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里记载:“又有天禄石渠,典籍之府。”指的就是汉朝时期的中央档案库和皇家图书阁,天禄阁和石渠阁。藏在这两阁的书籍已超一万三千卷。因此阁内向来严格禁止出现明火,何况是碳炉。
但今日除外,管理天禄阁的小官刘闽恨不得多搬几个炭炉进来,只因今日在天禄阁的乃是汉武帝的宠妃。
妃嫔向来不许随意出后宫,更何况是出了汉宫。
当霍光带着一身男子装束的遥渺渺到达天禄阁时,就简简单单的随行几个人,刘闽还不肯相信,但见到赵破奴和金日磾两人也对遥渺渺毕恭毕敬的时候,也不免信了几分。
本打算清阁以待,但遥渺渺却提出不要打扰学士校勘着述,便清出藏有诸子传说和先秦传说一类的房间供遥渺渺静阅。
当年公孙弘还身为丞相之时,汉武帝曾令他广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
刘闽本以为是宠妃知晓汉武帝对古籍之重视,才借机献媚讨好罢了。不料遥渺渺在房内一待便是一整天,期间屡屡求教于诸学士。
只不过遥渺渺掩去身份,学士们只当是哪家的贵女出来游玩。
听着学士们争辩先秦古籍的文字当为何字而吵得不可开交,遥渺渺深刻认同秦始皇推行书同文。
\"公子。\"霍光躬身递来有关巫家的竹简,递给遥渺渺,一边眼神瞥了瞥吵得正欢的学士们,无声的询问是否需要制止。
遥渺渺摆了摆手,示意无妨,便翻开竹简。
不带标点,无断句,竖向排列,一翻开遥渺渺便觉得头疼,唯一庆幸的就是这是她熟悉的隶书。
一卷书简写不了几个字,短短的篇幅大多提及的是道家,间或有寥寥几笔提及巫家,但都没有什么具体的描述,只能让人略微知晓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期,确实有一个巫家。
这已经不知是第几卷这样的情况了。
不知为何,正史有志一同的皆未将巫家记载,与其说是不屑去记载,倒不如说是有意的抹去。
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的只是因为孔子觉得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遥渺渺失落的将竹简递还霍光:“可否看的出这是哪个时期的书简?”
“应该是秦始皇时期的。”霍光回道。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确立了小篆作为通用的文字,即所谓的书同文,因此官方都采用小篆。
隶书因为书写方便,在民间广为流行,所以这卷书简大概率应该是民间私下写的,可这样一个无名的竹简也是在有意规避巫家吗?
注意到遥渺渺满脸深思,显然是不满意,刘闽站在书架前越加踌躇不安。见霍光去将竹简放回原位,刘闽赶紧跟上去扯了扯霍光的衣袖,小声道:”这公子是不是对我不满意,霍大人,你可要救救我。“
“公子只是有事不解,想从书中寻个答案,书上没有,你何罪之有,何况公子仁善,不会为难你的。你常年管理天禄阁,对灵山十巫、巫咸有关的记载有没有印象。”霍光解释道。
刘闽闻言才抚着胸口松了口气:\"霍大人容下官先想想。\"
霍光点点头:“刘大人先慢慢想,若是想到了烦请告知。”
刘闽若有所思的在书架上翻翻找找,好像是确实在找某本特定的书,一番折腾过后,终于翻出了些盒子装的竹简残片,竹简上甚至还有火烧的焦痕,像是历经火烧抢救出来的。
“之前好奇读过,就是个志异故事,算不上什么史实,看个有趣还可以。”刘闽不好意思的道,“其他的,下官真的是记不住了。”
霍光带刘闽奉上竹简给遥渺渺,串起竹简的绳子早已不知所踪,竹简散落,若要看还需要一根根拼回去,显然这一时半刻是看不了了。
遥渺渺端详着竹简上的焦痕道:“天禄阁被烧过?”
“没有,没有,下官一直小心防备明火。这些竹简还有那几个书架上的,都是当年萧相国从咸阳带回的,可能是那时战乱留下的痕迹。”刘闽慌忙的指着几个书架解释。
“不用紧张。”遥渺渺不想吓到他,含笑的宽慰道,“刘大人管理天禄阁劳苦功高,我只是随口一问,切勿放在心上。”
“公子谬赞了,下官只是尽分内之事,这竹简恐怕需要点时间整理,若公子不嫌下官愚笨,下官愿为公子整理。”见遥渺渺如此柔声细语,礼贤下士,刘闽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说出这番话。
“那就多谢刘大人了,只是这整理确实需要点时间,正巧现在闲来无事,刘大人对竹简上的内容还有印象吗?可否讲讲。”为一个字,学士们可以争论不休,遥渺渺突然想听听不同人对同一篇文字的见解。
公孙病,已立。
公孙,病已,立。
文字一样,断句不同,意思也完全不同。
众所周知,古文,不断句无标点。
见遥渺渺要听人讲学,学士们赶紧停了争吵,以免打扰遥渺渺。
刘闽在一番谦虚后,讲起了竹简上的故事。
那是一个关于无启民的故事,比姬弱水讲的更加暗黑血腥,也更逻辑严密,甚至更合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