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疏是户部的上奏,因此用词乃是臣属,小虎头模仿大臣的语调,念诵起来颇有一些沉稳。
“臣,户部李颖达,启奏陛下,汇禀农政。”
“去岁初冬之时,北方耕作小麦,但因各地战乱刚刚平复缘故,再加上许多地方缺少男丁导致田地荒芜,因此,耕种情况并不算好……”
“经各地上报,户部统计如下:”
“山东道,情况最良好,原因是此道乃陛下龙兴之所,百姓已享受杨氏七八年庇护,不但田地精耕细作,而且连年修建水利,灌溉极佳,阡陌交通,民风也极其稳定,故而全道有九成田地完成了小麦的冬播。”
小虎头念完这一段之后,先是停下来看向杨一笑,问道:“父皇,需要分析吗?”
杨一笑点点头,闭目靠在椅子上假寐,随声道:“你先说说自己的看法,再让弟弟妹妹们也说说,然后你们相互讨论一番,最后再向为父报告结论。”
他说着一停,紧跟着又道:“如果你们的结论正确,为父会做出点评和赞许,如果分析和实际有出入,为父则会跟你们讲解。”
小虎头乖巧答应一声,顺手把奏折先放下。
然后,这孩子一边努力思考一边开口道:“根据奏折这一段禀奏,孩儿分析山东道今年又会是个丰收年,作为我大唐最核心的地方,同时也是咱们杨氏的起家之地,父皇您一直重视山东,而山东的百姓也享受了最好的庇护。”
“虽然奏疏上没有说,但是孩儿要补充一句,现如今山东道的人口已经高达五百万,几乎占据了大唐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就意味着我,我们的国力基础越来越稳固。”
“以上只是其一,孩儿还有其二要说,是什么呢,是田地!”
“现如今山东道的土地,经过连年复垦和开荒已经极其完善,就如户部尚书所奏那般,全境几乎都是精耕细作。”
“因此,田产方面也是整个大唐各地最良好的。”
“去年秋季的时候,父皇带领我们回老家务农,不但是去给皇太爷爷收庄稼,而且也帮着老家百姓干农活。按照父皇的要求,我们一边干活一边留意当地田产,并且进行了统计,作为那一次的课业。”
“经过我们统计,发现泾县的田产已经达到一担半,由于是秋收的高粱,所以并不算是全家产出,酷暑时节的麦子才是最大收获,而泾县的夏麦收成已经超过了三担。”
“一担就是一石,重量折合百斤,也就意味着,泾县的小麦产量已经亩产三百斤。”
小虎头说到这里时,喘口气想要喝水。
立马有一双手掌递过来茶碗,同时轻柔的抚摸小虎头脑门,只见皇后满脸欣慰,轻声鼓励道:“我儿学业不错,为娘十分满意,继续说,别停着,让你父皇好生指教一番……”
小虎头咕咚咕咚牛饮,把一碗茶水全都灌进肚子,然后再次开口,继续分析奏疏。
“现如今,山东道共有二十四个州,是我大唐最大的一个道,也是耕地数量最大的一个道。”
“每个州或有三五县,或有六七个县,由于百姓民生安逸,因此荒田十不存一,哪怕是最小的一个县域,也复耕和开垦出了五十多万亩田地。”
“至于一些大县,则是有一百多万亩,即便是平均计算亩数,每县也接近一百五十万!”
“最主要的是,这数字乃是复耕和开荒的数字,如果加上原有耕地的数量,每个县平均已经超过两百万亩。”
杨一笑听到这里忽然插了一句,问道:“如此情况还有可能继续增长吗?”
小虎头不愧是从小就学习政务,顿时脱口而出做出了回答:“很难,亩数已经到了极限,毕竟县域在设立之初有着上限,而山东道的可耕作田地已经接近上限……”
这孩子说着一停,想了一想再次开口:“哪怕山东百姓继续努力开荒,但是孩儿认为田地亩数很难再增长,原因很简单,已经没有荒地可开了!”
杨一笑不置可否,反而又问了一个问题:“如此情况意味着什么呢?”
小虎头仍旧不显吃力,立马开口进行了回答:“刘伯瘟伯伯教导过,盛世田满乱世荒,眼下我大唐山东道的可耕田地已满,说明这个地方已经有了盛世的迹象,百姓们安居乐业,因此才保证了任何田地都没有荒芜。”
杨一笑点点头,仍旧不置可否:“继续说,还有吗?”
