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呼呼呼....”

六合大枪撕裂空气在院子中舞出一道道残影,聋老头颔首微笑,待郭向北收功赞道:“功夫都没落下,进步很大,不错,就是要这样持之以恒。月棍年刀一辈子枪,除非你练入化劲,否则不能停歇。”

“师父我知道,现在已经形成习惯了,每天不练一遍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得到师父赞扬郭向北很高兴,随师父回到他院中放好枪,却见师父从房中拿着一本书出来递给他,道:

“这本《周天穴位详解》是我当年游走江湖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你拿去好好看,一定要把所有穴位都记下来,等你记的混瓜烂熟我再教你针炙之法。这本书我看了几十年,每次再看都有不同理解,是本奇书。”

郭向北接书,发现磨损的比较厉害,后面还少了几页。他翻看了一下,全是古文绘图和标注解释。

正想问,却听师父叹息:“我拿到时就少了几页,是关于奇经八脉隐穴之说,可惜了。你看到后面就明白了。”

郭向北点点头:“行,我一定认真学习。一会您过来吃早饭,吃完早饭就和我们一起去我爷爷那边吧?”

聋老头摆摆手:“中午我自己弄点一吃,晚上再过去。”

郭向北也不勉强,师父这人特别犟,晚上能过去已经很不错了。

“那成,中午饭我到时候送过来,您就别弄了。我们估计已经熬好了浆糊,我先把对联都贴上。”

今年家里的对联是赵冬梅专门请辖区一位文化系统退休的蔺老写的,力透纸背的毛笔字就是郭向北这种不懂行的,看上去也特别有感。

“友芳卫倩你俩帮着刷浆糊就行,贴对联让向北来,记住了,这种事要让家里男人来。”

见李卫倩要把对联贴上去,赵冬梅赶紧制止。

李卫倩闻言吐了一下舌头,将对联递给郭向北:“以后家里贴对联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郭向北笑呵呵接过,他不知道赵冬梅说的这个规矩从何而来,但是仔细想想,好像贴对联的确很少见女人贴的。

他举起对联,让两人在后面看着有没有贴直,院内十四间房子齐齐贴了遍,最后一幅明显宽了几寸的贴在大门上。

从大门外往里看,大红的对联衬托下,年味一下子就有了。

“哟,这么早就贴上了。新年好啊!”

一个额头铮亮的遛弯大爷正好走到门口,见到郭向北从凳子上跳下来,双手打了个恭笑道。

“大爷新年好!”

郭向北赶紧双手做恭还礼。

大爷走近几步,看着对联啧啧道:“一看就是二胡同蔺老的手笔,门迎百福春光好,户纳千祥喜气多。好字,好寓意!”

郭向北笑道:“一眼能看出来是谁写的,您也是个行家啊。”

“行家可不敢当,凑合着能看过眼去,比不上蔺老,他在咱们这一片算是这个!”

大爷说着伸出个大拇指,接着手指头一遍,伸出无名指笑道:“我呀,是这个。”

郭向北见他有意思,笑着捧哏:“排名第五,那也了不得啊。我得赶紧和您提前约一下,明年的对联就拜托您老了。”

“成啊!能挂您家大门上那是光荣,不见笑的话这活我接了,到时候我亲自给您家过来。”

郭向北一听这话感觉有些不对劲,正准备问时那大爷却一拱手道了声“回见”就转身走了。

回到家把这事和大爷样貌给赵冬梅一说,赵冬梅立马就知道是谁。

“是他啊,那是个八旗后人,叫黄麒,别人都叫他黄四。书法在这一片挺有名,以前在故宫博物馆做过事,好像对古董挺有研究的,后来因为身份问题被辞退,家里也被抄了。这两年政策好了些,又开始变得活道了。我刚上班那会他因为倒卖古董被抓,他儿子跑来说那古董是自己家传下来的,家里实在没法过了才卖出去,我见他可怜就说了句好话。正好派出所来调查的周所长也算认识,就教育了一顿放了。那人还挺客气,跑来街道办谢了我几回,一来二去就熟悉了,街道办有啥活动都挺积极。估计是知道我住这里才和你说话。没事,大不了明年家里对联就贴他的,不算亏。”

郭向北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笑了笑也没当回事。

“哎哟,你们可算过来了。不是说不要那东西吗,怎么还拿这么多过来?柱子快帮忙。”

