她就可以依仗着孝道,对皇帝横加干涉了。

而石太嫔也不算特别精的人,很容易就被人利用了。

潞王不愿意头顶上多一座山。

太皇太后笑了:“就算你是石太嫔亲生的,你也会说不是吧。”

“尊一个贵太妃已经到顶了。”

“供奉按照太后的来,也算是全了她的抚养的那份力。”

潞王没有否认。

太皇太后笑了:“行吧。”

潞王是个狠角色。

他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只要是潞王想做的事,他是可以不顾及旁人任何说法,一意孤行去做的。

太皇太后摸了一把手里的懿旨,然后递给岑嬷嬷:“给潞王吧。”

“岑嬷嬷一直在哀家身边伺候,等以后——你把她送到寿康宫那边去吧。”

“莹莹,心是个软的。”

“她会收留的。”

潞王接过后,从头到尾仔细地看一遍,道:“母后,行的。那就这样了。”

太皇太后没有回应。

潞王又道:“我会将母后和父皇合葬的。母后是父皇的原配嫡后,我会按照规矩来的。”

大华朝的规矩,帝后合葬。

这个后,一般是皇帝立过的皇后,或者继位皇帝的生母。

太皇太后一向很看中自个的原配嫡后的身份,但这次却破天荒地来一句,道:“不用了。”

“卑不动尊。”

“在懿安太子、成宗皇帝中间,葬哀家吧。”

“九泉之下,哀家只想和哀家两个亲生儿子作伴。”

潞王抬起眼去看太皇太后。

他的眼神里有疑惑。

太皇太后并不打算解释,只是笑笑:“哀家一生都守着规矩。可总遇到不规矩的事儿。”

“大限将至,哀家任性一回吧。”

“生同寝是没办法,死就不同穴了。”

“哦,陵墓的大门要朝北。”

“向着漠北的方向。”

潞王心中一动。

想起了早年听说的一些事。

在太皇太后嫁入皇宫之前,似乎与一位门当户对的少年郎君青梅竹马。

但后来回纥袭扰边境,少年郎君突然被征召入伍,不久之后战死漠北,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再后来,太皇太后就入宫了。

她一直都是规规矩矩的,就跟神像一样。

这些事,潞王也只是听老宫人闲聊过提了一两句。

传言里,那少年郎君的死很可能不是意外。

如今看来,也许那些真不是传言。

但时过境迁,当事人一直缄默,渐渐也就没人说了。

大概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悲欢离合。

可时光将一切都掩埋了。

史书上短短几个字,就是一群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但更多的人在史书上一个字都不会留下,成为了时代背后影影绰绰轮廓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点。

潞王道:“按母后的意思办。”

他拱拱手,转身离开。

就在潞王要迈出殿门的时候,太皇太后叫住了他。

“小心。”

“诸事顺利。”

潞王没有回头。

他突然很不想回头。

害怕回头,会硬不起来心肠。

停顿了一步,潞王继而往前走,走进了熹微的晨光里。

而太皇太后则留在昏暗的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