小虎头这次终于开始思考!
整个御书房之中,几乎落针可闻的寂静,妃子们全都屏气凝息,生怕打扰了小虎头思绪,就连一众跟随听课的弟弟妹妹们,这一刻也全都把喘息声音压低放缓,很明显,都怕打乱小虎头的思考。
足足好半晌过去,小虎头才略显迟疑开口:“孩儿想起来,皇太爷爷曾经教导过,固然盛世田满乱世荒,然而盛世也有盛世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人口如果暴涨太快,会不会导致可耕土地无法养民,因此,朝廷便需要对百姓进行迁徙。”
杨一笑还是不置可否,竟然又问出了第四个问题:“那么,孩子你说说,仅以山东道现在的情况而论,咱们需要对百姓进行迁徙吗?”
问题越来越难,循序渐进增加难度。
小虎头再一次陷入沉思。
孩子们也都努力在思考。
作为一群七八岁的孩童,这问题的难度明显让小家伙们感觉吃力,毕竟已经属于国政范畴,哪怕是大臣也得用心思考。
杨一笑静静等着,并不进行点拨。
小虎头终于再次开口……
“孩儿去年按照父皇的要求前往户部学习,因此背诵熟记了土地亩数相关的数字,山东道二十四个州,一百一十六个县域,所有田地加起来的亩数很大,已经超过了两万万亩的上限数字,对于一个道的面积而言,这已经是最大的耕作极限。”
如果根据这个数字推算,确实需要警惕人口问题,因为山东道的丁户已经达到五百万,按照人均计算的话每口竟然只有四亩地……”
“遍数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惯例都是百亩养一男丁,如果以十亩土地作为基数授田,仅仅只能养活一个幼年的小童。”
“因此,王朝授田基本都依据这个进行分授,凡是成年男丁,都得授予百亩,幼童只要出生,就得授予十亩,唯如此,才能养活百姓。”
“然而现在山东道的情况却岌岌可危,百姓人均田亩竟然仅仅只有四十亩地的数量,这是绝对能养活幼童的亩数,但却不足以养活壮年的男丁。”
“所以,所以……”
小虎头迟疑片刻之后,说出了自己的论断:“孩儿认为,山东道应该进行迁徙。”
杨一笑终于满意的点头。
哪怕以他穿越者的后世见识来看,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孩子的优秀,毕竟小虎头从小就接受各种教育,并且每一个教导之人都是这时代的顶级人物,刘伯瘟,宋老生,孙学州,唐青云……
最关键的是,老皇帝以前天天把小虎头带在身边,言传身教之下,教的都是国家大事。
虽然老皇帝并不算是个明君,但是在位二十多年岂能吃白饭,在老爷子的悉心教导之下,小虎头的学识和见识全都远超同龄。
今年才不到九岁的年纪啊,已经能像大臣那般做出国事分析,并且分析的并不算离谱,反而非常符合实际情况。
杨一笑很满意!
顾朝露则是充满了欣喜。
至于在场的其她妃子媳妇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面带羡慕之色,一边向皇后恭喜,一边却又眼巴巴看着杨一笑,很明显,她们也想让自己孩子有点表现的机会。
对于这种情况,杨一笑倒不反对。
他本意就是要借着政务教导孩子,肯定不会对孩子们厚此薄彼。
因此,他声音温和的开口道:“小虎头成绩不错,刚才的论证非常优秀,为父比较满意,准许你歇一歇。”
“接下来,换成天赐,你是家中老二,有辅助兄长之责,所以你继续念诵奏疏,朕会依据内容而定或是提出问题或是直接予以教导……”
“现在,开始吧!”
在他的示意之下,小天赐走到跟前,当这孩子拿起奏疏的时候,御书房里最紧张的反而不是孩子自己,而是唐绣娘,满脸又是期待又是忐忑。
期待是因为想要孩子回答的好!
忐忑则是担心孩子回答的过于好!
毕竟天赐只是家中老二,嫡长子永远是小虎头,如果老二表现太过优秀的话,可能会引起皇后顾朝露的警惕。
……
【最近情节以铺垫为主,用教导孩子的视角,看似是在教导孩子,实则是为了铺垫过渡剧情,否则一直写大唐不断暴涨腾飞,会显得像流水账一般既不合理也没韵味。】
【种田发展,稳步变强,我知道,很多朋友最喜欢看这种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