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院听到四爷说,将二格格交由自己抚养的时候,海格格是懵逼的。
几个月前,得知宋格格和侧福晋怀孕,她曾羡慕过,宋格格被罚的事情,府中人尽皆知,生下孩子后不能亲自抚养,海格格也能猜到,却没想过自己能有机会抚养二格格。
回到秀竹院,二格格、伺候的四个奶娘和丫鬟被送到秀竹院,原本宽敞安静的秀竹院,一下子热闹起来,就算海格格本身性情安静内向,也不会讨厌这种热闹。
褚嬷嬷到秀竹院来送贺礼,并将自家主子的话转告海格格,妍清没有做好事不留名的想法,海格格承她的人情最好,不念着她的好,交情便到此为止。
临近傍晚,秀竹院重新平静下来,海格格看着刚出生,皮肤还红彤彤的二格格,心情有些复杂。
她有自知之明,知道凭借自己的长相和性格,想要受宠怕是只能重新投胎,进府后的情形,也确实和她当初想的一样。
自从知道自己被指给四爷,她便只想在贝勒府后院安稳度日,以后若是能有个孩子承欢膝下,那更是菩萨保佑。
但她也只是个普通的少女,进府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虽然明知自己不受宠,但也还未到绝望的地步,心中依然存有一份希冀。
可是这半年,即使侧福晋怀孕,也没见四爷去别处,让海格格心中的希望越来越小。
她相貌平庸,不受宠也属正常,但是貌美如花的李格格、顾格格也都是一样,不仅不受宠,还因为不安分而被处罚,让她更加谨小慎微。
如今,事情却峰回路转,她成了二格格的额娘,就算不是生母,只要记在她的名下,上了皇家的玉牒,二格格就如同她的亲生女儿一样。
即使她以后没有福气怀孕,只能守着二格格过日子,她也心满意足,而这一切,都是侧福晋的功劳和恩典,她感激不尽。
二格格被送到海格格处抚养,妍清就没有再多关注,她怀孕也有六个月的时间,腹中孩子发育的有些快,肚子似乎每天肉眼可见的变大。
隆起的腹部看起来,和不太显怀的临产妇人差不多,褚嬷嬷和韩铭都已经确定她怀的必定是多胎,褚嬷嬷说双胎的几率比较大。
可能是宝宝们长身体需要营养,妍清的饭量随之翻了一倍,三顿正餐不少吃,点心宵夜也要有。
原本巴掌的大的瓜子脸,圆润丰腴一些变成鹅蛋脸,有芙蓉花汁的强身健体和美容养颜,妍清除了体重上涨,孕妇常有的妊娠斑、妊娠纹,她都没有。
整个人看起来气质柔和,如同白里透红的糯米团子,看的四爷胃口大开,可惜四爷再有食欲,也只能暂且忍耐,好在四爷最近比较忙,可以用公事转移注意力。
……
四爷走进屋中,以为妍清在看话本子,走近才发现她看的是账本,“怎么在看账本?天色不早了,注意眼睛。”
“是庄子和铺子上半年的账本。”妍清将账本放下,转头看了一眼时间。
原本是一个季度查一次账本,之前因为妍清孕吐严重,没有心情看,便一直拖到现在,现在昼长夜短,五点多钟还是天光大亮,妍清坐在窗前的榻上,看账本也不觉得费劲。
不过她身边有个褚嬷嬷盯着,久坐要起身活动,看书和做针线费眼睛,也不能太久,从怀孕到现在,妍清一共就给肚子里的崽做了两套衣服,其余都只用她画出样子,浅琴几个丫鬟来做。
账本也已经看了好几天,到现在还没看完,今天看的稍微晚了点,正好被回来的四爷看到。
“能看完吗?用不用爷帮你看看?收益怎么样?”四爷拿过妍清面前的账本,随手翻看几页,就算不好也没关系,反正有他贴补妍清。
“这本是庄子上的,挣不了多少,但也还好,已经快看完了。”
四爷手中的那个庄子是粮庄,种的都是粮食,挣得不多,但胜在安稳,而且不是妍清自夸,她家的庄子产量还是不错的。
不用妍清说,只看了两页的四爷就已经发现问题,“你庄子上的小麦亩产能达到两石半?”
四爷看着妍清的眼神,清清楚楚的写着难以置信,奴才做假账,只有瞒报的,可没有多报的,总不可能奴才自己往里贴钱。
他虽然是皇子,没种过地,但农学书籍是看过的,这么多年御门听政,也不是白听的,全国各地的粮食亩产还是知道的。
直隶、山东、河南这些富庶的地区,风调雨顺的年份,小麦的亩产也不过一石一、二斗左右,遇上天灾连一石都达不到。
两江等地多种植水稻,亩产能达到两石,但北方的环境不适宜种植水稻,适合的作物只有高粱和谷子能达到两石的产量,但高粱和谷子都是粗粮。
一斗十二斤,一石十斗也就是一百二十斤,京城这两年年成不错,他名下的皇庄种植的小麦亩产能达到一百四十斤,已经属于收成很不错的。
妍清庄子的亩产,却可以在他庄子的基础上翻一倍,超过水稻的产量,怎能让四爷不吃惊。
“是。”妍清点头,冬小麦刚收完,四爷看的正是今年的产量,这个数目在四爷看来惊奇,但是对妍清来说就只有叹气的份。
穿越前,妍清从来没有因为粮食发过愁,到了清朝才知道,老百姓想要吃饱肚子有多不容易,一算账她都替坐在龙椅上的人头痛。
油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只靠吃粮食饱腹,尤其是从事种地这种体力劳动的人,想要吃饱,平均下来每人每天至少需要二斤粮食。
也就是说,一个人靠种地想要吃饱,一年就需要六亩地的粮食,再算上需要缴纳的赋税,数量还得再翻一倍。
粮食种收都有节气,没有机械化种植,有的人家连头耕牛都没有,只能靠人力种植十几亩地,起早贪黑干到吐血,都未必干的完。
为了有人干活,家家户户多生孩子,但人多了需要的粮食也多,没有个几十亩地根本无法养家糊口,这已经不是小老百姓家能达到的资产,得是地主才行。
本来粮食就不够吃,运气不好再碰上灾年,可不就要卖房、卖地、甚至卖儿卖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