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升顺着城门的方向看过去,此时天色已晚,看不真切,不过炮弹的确穿透不过去,好像被什么挡住了,刘升可不会作死的上前观察。
宋军的弓弩可不是摆设。
刘升在思索,若是对着城墙轰,需要多少火药和时间,才能炸开一条道来。
对着鲁岩道:“这太原城墙何时修缮?厚多少米?”
鲁岩不动声色道:“五年前经略西夏时,全面修缮过,高十米,四米宽,与其他城墙不同,外切砖石起架构,里面都是碎石混着黄泥糯米,几乎成一体。
刘升犯难了,下意识的摸着下巴开始思考。
时间,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因为粮食问题,起兵有些仓促。
若是不能迅速占领山西,种师道回师会给他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
当初种师道与童贯汇合磨磨蹭蹭在路上走了六七天。
但刘升攻破雁门的消息,折可求必然已经传与宋京师,若是宋国朝堂命令种师道回援,这期间至少得有四天。
而种师道率领轻骑回援,估计两天不到就能赶回来。
而刘升占领雁门和赶路,已经用了两天,现在刘升只有四天的时间,去占领山西。
种师道的重骑,连契丹人都不愿与之争锋。
若是被围堵在太原,刘升也没什么信心用几门火炮挡住种师道。
而现在,凭借太原的城防,刘升就是把炮打废了,也不一定能轰破城墙。
毕竟外层砖石里面全是石头,这质地太硬。
最重要的是四城门都被堵死,刘升若是执意轰开一条道路。
里面的守军,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在折可求和种道的带领下,与刘升死战。
成建制的对冲刘升自然不怕,若是他们化整为零,在城中与刘升打巷战,搞偷袭,那就很麻烦了,大火炮机动性不行,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伤亡。
这和刘升的战略意图不符,至少刘升不愿意拿士兵的生命去换一守不住的城。
在太原拼的太惨,那他的南征也就到此结束,待种师道回师时,说不得连自己的基本盘都保不住。
思索了一会,刘升似又想到什么,兴奋的对炮兵说道:“四个城门都轰一遍,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堵死了所有的进出口。”
又转过身对着索拉卡道:“你的伤势如何?”
索拉卡知道刘升这是要用自己,甩了甩臂膀道:“谢大王关心,已无大碍。”
刘升有些哭笑不得,自从种道称呼大王后,身边的人也在慢慢改口。
不去理会这些,刘升拍了拍索拉卡的肩膀道:“我要你连夜赶回雁门,天亮之前带一万兵卒过来。
告诫王廖,速度修缮城门,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索拉卡从不质疑刘升,和鲁岩一样,听到命令后,转身骑马就走。
鲁岩却开口道:“大王是想绕过太原?”
刘升点点头道:“不错。”
“至少要占领娘子关,黄泽关和上党,至于临汾可取可不取,总之不能把时间耗在太原。”
又笑道:“种道和折可求,哪个大聪明想出来的主意,把四个城门封起来,他们倒是安全了,也守住了太原。
可太原又不是雁门那种以衡山山脉为主,守住一个城就彻底守住南下的防线。
堵死城门,那么城池存在的意义也就没了,城池的主要作用就是竖立交通道路上的一座座要塞。
要想通过这条道路必须攻破要塞,若是绕过去,极易被断了后勤,援军来袭,很可能会被前后夹击。
但他们把四个城门都堵死了,意味着短时间内,根本打不开城门。
这就好比自腌了,公开自己的无害声明。
刘升完全可以趁着天黑,让索拉卡带领云州新练的兵卒,来壮声势,真正的可站之兵,直接南下。
而后面的城池,由于他们的消息不流通,只以为刘升被挡在了太原,对刘升完全没有防备。
......
此时刘升在守军眼中就好像一个气急败坏的人,在四个城门不停的炮击。
试图找到他们的漏洞,守军齐声笑骂道:“刘升你这个认贼作父的卖国贼,有本事真刀真枪和老子们干上一场,就算死,我也认你是条汉子。”
躲在远处用.....”
话还没说完,回应他们的是一轮齐射。
经过大量的实践,和刘升教导的方法,虽然炮兵还不会测算弹道,当然刘升也不会。
但火药的量,是固定的,弹丸的重量也大差不差。
所以多少角度,能打多远,心中都有数,差也不会差到哪里。
这种激将法,太过简陋,刘升的做法也很简单,火炮发射的弹丸,就是刘升的回骂。
两轮齐射后,城楼成了一片废墟,人影也不见几个。
刘升在每个城门前留下三门火炮,每隔半个时辰,就往太原城打两轮,告诉他们,我刘升还在。
.....
经过一天行军的刘升部,摸黑分成两部,一部分前往东南上党,一部分东进阳泉....
至于临汾盆地,刘升直接放弃了,那地方,虽然富硕,但无天险可守,现在去不仅浪费时间兵力,宋国若是回师他还得回撤,这次他占领的地盘太大了,以整个晋西北,吞下晋北,晋中,和晋东南,至于晋南实在是没实力,既然吞不下,不如直接占领主要的关隘,等腾出手在攻临汾。
刘升的行军不是很快,由于天黑,和为了隐蔽,也未曾点火把,走的也很安静。
只留几百人的炮兵和十五门巨炮在迷惑着太原守军。
此时的山西还没有正儿八经的路,多是一些小路,险峻异常,一路靠着马拉人抗,硬是将十几门巨炮,拽到了目的地,
而整个山西地界,所有的兵力几乎被抽调的干净,守军几乎不见,加上刘升一路伪装成宋溃败的军队,几乎每个县城都能骗开城门。
行至上党,鲜有抵抗至,至于骗不开的直接火炮开路。
短短两日间,除了太原,刘升基本实现了自己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