郭向北一家五口提着东西刚到门口,大嫂李园园就赶紧迎了出来,一边说道,一边叫柱子几个小孩帮忙提东西。

本来凌友芳不想过来,赵冬梅一句“都是一家人有啥见外的”她就扭扭捏捏跟着一起过来了。

这边院子她和李卫倩只来过一两次,但是和家里人也都挺熟悉,见过爷爷奶奶后,和李卫倩便开始帮大妈二妈和三个嫂嫂去打下手。

“向北,卫红,来做爷爷奶奶旁边。”

看到孙子和孙媳妇进来,奶奶急忙招呼,郭向北见他们穿着自己买的貂皮大衣,诧异的看了身边大哥一眼。

大哥郭伟良会意,小声在他耳边道:“嘴上说不穿,我们一鼓动就穿上了,瞧瞧多乐呵。”

郭向北一听心里乐呵,老小孩老小孩,还真要哄一哄才行啊。

“爷爷奶奶,新年好!祝你们二老身体健康,事事如意。”

他嘴里说着喜庆话,和李卫红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

“快起来,快起来,明天才拜年,你们现在磕个什么头啊。”

奶奶赶紧把李卫红扶了起来,埋怨道:“你怀着身子呢,小心点。”

“奶奶我没事。向北说了,新媳妇进门第一年,早磕头吉利,我们这是讨个彩头。”

一大家子人闻言哈哈大笑,柱着一大群小孩跑了进来,见到祖爷爷祖奶奶分别拿出一个大红包递给小妈,顿时眼睛都直了。

郭向北哈哈笑道:“看什么呢,赶紧磕头啊,不磕头可是没红包拿的。”

一帮子小家伙哗啦啦一下子全挤了进来,柱子带头下跪,小家伙们齐声叫着:“给祖爷爷祖奶奶拜年咯!”

还有两个小家伙没挤进来,急的直接在门外面跪下来磕头,看的一群大人哈哈大笑。

“向北,往年都是年夜饭过后才拜年给压岁钱,你今个这样一变,以后可就不好改了。”

三哥郭伟明刚说完,二伯就瞪了他一眼,“哪有那么多规矩,都是年三十,拜年就的给压岁钱才是规矩,早晚都一样,没那么多说道。”

奶奶笑呵呵点头赞同:“老二说的对,拜年就得给压岁钱。”说着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一叠崭新的五毛钱,一人一张给一群重孙子重孙女,还有重外孙重外孙女发了下去。

柱子一群人拿了钱不走,眼睛看着爷爷和二爷爷就准备继续拜年,大哥郭伟明起身准备赶人,大伯笑呵呵道:“算了,让他们先拜吧。”

一群孩子当即跪在地上给他拜年,每个人又得到五毛钱红包。接着是给郭伟良、郭伟京、郭伟明、四姑父张子中、五姑父袁永明拜年。

很快到了郭向北,李卫红从随身包里掏出一叠崭新的大团结,一人一张,顿时吓了众人一跳,柱子几人都不去接。今年五毛钱压岁钱已经比往年两毛翻了一番多,十块钱的压岁钱听都没听说过,哪里敢伸手。

郭向北笑着解释道:“我这不是坏规矩啊,这么多年头一回给柱子他们发红包,算是补上以前的,就这一回,等明年肯定和大家都一样。”

爷爷叹了口气,点头道:“这是你们小爸的心意,接着吧,以后可要记得好好对他。”

柱子赶紧说道:“祖爷爷,我们知道了。”

一群孩子接过钱,满脸激动撒丫子跑出去找几个奶奶妈妈姑姑去拜年。

四姐夫张子中今年好事连连,当了正处级领导又分了房子,知道郭向北一些事情,凑过来问道:“机械厂提格,你这次动没动?”

郭向北摇头:“这我还真不知道,昨天才回家,厂里还没去。”

大伯插话道:“厂里就刘书记和鲁厂长提了,科室机构和其他人都没动。听说这次动静比较大,有调离的也有调进来的。不过和普通工人没关系,都是中高层领导。甚至还有传闻说上面要派军代表,反正各种消息满天飞,具体的又没一个人说的上来。”

听到“军代表”三个字,郭向北眼神一动,心里已经有数了,应该是他当时对那位大佬的建议被提上了日程,看来上面对自己的建议还是蛮重视的......

