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间,原本将朱家诸帝包围起来的叛军们。
被这股肃杀之气给吓到了,不由自主的后退了起来,这一退,士气便受到了影响,士气一受影响。
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再精锐的军队。
也无妨啊。
此刻,朱家诸帝们,目光看向了李文忠带领的十万精锐明军,他们思虑万千。
除了明初几位皇帝和朱厚照外,其实大部分明朝皇帝,对于战争,他们是没有多少概念的,基本上。
到达他们面前的,都是折子之类的,那就是几行冰冷的字体而已。
这种情况下,你要说,他们有啥感受,那是不现实的。
其实明朝皇帝,从朱元璋开始,那是非常喜欢御驾亲征的,但这股风气,被那位大明战神给破坏了。
自此以后,文官武将们,便限制了大明皇帝,再出现御驾亲征的情况。
这也是为何,明朝皇帝,对于真正的战场,不是非常的了解情况。
此刻,整个京城内的叛军们,都向着皇家御院这里聚集而来。
但在面对这支大明,最精锐的军队的时候,叛军的实力,此刻变成了笑话,毕竟这支明军,可是集结了整个有明一朝所有的精锐。
而且还是精锐中的精锐。
明军,在李文忠的带领下,将从歪脖子树这里打出了真空来,这里所有的叛军,都被驱赶。
此刻,老朱等人的内心,得以平静。
毕竟,刚才那架势,就算是经历颇多的老朱,也变得无所适从。
但他知道,这支叛军,没有第一时间,将朱家众人拿下,也代表着,这就是一场闹剧,他自己的军队,他当然是了解的。
而朱家其他人,看到这一切,自然是感触颇多。
特别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他看着眼前,被明军打的抱头鼠窜的叛军,一时间感觉像是做了一场梦一样。
谁也不知道,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内,这位大明末代皇帝,他内心到底是怎样想的。
但不可否认,他作为明朝最后一任大一统的皇帝,他的所作所为,算是给与了这个帝国,最体面的告别。
毕竟,不是谁都有勇气,直面死亡的。
但这位崇祯皇帝做到了,不管他生前的所作所为,但他在城门被攻破的那一瞬间,他做出的决定。
撑起了大明王朝最终的脊梁。
毕竟,皇帝被俘,会发生的事情,不用多说,史书自然是有记载的。
他朱由检,不想成为那样的人,所以他要与自己的国家,一同赴死。
因此,这一刻的朱由检,不再是历史上那个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树上的大明末代皇帝,他是一个走向了不同道路的人。
明军精锐一出,自然是不可能,只是小打小闹。
因此,在将此地的叛军驱赶后,双方便向着城内移动,伴随着战争越来越激烈,叛军一时间,也被大批的吸引了过来。
面对要比他们多几倍的叛军,十万精锐明军,连阵型都没有出现混乱,可见这支军队的实力如何。
要说此刻,现场最为震惊的人,估计就是打算随同崇祯皇帝朱由检,一同赴死的老宦官王承恩了。
他从一开始,便处于懵逼状态,就算是此刻,他都还没有反应过来。
现场的形势瞬息万变,毕竟能与皇帝一同赴死的人,心里自然是做好了相应的建设。
但此刻的形势,他却看不清楚啊。
想到这里,他的目光,不由的看向了旁边的几人。
刚才朱常洛和朱由校父子两人,为崇祯皇帝介绍的时候,他顺耳听了点内容,他也没想到,这么神奇的事情,竟然会发生在他的眼前。
眼前这位胡须头发斑白的老头,竟然是那个开创了大明帝国的奠基人洪武皇帝,而其他几位,他虽然听的不是很清晰。
但他就算是不知道,也能猜到,这几位估计是朱家的皇帝。
想到这里,王承恩第一时间,不是害怕,而是激动。
他知道,这个国家有救了。
作为皇帝的家奴,他考虑的不是国家具体如何,在他的心里,他对这个国家的感情,估计还不如对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感情。
因为,他没有那么大的心眼。
他只看到眼前的一切,还有身边的人,而他激动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有了这十万精锐明军,代表着皇帝将重新回到他该在的位置。
他为崇祯皇帝感到高兴。
而朱家其他人,自然也看到了王承恩那略带害怕的眼神扫视,但他们却并不在意,毕竟从古至今,人们喜欢的,就是忠义之人。
像是三国时期的曹操与关羽,这种对待忠义之人的态度,都是统一的。
不关人种和地域问题,毕竟忠义之人,谁都喜欢。
大战向着城内漫延,此刻京城之内的人,看到这个情况后,第一反应,不是去看热闹,而是紧闭房门。
少壮的年轻人,则是拿着家里仅有的武器,菜刀之类的,守在门前,保护着一家老小。
而老弱小,则是躲在家里,目光中,透露出恐惧的神色,紧紧看向房门所在地,他们害怕,什么时候,外面的人,便冲破房门,进到家里。
伤害他们。
毕竟,看热闹,可是有小命不保的情况。
事关性命,谁也不敢大意。
但此刻,最为恐惧的人,不是城内的老百姓,而是那群骑墙派,他们在叛军攻城的第一时间,便做出了决定来。
并没有等对方如何,便不约而同的商议好了似的,将城门给打开了,将叛军给放进了城内来。
这种情况下,他们看到,有一支从天而降的明军,他们怎能不恐惧。
毕竟,上一秒他们还对叛军匍匐称臣,可谁知道,下一秒,便有情况发生,想到这里,其中有许多人。
在内心中,是埋怨崇祯皇帝的,你既然有底牌,为何不早早的就露出来,反而是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才放出来。
而对于,事后,是否害怕皇帝的惩处,他们自然有自己的考量。
说到底,还是法不责众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他们,最为贴切,毕竟匍匐称臣的大臣,可不只是一两个而已。
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觉得,就算是时候,崇祯皇帝再次坐上皇帝位,也不会惩处他们的。
毕竟,这个国家,实在是太大了,需要许许多多的人,来帮助皇帝,管理这个庞大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