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站出来支持朱棣的人是朱能,他引经据典,表示“汉高祖十战九不胜,卒有天下。”我们不能被暂时的失败而阻挡。
刘邦兴奋极了,他一边拍桌子一边大喊道:“瞧瞧!瞧瞧!朕已经成了后辈们的模范和榜样了。”
陈平有些汗颜,他低头对萧何嘀咕道:“十战九不胜,这不是什么好例子吧,陛下怎么这么高兴?”
萧何无奈地抓了抓头发,“就由陛下自我安慰吧,他开心就好。”
曹参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咦?老萧老陈老曹,你们在嘀咕什么呢?”刘邦歪过头来看向三人。
“臣等正讨论陛下作为后世之楷模,是大汉的福分!”萧何脑子转的很快,胡诌道。
“啊,如此甚好,甚好!不过嘛,朕也是要低调的嘛,啊哈哈哈哈哈。”刘邦笑的很猖狂,一边啃着香辣鸡腿堡,一边摸着新太子刘恒的头。
【朱能在军队将领中威信很高,大家被朱能说动了。】
朱棣感激地看着朱能,然后开始整顿军队,准备再次进攻。
与此同时,对岸也传来了好消息。
朝廷传出谣言,说朱棣马上就要败了,而京城不能没有良将守卫。谣言传到朱允炆耳朵里,他本来就怕的要死,听了谣言立马就把刚刚拯救世界的徐辉祖调了回去。就这样与朱棣对峙的只剩下了平安和何福等人。
朱棣乐开了花,送别了自己的小舅子后,随即卷土重来。
平安和何福两人觉得,守个河岸太难了。于是他们决定退到灵璧进行防守。
此前由于南军的粮道被断,平安决定亲自护送粮食过来。朱棣怎么可能让你这么轻松?他亲率骑兵与平安作战,把粮食全抢了。
坏了。
吃不了饭,怎么打仗?平安和何福两人一合计,准备突围到淮河去取补给。为了保证突围的纪律性,他们还规定了暗号:三声炮响。
第二天一大早,南军正在收拾东西准备跑路,突然三声炮响如约而至。
不是,哥们行李还没打包好呢,这么早放炮干啥?
但毕竟是约定好了的暗号,众人一听到三声炮响,也管不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了,立马夺路而逃。
平安懵了。
什么情况,老子还没开炮呢!
南军跑出城,惊讶的发现,北军正在等着他们。
原来,朱棣准备早晨就开始攻城,为了鼓舞士气,他决定,进攻前先来三声炮响。
按理说天底下这么巧的事应该不多,但被倒霉的平安撞上了。
全副武装蓄势待发的北军,碰上了仓皇出逃的南军。
就这样,灵璧之战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结束了。
【此战燕军生擒了陈晖、平安、马溥、徐真、孙成等三十七员南军大将,四名宦官,一百五十员朝廷大臣,获马二万余匹,降者不计其数。只有何福单骑逃走。】
朱棣的一大心病平安就此做了俘虏,也算是让朱棣轻松了不少。
【灵璧之战后,燕军向东南方向直线前进。五月初七下泗州。】
【盛庸在淮河设下防线阻碍燕军渡河,朱棣在尝试取道淮安、凤阳受阻后,遣朱能、丘福率士兵数百人绕道上游乘渔船渡河,五月初九从后方突袭盛庸,盛庸败走。燕军遂克盱眙。】
【五月十一日,燕军向扬州方向前进,五月十七日,到达天长。守扬州的监察御史王彬本想抵抗,但属下反叛,趁其沐浴时绑缚之。五月十八日,扬州不战而降。随后高邮归降。】
朱允炆现在已经吃不下饭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亲爱的叔叔竟然是个不折不扣的赌徒,关键还是个马上就要赌赢了的赌徒。
当初削藩的两个甲级战犯黄子澄和齐泰已经不在京城了,朱允炆只能去求方孝孺。
方孝孺给出的对策是,谈判。
真他妈的无可救药了。
老子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打到了你家门口,你跟老子谈判?!
当然,朱允炆为了表示诚意,派去了一个比较重量级的人,还是个女人。
庆成郡主,朱棣的堂姐。
朱棣虽然内心不屑一顾,但还是要装装样子的,于是他十分有礼貌的接待了自己的堂姐。
庆成郡主倒也没废话,上来就苦口婆心地劝朱棣退兵,并表示朱允炆愿意割地给他。
朱棣耐心的听她说完,然后同样耐心的回答:
不退。
庆成郡主软磨硬泡,朱棣不为所动,无奈之下只好回去。
六月初一,朱棣集结军队,准备从浦子口渡江,发起最后的决战。对岸是老对手盛庸,盛庸也明白,要是让朱棣过了江,就是京城了,于是他奋力进攻,一时间打的北军节节败退。
朱棣没想到盛庸的抵抗竟然还如此顽强,而且自从他这次出兵以来,士兵们日夜征战,已经到了极限,再这么下去会出问题。
朱棣长叹一口气,京城就在眼前了,这是不是我此生仅有的机会呢。
朱棣刚准备撤退,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来了。
朱高煦,朱棣的次子。
他带领援兵前来帮忙,这无疑是雪中送炭。朱棣恨不得把这小子抱起来亲一顿。他对朱高煦说:“努力罢!世子(朱棣长子朱高炽)常常生病啊。”
在朱高煦看来,朱棣的这句话相当暧昧:什么意思,这是想让我当太子吗?!朱高煦顿时像打了鸡血似的兴奋无比,他率军全力攻打盛庸,本来盛庸和朱棣两军就都损失惨重了,朱高煦过来横插一脚,盛庸顿时溃败。
【燕军遂于六月初三日自瓜洲渡江,并再次击败退守此地的盛庸。盛庸无计可施,终于投降。六月初六日,燕军至镇江,守将率城投降。】
好了,另一块心病盛庸也解决了。
六月初八,燕军驻扎于龙潭。龙潭离京城的距离,是三十公里。
朱允炆心如死灰,他终于看清了自己的未来:被赶下皇位,然后要杀要剐都听朱棣的。但他还想最后抵抗一下,于是再次问了他的智囊方孝孺。
此时的朝廷一片混乱,有人觉得朱允炆应该离开京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方孝孺坚决反对,他表示京城还有二十万守军,应该死守。
话临了,方孝孺竟然还加了一句:即使真战败,国君为社稷而死,也是理所应当的。
然后方孝孺又表示,可以再和朱棣谈判。
【于是六月初九,朱允炆派李景隆、茹瑺等见朱棣,再次谈判。】
【六月初十,遣谷王朱橞、安王朱楹等第三次前往谈判】
朱棣依旧是礼貌接待,然后一顿敷衍把他们打发走。
朱允炆失望极了,他认为谈判除了拖延时间以外,一点用都没有。
其实还是有用的,而且作用不小,遗憾的是,是对朱棣来讲。
朱允炆不逃跑的主要原因其实很简单,京城毕竟是京城,防备是牢固的。
你朱棣连个济南都啃不下来,你要啃京城?
朱棣表示,是的。
而且实际上,我压根不用啃。
在燕军抵达金陵后,负责守卫金川门的朱橞和李景隆看见了朱棣的旗帜。
然后,他们打开了城门。
朱棣就此入主京城,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最终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