想了想问道:“大伯,是不是有人担心上面派了军代表下来机械厂会走回头路?”

大伯点了点头,点上一根烟抽了两口道:“这几个月厂里变化大家都看在眼睛,年底发的年货比过去几年都多。眼看这日子一天天变好,心里都鼓着一股子劲,要是真走回头路,这股子劲恐怕一下子就泄了。”

二哥郭伟京道:“军代表这事一传出来,大家都有些慌,我听说一些领导都开始活动想调出去。厂里不少老工人准备写联名信给上面建议,还是鲁厂长拍着胸脯保证现在的一切不会变才压了下去。摩托车厂那边还说要是上面派军代表下来,他们就不同意兼并,反正现在大家心里都没底。”

郭向北点点头,“放心,十一届三中全会刚结束,国家想要改开的政策已经明确,轻易不会走回头路。就是派军代表也不是你们想的那样。把心放肚子里,好好过年,等过了年一切都明朗了。”

众人听出他话里有话,不过也没多问,二伯笑呵呵将话题转到今年单位的年货上:“今年厂里从几个养殖厂定了三万多斤猪肉,每人三斤,还有一袋面粉一壶油,可把其他单位羡慕坏了。现在机械厂可是香饽饽,想进来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大哥郭伟良得意道:“我们厂也不差,肉虽然没有,鸡蛋、糖果、面粉还有一筐橘子,可把大家乐坏了。我们许厂长说了,明年扩厂年货翻倍,想进我们单位的人都快把厂长门槛踏平了。对了向北,许厂长是不是还给了你一份年货?”

“给我年货?我又不是你们单位的,他给我干嘛?”郭向北转头看向李卫红,李卫红点头笑道:“是给了一份,连同友芳的找了一辆板车才拉回来,就放前院里。玩具厂也多给了一份,还有他们厂今年出口玩具给了几套,都在前院放着呢,我差点把这事给忘了。”

犹豫了一下,她继续道:“还有毛毯厂,南方机械厂,哈市那个化工厂和松岭林场的沈厂长都让人送来了年货。我们不要,人家硬是抬进院子,都放着前院,准备等你回来再处理,一下子给忘了。”

三哥郭伟明一脸羡慕笑道:“好家伙,送这么多东西你家都能开个年货铺子了。”

众人哈哈大笑,郭向北笑着摇头:“都是人家心意,收就收吧,赶明赶紧给大家分了,你们也别拒绝,东西太多吃不了就坏了,浪费。”

门旁边突然伸出一个小脑袋,是四姐家的小女儿张慧美,一脸惊喜问道:“小舅妈,都有什么玩具啊?”

四姐夫张子中捂脸:“你这丫头,怎么老喜欢偷听大人说话?”

李卫红笑着起身,拉起她手笑道:“这丫头机灵,我带她和柱子他们过去把玩具找出来,大过年让他们也开心玩一回。”

四姐夫急忙起身叫自己媳妇跟着,开玩笑,路上还有积雪,万一让李卫红摔着,可就事大了。

过年确实很热闹,爷爷奶奶穿着一身貂,喜气洋洋被一帮子儿子孙子围着说话。没多久,一群小家伙抱着玩具跑了回来,彻底在院子里撒欢。

中午先是给师父送了饭,回来吃过饭后,郭向北让柱子拿来他以前的课本,一边陪着爷爷奶奶说话,一遍翻看。

“向北,你看这个干啥?”

大嫂好奇问了一嘴,郭向北把自己准备抽时间给一群小家伙补课的事说了一遍。

“好事,这是大好事。”奶奶第一个肯定,她是老郭家第一个有识字的人,当丫鬟开始跟着小姐识字,知道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区别。所以对孩子的教育看的很重,丈夫大字不识一个,三个儿子却没一个文盲,最次的都是小学毕业,更是教育出郭向北父亲这个大学生。

大嫂当即表态:“是好事,柱子皮糙肉厚,该打就打,别留手。”

其他人纷纷赞同,连搬出去的四姐夫两口子也表示要把两个女儿送过来。

郭向北笑道:“大家放心,我地教孩子学习还是有一手的,用不了多久你们就能看到效果。”

除夕夜,鞭炮在整个四九城响个不停,老郭家一众儿女围着爷爷奶奶和聋老头热热闹闹过了个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