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军以第1航空战队为核心的战斗群,在放飞了轰炸机后,便在山本五十六的指挥下转头朝着东南远离济州岛的方向驶去。
俗话说技术决定战术,山本做如此行为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因素。
作为日本航空母舰最重要的利器,日军当下装备的主力舰载机型为三菱b1m十三式舰攻和中岛A1N三式舰战,二者的原始设计皆出自英国人之手,可见英日两国之间在很多领域中的师承关系。
其中前者是由三菱公司于1924年研制成功,也是日本的第一款制式舰载攻击机,而此前日军航母使用的只有性能不佳且数量稀少的,装有三对机翼的三菱1mt1十式舰上雷击机。
其实十三式舰攻本身就是从十式改进而来的,其性能虽然平庸,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易操作性,采用可向后折叠的双翼,乘员三人。
该机使用一台三菱hi系列十二缸水冷式发动机,最高时速不及200公里,作战半径约300公里上下,实用升限4,500米,最大起飞重量为2,900公斤。
十三式舰攻可携带一枚鱼雷,或挂载1,000磅的炸弹,能兼顾轰炸和对舰攻击,具备多用途特性,至这场战争结束前各子型号加在一起共累计生产了约400架。
中岛公司研发的三式舰战于1928年定型,量产后取代了日军早期装备的总生产量100余架的三菱1mF十式舰战,成为主力舰载战斗机。
三式舰战采用单发双翼单座机型,安装中岛寿式气冷星型发动机,最高时速240多公里,最大航程只有370公里,升限7,000米,装有两挺机枪并可外挂两枚30公斤炸弹。
该型战机的性能很是一般,与国防军的各型陆基和海基战斗机相比,皆有不及,而其最大的缺点就是“短腿”。
因此,日军舰载机虽然可以遂行300公里外的对舰或对地攻击的任务,但却只能保卫以航母为中心的100公里左右范围内的空域。
这严重的限制了日军航母的运用,并在此前登陆牛岛的作战行动中,就让担负防空任务的第1航空战队陷入过十分尴尬且危险的境地。
所以当山本五十六指挥手下的战斗群进行作战时,所采取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受到日军战机技术性能的制约。
而他认为,在以隐蔽的方式尽可能的抵近济州岛放出攻击机群后,日军舰队的行踪就难以藏匿下去了。
再加之短腿的日军舰载战斗机,无法到达对方的机场上空实行前沿压制,若那边有漏网的国防军战机进行反击,就将对航母编队带来很大的威胁。
所以山本五十六采用规避的方式来试图降低这种风险的发生,反正在己方的机群完成轰炸任务后,航母能保持在足够其返回的距离上就可以了。
山本的这些安排还是很合理的,但他的算计是建立在一个前提条件下的,那就是国防军在周边的空中战力只会来自于济州岛机场这一个方向。
日军舰载机群对于机场的轰炸,确实如山本所料达成了突袭的效果,国防军也没能想到这个时候会有日机来袭,疏忽中成就了敌人的行动。
几十架日军战机分成了两组,分头攻击了济州和瀛州山机场,重点轰炸了机场跑道和地面上的华夏军机,取得了不错的战果,自身则只被防空火力击落击伤了数架。
但是日机返程的途中,却被济州岛南部的多个观察哨发现,国防军由其飞行方向上判断应有日军航母在那边活动,遂派出大批水上飞机前往侦察确认。
日军飞行员在降落以后,兴奋的报告了轰炸的情况,并强烈的建议应再进行一次攻击以扩大战果。
对于属下的请求,山本五十六在进行了认真思索后,最后还是决定予以采纳,这其中不乏出于为了挽回海军和自己的声誉上的考量。
于是日军航空母舰编队,在距离济州岛正南偏东约200公里的位置上,第二次放飞了战机,共计30架十三式舰攻。
日本的大型航母“榛名”号和“加贺”号,因为奇葩的设计而装有三层飞行甲板,再加之双联装200毫米主炮等设施,导致机库空间被严重挤压。
故而在平常时,这两舰的单舰载机数量仅为60架,战时则增加至72架,与其超过30,000吨的满载排水量极不相称。
因此加上“凤翔”号上的18架飞机,日军三艘航母的总载机数量为162架,具体为三式舰战60架,十三式舰攻78架,以及24架十式舰侦。
这样的载机配置与在牛岛作战中执行防空任务时相比,更趋于均衡,同时也是受到三式舰战损失数量太多,已无法补充更多的影响。
日军在发动第一波空袭时,就已经出动过36架十三式舰攻,这次又派出了30架,等于其全部的舰攻都用过了一遍,除了12架以拆解方式存放的备用机。
日军第二轮的空袭,就没有第一次那么好运了,此时济州岛上的机场已如同被捅过的马蜂窝一般,反击的炮火也更为猛烈。
由于炸弹威力不足,被第一波日机重点照顾过的机场跑道,依然留有勉强够战机起降的长度,而且被破坏的跑道也比较容易被修复。
利用这些跑道,国防军数架未被炸毁的战斗机纷纷升空,对再次来袭的日机展开了截击。
目前这些战斗机的数量虽然不多,但等那些早先去攻击东边的日军舰队的战机陆续返回后,情况就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即便如此,日军的第二波舰载机仍遭到了迎头痛击,虽然轰炸给机场造成了新的伤害,但日机自身也付出半数的损伤。
接到报告后的山本五十六感到十分忧虑,为了接应己方的十三式舰攻,他决定冒险让舰队朝济州岛方向驶去,并派出三式舰战尽可能的前去提供空中支援。
如此产生的另一个结果却是,国防军的水上飞机终于发现了正在向济州岛靠近的日军航母的身影,并立刻把消息传给了岛上以及活动于周边的国防军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