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5年十月,韩信统率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对赵国发起攻击。
赵王歇、赵军主帅陈余闻讯后集结大军,在井陉口防守。
井陉口是个非常适合防守的地方,它的西边有一条极其狭窄的驿道,易守难攻。
很好理解,就像是在小巷子里和人打架一样,根本伸不开拳脚。
陈馀选择这个地方,证明了他是有一定水平的。韩信只有三万人,赵国有二十万人,就这么小的地方,创造巨鹿之战那样的的奇迹,不太可能。
赵国有个叫李左车的兄弟很有战略头脑,他对陈馀阐述了自己的想法:韩信的军队刚刚大败魏国,士气正盛,与其正面交锋可能会吃亏,而他们的军粮必须从千里以外运送,补给困难。井陉口道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行,因此汉军粮秣输送一定滞后不济。
因此,我们只要派出一支部队,把韩信的粮道给断掉,然后再率大军在正面与韩信交锋,不出几天,必定能大获全胜。
然而陈馀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并且说出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来:
“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正义的军队,是不用阴谋诡计的。
“这什么破理论啊。”朱元璋不屑地掏了掏耳朵,嘲笑道:“要是在战争中不用阴谋诡计,咱怎么能从一无所有到无所不能?真是荒唐!”
此刻永乐朝中的朱棣基本完美复刻了朱元璋的话。显然,父子俩都是军事上耍花招的高手。
韩信听到李左车的计谋后,一度陷入慌张之中,但很快探子来报,李左车的计谋没被采纳。
韩信放心了。
既然放心了,那就开始吧。
到了半夜,韩信紧急召集将军们,开始了作战的谋划。
“樊哙!”
“在!”
“拨给你两千兵马,一人带一面我们的旗帜,现在就出发!走小路,绕到赵军营帐侧翼,等我们开战后,你们就把他们的营帐拿下,插上我们的旗帜!”
“诺!”经过前几次的战役,樊哙现在对韩信已经是心服口服,无条件服从韩信的军令。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信服。
卢绾皱着眉头问道:“难道插上旗帜就能打胜仗吗?那干嘛要两千,我们都去插旗帜不就好了?”
韩信用看白痴的眼光看了一眼卢绾,继续部署道:派遣一万人为前锋,趁着夜深人静、赵军未察之际,越过井陉口,到绵蔓水东岸背靠河水布列阵势。
“背靠河水布阵?!”
卢绾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韩信依旧没有搭理他,而是挥挥手遣散了所有人,开始养精蓄锐。
“天亮时,我们就出发。”
“我亲自打头阵。”
当晨曦初现,天还刚蒙蒙亮的时候,韩信已经穿戴好盔甲,在军中慢慢踱步,监督着军队的整顿。
当一切准备就绪时,韩信终于开口:“兄弟们,井陉口是个对我们来说异常艰难的隘口。今日发兵出战,只有前进的路,没有后退的路。”
“到达胜利之前,无法回头。”
“出发!”
两军相遇,没多废话,奔着对方的命来的,直接开打。
打了一会儿,韩信宣布,撤兵。
士兵们懵了。
不是,刚刚说要死战不退的是你,现在变脸变这么快???
韩信笑了,他说,我们不是要逃跑,而是要换个战场。
随后韩信让部下胡乱扔掉旗鼓仪仗,装作很混乱的样子,向绵蔓水方向后撤,与事先在那里背水列阵的部队迅速会合。
赵王歇和陈馀一看韩信逃跑,立马下令倾巢出动,全军出击!韩信就这?!被吹得天花乱坠,原来是个一碰就碎的废物!
追着追着,陈馀发现韩信的军队竟然在水前列阵,不禁笑掉了大牙。
“我虽不才,但兵书还是看了不少的,兵法上明确规定,布阵要右背山陵,前左水泽!韩信这是给自己布下了一个死阵啊!”
“给我杀!”
打着打着,陈馀觉出不对劲来了。
这韩信的士兵,也没啥过人之处啊,从刘邦那里搞来的,原来基本都是些农民。
怎么一个个都红着眼睛,打仗这么猛啊?!
事实上,这就是韩信布阵的精妙之处。和项羽在巨鹿的破釜沉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两军交战时,没有退路的一方往往拥有着数倍于另一方的力量。因为他们已然只剩下了最后一条路可以走:
胜利。
背水一战!
陈馀有些顶不住了,他决定先暂时撤退。
没事,反正老子有的是兵,老子也耗得起!你韩信也就猛一阵子,你还能一直猛?
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 陈馀率军回营,当然,映入他眼帘的是数不清的汉军旗帜。
一瞬间,陈馀浑身的血液凝固了。
“是什么时候?!!”
其实,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的士兵们在看到汉军旗帜后,就已经注定了这场战争的结局了。
战场上,最重要的,始终只有军心一个东西。
赵军惊慌失措,完全没了主意,个别不地道的已经开始偷偷跑路了。
还是那句话,逃兵只有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有人开始逃,那就是全军崩溃。营帐里的汉军瞅准机会,在樊哙的带领下一拥而上,与此同时,韩信也率领杀红了眼的汉军从后方堵住了赵军的路。
没得跑了。
倒霉蛋陈馀当场被杀,赵歇被活捉。
当然,还有一个人。
韩信又下令军中不许杀李左车,有能擒者赏千金。不久,有人就擒获李左车,韩信却亲自上前松绑,请李左车面东而坐,自己执弟子之礼。
着名的井陉之战以韩信的大获全胜而告终,韩信用决绝的背水一战再一次向那些质疑自己的人,不服自己的人霸气宣告:
你们不配。
因为实力,就是一切。装b,是需要实力的,而我恰好有。
另一边,眼看着韩信连破魏.代和赵三国,项羽有些坐不住了。
于是,项羽再次从齐国抽身,把意图打到了刘邦所在的荥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