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直播:我刷的视频通万界 > 第315章 新的“三纲五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直以来都以为有些文化对于现代人来说多少是有点儿迂腐了。

实际上却是我们学习只学了一半,大多都是用的不全,才会造成这样一代又一代的误解。

比如说我们熟知的“三纲五常”。

是不是一说起这个,脑子里马上就想着“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

五常则是“仁、义、礼、智、信”。

事实上这些都只是封建社会下对于人们的基本道德要求和对于自身规范。

这些话,后来有人进行了补充,使得现代人更认同这个版本的“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投他乡;

子为父望,子不义,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

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可休之。”

现代人称这才是完整版的三纲五常。而这几句话所表达出来的意思才不是暗中被完全束缚住思想,才不是那些一心只会愚忠愚孝的。】

汉朝董仲舒顶着汉武帝刘彻的眼神,后背冷汗直冒,心想着自己是真的冤枉啊,那可真不是自己写出来的。

自己在皇帝手底下做事情,哪怕心里想,也不敢这么大大咧咧的表现出来,好不容易皇帝不再如前朝盛行黄老学说,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己是疯了,才去和这位皇帝硬刚啊。

董仲舒选择直接跪下请罪,只要陛下还需要自己,至少现在不用死啊。

秦朝,扶苏公子看的最是认真,对于这个新的儒家思想,扶苏就和之前天幕讲的《论语》和《抡语》抄录在一起。

虽然扶苏知道了儒家有很多不好之处,知道后世的儒家确实是越来越不像样子,但是长久以来的喜好也不是一时就能彻底就改变的。

对于儒家,扶苏还是有所偏爱的,只是不及从前那般程度了。

这个新的三纲五常实在是让扶苏眼前一亮,虽然是有一些大不敬了,但确实是不那么的迂腐了。

伍子胥则是口中说道:“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说的好极了,就该如此啊!!!”

大笑出声,眼里确实湿润一片。心中对于楚王的恨意也是不增反减。

秦朝嬴政看着新的“三纲五常”,倒是脸色一点变化都没有。

如今的大秦,还有不少不服大秦,不服朕的人,但是更多的六国之人、六国百姓选择了臣服,选择了成为大秦之人。只要大秦够强,又有何惧?

明清时期对于新的“三纲五常”,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不接受;很多男人对于这六句话,估计也就“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可休之”这句话是可以接受的。

至于其他的,明清两朝的男人只觉得要不是天幕尚在,担心惹怒了天幕,自此再也看不到了,孔盼盼很多人都要忍不住痛骂一顿。

只有有几个没有忍住,骂的比较狠的人,无需江楠下达命令,,458系统对于说的很过分,最后从视频内容骂到天幕的人,果断直接收回了观看权利。

至于这几个看不到之后会是欢喜还是恼怒,458系统作为一个系统,才不管这些人类的情感,直接就返回了江楠的意识空间。

很多皇帝对于“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这两句很是不满意,作为皇帝基本都是要求臣民忠君爱国的,这样的言论实在是对皇权的大不敬。

明朝的朱元璋,曾经就是“民起攻之”的一员,可是现在做了皇帝以后,就要求君为臣纲了,不管君如何,君臣有别,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至于清朝的皇帝对此更是零容忍了,本来少数的满人统治多数的汉人就很不容易,整个清朝,大多数时期都是用来防备汉人了,这个思想在大清的明面上是绝对不会允许流传开来的。

不然想想清朝的文字狱送走了多少读书识字之人,清朝时期很多蠢蠢欲动的心也渐渐冷静下来了。

(董仲舒最早提出的“三纲”,其实是为人君,为人夫,为人父,应该以身作则,表现出良好的纲纪。)

董仲舒在心里疯狂的点头,没错,没错,我最初就是这个心思,谁知道后世的儒家弟子这么能搞事情,把我本来的意思搞得面目全非。

宋朝朱熹,松了口气,庆幸这次没提到自己,和董仲舒一样,朱熹也是替后世的儒家弟子背了不少的黑锅。

在儒家,哪怕后来改了,都会被误解为最初人就是这么说的,最初只和最终改变关联,中间删改过程至少在历史中几乎没有什么记载,故而总是被忽略。

就连儒家创始人孔子所言,在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儒家弟子删改之后,不还是被误认为是孔夫子原本的意思吗?

更何况是这种本来就像是被封建王朝君臣、父子、夫妻之间量身打造出来的这些呢。

要是一问后人为什么这么说,他们甚至只会告诉你,孔子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圣人孔子都这么说了,自己身为儒家弟子又怎能冒犯圣人呢。

(儒家最初的孔孟之道,其实还是很有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的。)

儒家弟子面色有些尴尬,天幕要夸就好好夸嘛,怎么还加一个最初。

也就孔夫子在世之时的儒家没什么意见,至于之后的儒家弟子,很多则是思索着变化之处。

秦朝,百家也是趁机拉踩一番,法家的李斯,墨家的弟子等,谁还没点脾气,谁能眼睁睁看着别的学说遥遥领先。

儒家弟子听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多爽,其他诸子百家就有多么的不爽。

眼珠一转,只觉得新的三纲五常确实是比原来的更让人能接受了,不如帮忙宣传一下。

至于之后的皇帝如何看待儒家弟子,是否还要重用这样的儒家弟子,那就不关自己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