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董家兄弟离开后,董老爷子并没有直接说话,而是看向了董源。
“爷爷,对不起,这件事我做错了!”
董源看见董老看向自己,立即低下了头。
“哎!”
听见孙子的认错,董老最后也是无奈的叹息了一声。
这件事上董源的确是做错了,就像林丰说的格局太小。
他不明白,董家要是因为这件事发难,无论是杨家,还别是他们这边的别家该说话的时候,一定会讲话,因为在利益上,他们是一个整体。
董源算错的其实就是这一点。
他觉得这件事是董家的事情,别家是不会管,会在一边看热闹,所以才会做出选择。
这就是心态问题。
“爷爷!”
听见董老爷子的叹息,董源的心中很是难受。
他的难受并不是说自己这次选择错误,而是自己让爷爷失望了!
“小源,你说说,你对杨家那个小子的看法!”
董老并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开口询问董源对杨余的看法。
“他很厉害!”
虽然董源对杨余有很多想法跟看法,可最后都化成了厉害两个字。
这两个字,似乎并没有很强烈的意思。
可要看是谁的话的。
董源,在杨余未回京都的时候,他可是号称年轻一代最优秀的人,能让说出这两个字,也就是在董源的心中,杨余是超过了他的。
“他为官至今,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去的地方也不算多,不过区区一县两市而已,他为什么会有今日的成就,你想过吗?”
董老的目光看向董源,语气中也带了一份认真。
显然他对孙子的回答很关注。
”这三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都很不错,政局也很稳定。”
“经济发展,政局稳定,这些能做到的人不止他一个,比如你去的几个地方发展也很不错啊!”
听见这个回答,董老先是点点头,随后又摇摇头,显然他对董源的话,也很认同,但说的不全面。
“他!”
董源也愣了一下,下面的话突然不知道该如何说了!
其实这也是他一直不解的地方。
要知道阳城也好,寒烟市也罢,这几年虽然发展的极为不错,但在全国来说还不够看。
他曾经主管的县市,也都发展的很不错。
可在评价上,他总是低了杨余一些,并且他还知道低的地方到底在何处。
“因为你的私心太重了!”
董老看出了董源的想法,有些感慨道。
“啊?”
听见自己爷爷的话,董源再次愣了一下神,随后有些惊讶的看向董老,显然他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记得他在县里的时候,明明有巨大的投资进入,可他却拒绝了,最后选择了轻工业制造,你说这是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不会拒绝?”
董老看着董源再次发问。
“我,我!我会想办法全部留下!”
听到这里的董源,已经明白了董老的意思。
就像上一次神裕市的两家企业,原本都是选择的阳城县,最后是因为杨余的拒绝这才换地方的。
至于杨余为什么选择轻工业,也很简单,那就是轻工业能够带来大量的就业,有就业老百姓就有收入,日子当然会过的更好。
不过要是他的话,可不一定会放弃。
因为有的企业虽然不会带来大量的就业,但就一个投资的数字,便已经是一个成绩了!
这也就是董老说他私心太重的原因。
他在做决定的时候,是从个人出发的。
最先考虑的是,这件事我做了,对我有没有影响,我会不会因此获利,要是没有,他虽然不至于说不做,但积极性肯定不会很强。
而杨余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他第一考虑的是,这个选择,我治下的老百姓会不会得利,这就是两人的差别。
“呵呵,要是他当年跟你做了一样的选择,就不会有今日的阳城制造基地了吧?”
听见董源的话,董老也是微微一笑。
董源其实已经做出了选项,因为这个不是一个多选题!
“爷爷,我明白了!”
“明白?你明白什么了?”
“我以后做事会优先考虑治下的老百姓!”
“呵呵,那就是你还不明白。”
“我!”
“在你仕途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应该放你进大西北好好的改造一番的!”
董老有些无奈的看了董源一眼淡淡的开口。
人都有缺点,董源当然也不例外。
在他看来,自己孙子单说能力,手腕并不在杨余之下,他缺的就是其实就是底层的经验,说白了就是脱离了现实,看问题只是从报告里面看。
并且不知道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这样的心态下,他怎么可能做出利于老百姓的成绩。
这跟董源的出身有关系,毕竟他这辈子从来没有为生活发过愁,走了仕途那也是走到哪,都有人捧着,就算去所谓的地方视察,也大多是走个过场,真正的东西,他也是看不到的。
“你觉得要是这一次,他们用同样的办法,算计你,你会被算计吗?”
“我,我应该不会吧!”
听见这话,董源摇了摇头。
他说这话,并不是觉得自己比杨余聪明,而是他跟杨余的行事风格不一样。
那边能够算计杨余,最大的原因是知道,杨余遇见这类事情根本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会管到底。
而他!
虽然也会管一管,但是绝对不会如此的深入,什么县里,市里,有问题的人都要拿下,他最多把学校的事情解决就会离开。
“这就是你们的另一个不同,他做事力求根治问题,而你只是解决问题,至于后面问题还会不会出现,并不在你的考虑范围。”
“爷爷,我明白了!”
董源再次说出了明白两个字,不过这一次董老并没有在说他,而是有些欣慰的点点头。
其实这话,他这个做爷爷的原本早就该说的,只不过以前董源虽然尊敬他,但这话却不一定往心里去。
而这一次,他是真正吃了亏的。
正所谓,人教人百言无用,事教人一次入心。
“既然明白,那就再下一次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