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警花追我到元朝 > 第550、551节 物价飞涨,改革币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50、551节 物价飞涨,改革币制

说起东南的公田,倒是有一桩历史公案,说起来很有意思。

南宋晚期,大地主大官僚(贵势阶层)争相兼并土地,导致南宋国库收入锐减,不足以应付军费抵抗蒙元。

宋朝本来有大量的公田,但多年售卖下来,到宋末公田已尽,田土多半集中在“贵势”手中。

赵宋没了公田,一下子就陷入财政危机。

于是权臣贾似道大刀阔斧的推行了“公田法”,通过发行纸币和度牒(没错,就是度牒)的方式,用纸币和度牒强行购买“贵势”超出品级规定之外的田地。

贾似道企图通过公田法,重建大宋王朝的公田储备,增加国库收入。

贾似道的公田法首先在最富裕,土地垄断最严重的平江(苏州),嘉兴等六郡推行,第一阶段即强买三百五十万亩。

这就是所谓的公田法。也就是所谓的“景定变法”中最重要的举措。

然而,此举遭到地主豪强的抵制,他们勾结地方官吏,隐瞒田亩数目,并将政府强买的田土转嫁给中下地主和富农。

如此一来,宋王朝的危机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景定变法”失败,意味着宋朝通过变法改良的道路被堵死。作为改革者的贾似道也“身败名裂”。

李洛后世卖过贾似道的《促织经》,他了解过贾似道,觉得此人多半是被黑了,应该不会那么不堪,起码比史弥远,丁大全之辈强的多。

所谓盖棺定论,而贾似道死去七百余年,后世仍然褒贬不一。

如果此事到此为止,也不算多有趣,最多是让李洛总结点教训。

有趣的是,随着南宋被蒙元攻灭,贾似道好不容易强买的上千万亩公田,全部便宜了忽必烈。南宋公田,成了元朝江浙官田的大头。

忽必烈拿到这么多公田,刚好可以在不侵犯士绅豪强的前提下,也有大量田土用来赏赐将士,功臣。真真占了一个大大的便宜。

而现在,这些田土全部掌握的李洛手里,让他也占了一个大大的便宜。

可以说,唐国大半的田土,都已经掌握在唐廷手里。这为均田令提供了条件。

“以各县域公田,扣除职田之后,分授该县无田少田者,无论男女老幼,以口均分。田以肥瘠分为上田,中田,下田。一亩上田等同中田亩半,下田两亩。”

“一郡之内,各县人口田土有多寡之分。是以着各地郡守,以郡为域,迁移百姓,以多均寡。人多地狭之县,可迁移至地广人稀之县……”

李洛这个做法,就是打破国人重迁的习惯,让人口和土地资源均衡起来,将人均田亩少的地区人口,迁往人均田亩多的地区。不要出现一个县地少人多,而另一个县地广人稀的局面,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资源。

他计划先以县为单位,后以郡为单位,最后以州为单位,慢慢扩散人口迁移,缓解人口地区失衡的情况。

“各以县域人口田亩为基,每人授田三到五亩。五口之家,以挟田二十亩为善,每三年,核准口数,重新划定田亩…”

李洛按照五口之家二十亩田为参考推行均田令,比隋唐时期的一户挟百亩看似小气多了,其实不然。

因为此时的耕作技术早就不是隋唐时的粗放式耕种了,深耕细作之下,亩产大大增加,人均耕种数量也降低了。一家二十亩田,不勤快都种不完。加上东南田肥,人均几亩田足够完税之后略有盈余了。

只是今年一直打仗错过了农时,大规模的打粮起码也要等到明年夏季,这个过度期需要大量的赈济粮。好在唐国的粮食储备很多,基本上可以应对,避免了人大量人口饿死。

终于,冗长的《定国是诏》宣读完毕。

但,仍然没有结束,接下来,又是一份改革科举和重开科举的诏书。这是李洛送给东南寒士的大礼包。

诏曰:“国家抡才大典,名器之重,社稷之本也。王以明道治天下,故以明道权衡天下英才…所谓明道者,明天道,明人道,明臣道,知廉耻,知民心,知善恶…”

“明道者,必知文史以为鉴,必知算术以知数,必习骑射以强身,必知稼穑以劝农……此即为明道也。”

此言一出,一些文人出身的官员,都是有点愕然,但他们都是海东老人了,也没有腹诽。

自古以来,帝王都是以孝治天下。而唐王李洛,第一次提出“以明道治天下”,可谓首创。作为开国之君,他有这个资格,也有这个便利。

李洛的明道治天下,选拔的其实是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对经史子集的要求大大降低,但没有取消,而对于算术,农时,民生,君子六艺等要求有所提高。

