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清泉明月 > 第212章 县城之外各地局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静幽茶舍,石鼓书院附近一家小茶馆。

宋时暄给谢江南满上一杯茶。

“润文兄心境之高,在下不如也。”

宋时喧看着谢江南说道。

“宋兄缪赞了,小弟如此之举实属无奈。”谢江南摇头说道。

“润文兄坐镇书院却能让家族生意悄无声息的入驻州府,这还称之为无奈之举。在下钦佩不已。”宋时暄惊道。

谢江南却摇头说道:“宋兄这话过誉了,族中产业和生意经营,一直都是族中兄弟在操持,小弟从未过问。”

宋时喧闻言,脸色一滞,谢江南这话,倒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他的确没想过,谢江南在族中不曾参与生意经营之事。

原本,他已经探听到不少消息,得知了一些关于永兴商人,新入府城经营的一些生意,本想着探探谢江南的口风,看看两家能不能在业务上找到可以互补的生意,增加双方的收益。

宋时暄他们家族的产业,四五年来一直没有什么发展,尽管,他在三年前便考取了举人功名,可是,三年过去了,他们家族在府城的生意并没有什么新的发展,这对于急着下一届要继续考取进士科的他来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财务问题。

“在下听说永兴县也有不少好的纱,绢,布匹。难道谢兄未曾想过,在家族中新增这些产业?”

宋时暄见谢江南不接他的话茬,只好开门见山的明说。

“宋兄,莫要说笑了,府城的布匹,绢,纱哪一样不比永兴县的做得好?再说了,府城的布庄可大多数掌握在周家,刘家,王家手中,我一个乡下来的学子哪里敢想这些生意的事儿。”

谢江南答道。

宋时暄这时,倒是听出谢江南话语里充满着真正的无奈。

“唉,谁说不是呢。”宋时暄叹息一声:“周,刘两家有通判与录事参军两人做背书,他们两家掌握的府城七八成的布匹绢纱生意。而王家有巡按御史做背书,他们三家在衡州府布匹业界可谓三分天下,外人根本无从插手。”

“宋兄对州府的认识远超小弟,小弟一个外来乡下人,能有一份微薄米盐生意操持已经是天恩格外关照。哪里还敢打布匹的主意?”

谢江南道。

“谢兄弟过谦了,你在不知不觉中,把米粮生意做进衡州府的本事,在下可是听说了。对于谢兄弟的胆魄和见识,在下实在钦佩。”

宋时暄也不在意,谢江南一再的给他软钉子吃,反而对他真心称赞起来。

“有一事,在下心中犹豫难抉,想问问谢兄也只有谢兄这般人物,才能给在下一些意见。”

宋时暄又说道。

“哦,宋兄有话直说,在下实在当不起宋兄如此称颂。”

谢江南谦逊回道。

“唉,其实,也是事关我家中桑麻之事,让在下心有不甘。”

宋时暄说道:“前天夜里,听从开封回来的族中兄弟说川渝地区,今年入夏以来,连续多次大雨,造成了蜀地水患不少,已经严重影响了蜀地的农作物收成。”

“在下,有心想多收些桑麻,以备后续布匹上涨的行情,能有桑麻可用。可是在下又担心蜀地锦缎产量并不受水患影响,实际并未减产。”

“宋兄莫非想大举收购桑麻?”

宋时暄点点头。

“宋兄何不多方探听蜀地水患的事再做决断。莫要中了其他商家的疑兵之计,平白亏损了钱财!”

“在下也是有此担忧呀!”

宋时暄不是没想过,川渝水患消息的真实性,可是,一时之间,他也不知道要去何处探听更详细准确的消息。因而,只能无奈的说道:“不知润文兄有何教我?”

“码头,青楼,官家,宋兄可自行理解。”

谢江南说道。

“哦,润文兄高见,在下多谢了。还有一事,居说淮北之地三十余县干旱四月有余,这对我湖广行省的粮食税赋是否会有影响。”

“这个小弟可不知,不过,淮北之地三十余县旱灾之时,宋兄是从何处听来的?”

谢江南道。

“是与我那族兄弟一块回城的商贾所言。”

“若是如此,朝中恐怕又将有事发生了。宋兄,接下来行事万需谨慎。”

谢江南道郑重的说道。

他心里更忧心的,却是衡州府即将到来的夏粮抢收。

今年地里的水稻受蛾虫灾害的影响,衡州府,永州府,韶州府,赣州府数地夏粮的收成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件事非常值得他去关注。

夏收之后,与桂阳监交界的四县还得抽调大量民夫去修建军事工事,永兴县所需出的民夫数量更是高达四千余众。

这对地方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秋种之事或许又会出现变故,他又怎能不忧心,

只不过,宋时暄却并不关心秋种后的民夫徭役。

回到家中天色渐黑,妻子林氏已经等待许久。

“相公,我听说永兴县今年秋粮种植之后,便要征调民夫去往桂阳监。下午,瑜儿一直念叨着要回桐江村去。你去找她说说吧!”

林氏见面便拉着谢江南说道。

谢江南蹙眉,问道:“瑜儿要回桐江村?可说了什么事儿?”

他哪里舍得妻儿子女离开衡州府,回到乡下去。

林氏悠悠的说道:“还不是为了永兴县征调民夫去桂阳监服徭役的事儿。她说,她曾经答应了谢秀儿要帮她到县衙去打点民夫征调的事宜。现在,徭役的事情出来了,她的人却离开了桐江村。”

“嘶……这事,我还真忘了。这样吧,我马上修书一封,让族中回永兴县的人将信带回去给我二哥,让他去县衙疏通疏通。免了陈友河今秋的徭役。”

谢江南想到了义妹谢秀娘。

“如此这般便好了,我去找瑜儿出来,她可已经在房中收拾行李了呢?”

看着妻子离去,谢江南不禁又担心衡州府之外,附近其他几个州府今年夏粮的收成。

“希望其他州府也能有个正常的收成吧。如若不然,今秋的徭役可能不会那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