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恰逢花好月圆的中秋日,也是淳于襄下令派兵驻守城东南的第二十个夜晚,就当城东南的平民为了一条活路苦苦挣扎、北城的达官显贵们与家中染疫的骨肉分隔两地之时,淳于襄的家中却传来阵阵丝竹之音,从宫中掳掠来了的舞姬们在庭中献舞,家中调教有方的女乐对月高歌,还有新开的宫中菊花酒、新烹的时鲜美馔,由淳于襄身边趋奉的干儿孙们亲自捧着、一面说尽了八面玲珑的奉承话、一面伺候着淳于襄享有消受。
正当淳于襄被干儿孙们侍奉着有了三分醉意,忽然听着外面一阵喊打喊杀的喊叫声,不等仆人外出去瞧,就看到一群人明火执仗地带着府上兵丁杀了进来。
宴席上的歌姬、女乐、帮闲、干儿孙们看了这阵仗,也不想着方才在淳于襄身边说的骨肉亲情的漂亮话,都为了保全性命狼狈逃窜,只留几个家仆守在淳于襄身边。
那领头的卫尉寺卿姚天柱不由分说,派遣手下的兵丁将淳于襄拿来,当着众人的面砍下了首级,又将府上之人尽数砍杀,带着淳于襄的首级往皇宫的北门神照门杀去。
神照门的守兵一看姚天柱的属下提着淳于襄的首级,知道这神丘城的风向变了,又该是他们见风转舵的时候了,便主动打开了神照门,迎姚天柱与手下之人入宫去。
而此时的文安腾还在睡梦之中,丝毫不知道城中发生了何事,被姚天柱派来的人唤醒,带到了皇宫的正殿来。
文安腾看着那血淋淋的淳于襄首级,早已经吓得魂不附体,姚天柱趁机逼迫文安腾,下旨说自己只是为了清君侧、拨乱反正才诛杀了祸乱社稷的奸臣淳于襄,逼着文安腾将淳于襄的摄政之位封给他,由武将出身的姚天柱担任摄政、执掌南耀国事,文安腾本就是呆傻之人,被姚天柱这样一吓,已经吓得说不出一句利索话来,身边的太监为了讨好姚天柱,便不等文安腾说话,主动去将文安腾的印玺取来,拟好了圣旨,拉着文安腾的手盖上了印玺,将拟好的圣旨双膝跪地献给了姚天柱。
姚天柱自以为得意,看了圣旨后,又以新任摄政的名义,让人去将被困在兴都宫中的达官显贵放出来,许他们各自回府中养病,并将宫中和淳于襄府中的医员派去给他们医治,以此平息了显贵们的怒气、也借机收了显贵们的人心。
就当姚天柱以为胜券在握之时,神丘城东南一隅的百姓见姚天柱与淳于襄对他们没什么分别,仍旧派兵驻扎在城东南,不许他们出入,东南一隅的百姓们终于忍无可忍,在城中举事,与城西南的百姓联手,组成义军,朝着北城打来,怒不可遏的义军打的姚天柱的士兵节节败退,眼看就要打到神照门了,姚天柱为了保全余力,只好带上痴傻的南耀皇帝文安腾,出了北门,逃往苍梧去了。
占领神丘城的义军也因为瘟疫肆虐,义军之中也有不少人已经染上了瘟疫,义军担心姚天柱带人打来,也不曾在城中久留,只将皇宫、淳于襄府邸、北城显贵之家洗劫一空,带着无数的珍宝、奴婢、丝绸,离了神丘城,躲到了南耀北面的群山之中,成了山匪。
曾经煊赫一时的神丘城,也是昔日光辉熠熠的兴都城,在姚天柱带着皇帝文安腾、义军带着财宝奴婢们相继离去后,沦为了一座只有遍地尸骸与断井残垣的死城。
南耀也在文博死后的不到两年时间里,第三次陷入了群龙无首的混乱之中。
这一次的混乱,还伴随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瘟疫,也让南耀的百姓们更加绝望,不少人都一路南下,为了躲避瘟疫,逃到了南面的小岛上过活,还有人躲入了山林之中,曾经在南虞皇帝卢烨治下繁盛至极的苍梧、钦州等地都相继沦为了渺无人烟的废城。
一年后,南耀少帝文安腾在高凉城暴死,更让南耀的情势雪上加霜。
而此时,双鲤早就从珠墟返回了京城,看着南耀一天天的混乱下去,人丁骤减,双鲤与诸葛忆荪都知道,这并非长久之法。
这一日在乾阳宫的朝会之上,双鲤上奏诸葛忆荪,“陛下,臣认为想要根治南耀之乱,定要有两件事俱全才可,否则南耀将永无宁日,迟早会祸及大黎、惹得我大黎南境诸州也不得安生。”
“不知你说的是哪两件事啊?”