说白了就是要求智育,德育,体育一体,缺一不可。

“着各州印制科考教本,分发郡县,以为科考范畴……”

就是将考试资料发下去,让参加考试的学子先复习准备。考试的各科权重,和海东相同。目前,传统的经史子集仍然是分值最权重的科目。

“各郡录取者为秀才,赐予秀才功名;州考录取者为举人,赐予举人功名;举人可赴临安参加会试……会试每两年一次,五考不中者,取消参考资格…”

李洛借鉴了明朝的科举制度,明确设定秀才,举人,进士三等文阶。但把每三年一考,改为每两年一考,还限制了考试次数,免得很多人一直考,浪费人力物力资源。

“定于明年二月初二,重开科举。五月十五州试。十月初十会试…”

“秀才,可授予正十品;举人,可授予正九品;进士,可授予正八品。”

就连秀才,都有乡村之官做。通过这种方式,将基层权力掌握在朝堂手中。三级文阶的不同,只在于授官品级的起点不同,但往上都不限制,全部打通。哪怕你只是个秀才,但只要你真有本事,爬到三府九部也有可能。

这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了,绝不以一场考试定终身。

你是进士,起步就是正八品的县衙主簿。而我考试不行,只是个秀才,当了个小小的十品村正。

但是,要是我真有做实事的本事,又好好干,或许多年之后做了州牧,而你这个当年的进士,还只是个郡守。

就像后世一样。博士硕士的起步肯定比本科生高,但未必都比本科生能干。将来混的也未必有本科生混得好,就是这个道理。

这么做,就是抑制官僚队伍的僵化。同时分化文官,不让他们像明朝进士那样,一家独大,以共同的出身结成文官集团。

重开科举的诏命一下,文士阶层也被笼络了。

接下来一道诏命,则是废除诸色户籍,不再以划分户籍来禁锢官户,匠户,农户,猎户,渔户,商户,织户,娼户,乐户等诸色户籍,将他们从户籍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如此一来,无论是文武官员,军队,百姓,还是士子,工匠等所有阶层,几乎都得到恩惠。

真的是唐王之泽,普降众生。

还有很多的法令在接下来会一一颁布,但称王大典上,有这些重磅利好就足够迅速稳定新生的唐王国了。

“宣表已毕,群臣舞蹈!”马致远宣读完几份诏书后,礼官再次唱喝道。

乐曲大兴中,成千上百的官员一起举臂,张臂,拍掌,口中一起喝道:“哈!呼!”

一声哈,一起抬腿。一声呼,一起踏脚。于是,千百人拍掌踏脚,袍袖翻举,说不上整齐划一,却很有气势。官员们的舞蹈也很认真。

这就是朝贺舞蹈,也就是所谓手舞足蹈。朝贺舞蹈也是千百年的规矩礼仪了。在文天祥郑思肖等人看来,再正常不过。

朝贺舞蹈来源于华夏部落时代,那时的先民,通过舞蹈向首领致敬,一直流传下来,非常古老。华夏原始宗教的傩教之舞,楚国的巫舞,都是以舞蹈致敬上天鬼神。

所以所谓舞蹈,在华夏传统中是礼,必须是卑下者跳给尊贵者看。

“哈!呼!”

新鲜出炉的王后崔秀宁,努力绷住脸蛋,肚子忍的酸痛。

她很怕自己忍不住会笑出来。

王后大人当然不会真的笑出来,可现场还是有人笑场了。

只听一个人嗤嗤的笑起来,虽然声音有些压抑,但还是听得清清楚楚。李洛忍不住眼睛一瞥,原来竟是来朝贺的梁国使团正使萧焱。

萧焱和辛苦作为庆贺使节,和广东宋廷的使者坐在侧面的贵宾席位上,并没有像唐国官员那样在广场上舞蹈。

萧焱说起来是梁国赵王,人也不是绣花枕头,此人能文能武,却毕竟年轻,有些轻浮了。

不过,萧焱很快就憋住笑,身子微微颤抖。

李洛只当没有看到。而萧焱旁边的辛苦,则是狠狠瞪了他一眼。

“礼毕!”赞礼官唱喝道,“山呼!”

群臣止住舞蹈,再次下拜山呼道:“天佑大王!万福金安,与天同休!”

“兴!”

“山呼!”

“天佑大王!万福金安,与天同休!”

“兴!”

“再山呼!”

“天佑大王……”

李洛此时也站起来,站在高高的玉阶上,张开双臂,平放大袖,朗声道:“平身!开国之庆,寡人与卿等同之!”

赞礼官再次唱喝道:“大王有令,明日申时一刻,赐宴西湖先忧园!”

由于凤凰山赵宋皇宫被蒙元破坏太大,其实已经没有几座像样的宫殿了,以至于宫内大宴都没有地方。

李洛只好下令将西湖边风光最秀美的贾似道园林“后乐园”改为“先忧园”,收为王室所有。

这座园林距离此处不过十几里,傍山临湖,富丽堂皇融于湖光山色,非常适合举办王家大宴。

“谢大王!”

最后,就是分发封爵者的印绶典册。在接到印绶的那一刻,他们就是真正的唐国勋贵了。

像都烈,乌图两人更是让别人羡慕,因为两人都是一门两爵位。父亲都是伯,儿子都是子爵。

当然,别人也不觉得奇怪。因为都知道都烈和乌图两家父子不但是大王元从,还是资格最老,效力最早的元从。

爵位最高的文天祥,封了县侯,这也无人说什么。虽然文天祥归唐不过两年,但他名望很高,军功也很大,尤其是文天祥一入江南,寒门士子顷刻归唐,轻而易举就替唐国收拢了江南士林之心,掌握了文教兴盛之地的舆论。

…………

直到下午巳时,整个称王大典才宣告结束,整整一天的时间。

“将世子送到太上王那里去!”李洛和崔秀宁一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将大典礼上早就不耐烦的李征送到颜铎那里。

他们现在只想休息一下。

李洛到崔秀宁的坤宁宫,挥退所有侍女,自己三下五除二扒掉沉重的衮服,一下子倒在描金绣花的床榻上。

崔秀宁也忙不迭的脱下华服,换上轻便的中衣,扑倒在床榻上。

“有点累啊。保持仪态这么久,一整天装模作样……”李洛笑道,“我就是个傻子,还正坐,腿都麻的没有知觉了。”

崔秀宁身子一翻,滚到李洛身边,“给本后按按肩膀,我比你更累好吧,征儿一直闹,我还要哄着他,又不敢动作太大,不要太辛苦。”

李洛敷衍着按着女人的肩膀,把一条腿伸过去,“寡人的腿,王后按按吧。”

崔秀宁道:“听郑思肖说,这比称帝大典简单多了,可想称帝大典更累人啊。”

“好了。称王这件大事终于完成了。接下来军事政事一大堆,有的忙乎了。咱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好好歇歇。”李洛叹息道。

“可不是么?”崔秀宁一百个赞同,“来临安城半年了,我竟然没去过西湖!你也没去过!想起这茬我就来气,我们来这个世界五年了,你从来没带我旅游过一次啊。”

“行行,等忙过这阵,咱们就白龙鱼服,微服私访,在唐国境内好好游山玩水。”李洛也是突然觉得,自己当真是没有享受过。

来到这个世界后,他唯一的一次享受,还是在高丽仁州李氏家城。

除此之外,他和崔秀宁的生活都很马虎,也很忙碌,整天像打仗一样。哪怕现在贵为唐王和王后,小两口过的日子也很普通。

就连宫中的膳食,也是家常饭菜。平时的衣食住行,也尽量简单朴素。宫中虽然有几百个侍女,但真正用来伺候他们个人的时候却很少。

两人谈了会话儿,随便用了点晚膳,就开始商议另一件大事。

改革币制!

如今的江浙,用的还是交钞,贬值越来越严重不说,还是元廷发行的货币。这怎么能容忍?

不光如此,市面上还有以僧人的度牒为货币的,而且还很多,简直是咄咄怪事。除此之外,白银,黄金,铜钱也在流通。

这一切使得东南的货币制度极其混乱,严重影响了财政的施行和经济的恢复。

“以我们现在掌握的白银,在东南施行银本位足够了。”李洛很有底气的说道。

经过大肆镇反后,东南富庶之地,大地主大豪绅积蓄多年的白银,大多被李洛收入囊中。大量的白银集中在李洛之手,让东南民间的白银奇缺,更加剧了交钞的贬值。

因为这个原因,唐国的经济如今非常脆弱。农村没有太多影响,可各大小城池,物价如今飞涨,一日三变,城池中开始出现对唐廷不满的声音。

城中的米面粮油盐,近来暴涨了五倍,还只收铜钱和金银,交钞都没人收了。这使得之前以交钞为主要货币资产的城中市民,一下子变得一贫如洗。

很多城池都出现了以物易物的现象。

虽然问题主要是元廷造成的,但李洛既然成了这里的主人,问题就必须要他来解决。

特察局报告,有人甚至想促使唐国因为交钞大幅贬值爆发民变!

PS:票票这几天……哎,票票真的是动力啊。大家晚安,有票的投投票,能订阅的请支持下吔。还有比心,方便的话请为男女主点个赞比心。蟹蟹!枯燥的称王典礼终于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剧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