“头一件便是治愈瘟疫的良方,第二件,便是南耀皇位的人选。”双鲤说着,又将珠墟太守龚凡生将京城各个学宫、大黎上下医术高超的医员、雪川经历丰富的郎中都请到了珠墟,连续半年以来,一直在研究遏制瘟疫的良方,终于有了成效,双鲤已经以南耀国伶魁公主的名义,让医员们带着这良方、药材,还有保护医员们的精兵一同进入南耀给南耀百姓们医治疫症。
两个月后,不少染疫待死的百姓终于在医员们的尽心医治下得以痊愈,也让伶魁赢得了不少南耀百姓的民心,百姓们对这位远嫁的公主甚是感激,双鲤也趁机让昔日的南耀使臣联络南耀各地的望族,利用民心所向,游说这些望族,望族们也知道,大黎此举是想要拥立伶魁公主为南耀的新主,可望族们甚是介意这些伶魁公主是个女子,即便有诸葛忆荪这样的先例在前,他们也死活不肯答应让一个女人做他们的皇帝。
双鲤知道南耀人迷信鬼神,于是让人将伶魁的次子——元昭明出生之时的异象,利用南耀使臣和巫医们的嘴说给南耀各地的望族与百姓们知道,不曾想南耀的望族与百姓们居然渐渐地听信了进去,又加上元昭明的身上始终流着南耀皇室的血脉,他们如今急需一位能让重振南耀国威的帝王,元昭明的背后有大黎,大黎如今的繁盛之景,南耀的百姓们也看下眼里,因此在双鲤的一番谋划下,南耀的望族、百姓纷纷答应,迎立元昭明入南耀为君。
诸葛忆荪知道后,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也终于落了地,先是册封元昭明为吴国公,又以亲王之礼,派遣鸾卫台、龙骧卫、虎贲郎的精锐护送元昭明去南耀,伶魁公主与东海王一同相陪,南耀的十二家望族在边境上以臣子之礼相迎着。
元昭明进入南耀后,还不曾称帝,诸葛忆荪先是派遣罗双蓉率领一支大军,借道南虞,诸葛伯彦派遣一支水师,从橘海出发,分两地一同往姚天柱盘踞的高凉城进发,一个月后,高凉城破,姚天柱投海自尽,让南耀国内对元昭明最大的威胁就此陨灭。
一个月后,元昭明改姓文,在南耀称帝,定都齐昌,年号长宁,因元昭明年幼,由其母伶魁辅佐政事,因伶魁是东海王的妻室,南耀百姓都称呼她元太后,对其甚是尊崇。
伶魁辅政后的一年,东海王带兵剿灭俘虏了南耀北部大山中的山匪,招揽了流窜到大海上的流民,南耀经历了三番两次的战乱,终于归于安定,伶魁又在大黎的支持下,重修神丘、苍梧、钦州三城,并仿照大黎,引入侦访、通议、贾正、邦政、律论五台,在南耀各地修学宫、建会馆、招揽商贾,让南耀渐渐走回了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