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开元十八年(730年),许仙和梨涡走出那座参天的石门,重临人间。

此时距离他们消失于君山洞庭,进入上古云梦泽秘境已过去了五年。

五年的时间足以发生许多事情,改变许多事情。

四年前,公孙佳人重新出关,到君山洞庭寻找故人丹丘子,无果,惆怅离去。

三年前,公孙佳人融贯《黄帝真经》、符箓、剑道、舞道,更上一层楼,自觉可敌圣女伽蓝,于是向魔教圣女下书邀战,伽蓝不应。

公孙佳人心气难平,堵魔教山门,一连三十日,连败连杀魔教年轻修士,魔教圣后不得已之下,只得告知圣女伽蓝已然失踪两年,上至魔教圣主圣后,下至外门教众,魔教无人知伽蓝去向,无人能联系上圣女。

堂堂魔教圣女,登顶年轻一辈第一人的存在,竟然失踪,修行天下一片哗然。

而公孙佳人联想到同样两年里销声匿迹,连上清派都无法找到其任何行踪音讯的丹丘子,若有所悟,又若有所失。

公孙佳人离开了魔教山门,仗剑游历四方。

道门剑绝的足迹远及戈壁大漠、雪山草原、海天蓬莱、天竺恒河……

她既砥砺修行,积累着窥天的底蕴,也在寻找着心上的故人。

当年一气之下没有告别便下了峨眉,没想到这么多年竟再也没有见到那张平静淡然的面容。

丹丘子,你在哪里呢?

你还好吗?

你还记得你的道友公孙佳人吗?

我好后悔,早知道当年就不和你置气了,至少至少,我应该和你好好告个别的。

……

公孙佳人就这样漫游四方,怀着渺茫的希望,做着无望的寻找。

而圣女伽蓝失踪了两年、三年、四年、五年……

如果不是圣女的魂灯还正常亮着,魔教众人都要以为伽蓝已经被什么大修行者暗杀了。

尽管如此,魔教也是人心惶惶,许多人认为圣女肯定是被囚禁或困在了某处绝地。

更有数位野心勃勃的魔教长老公开联合,向圣后、圣主提出建议:为了圣教的稳定和大局,希望圣后从圣教年轻一辈中再收一位弟子,培养为候补圣女,以防不测。

为稳定人心,一年前,也就是圣女伽蓝失踪的第四年,窥天巅峰的圣后不得不付出惨痛代价,祭祀大魔神,问询伽蓝消息。

大魔神的回答只有两个字:“无恙!”

圣后听闻,明显长松了口气,再问:“教中人心动摇,伽蓝何时可以归来?”

无所不能的大魔神面色奇怪,声音平静道:“神说什么时候回来,她便什么时候回来。”

圣后一愣,然后瞬间反应了过来,神情激动道:“您是说,本代圣女伽蓝和神明在一起?”

大魔神轻轻点了点头。

圣后追问道:“请问是哪尊神明?”

大魔神的面色更奇怪了,声音却威严冷酷道:“神明之下皆蝼蚁。尔等不可妄议神明,总之对当代圣女不是坏事。”

然后大魔神就消失了。

这神谕传开,魔教浮动的人心立刻稳定了下来,甚至比圣女失踪前还要群情振奋。那几个想把自家后辈推给圣后做“候补圣女”的长老,更是再不敢提及此事。

开玩笑,圣女伽蓝之前已经是年轻一辈第一人了,这几年她要是一直跟神明在一起,那等她回来还不知道有多么强呢!

何况她背后还多了一尊神明做靠山,谁敢得罪!

魔教长老哪一个不是人精?

看大魔神那有点忌讳遮掩的回答,就可以想见圣女伽蓝跟随的神明至少是与强横的大魔神同级别的存在。

有这样强大的神明支持,怕是只有活腻了,才会去找圣女伽蓝的不痛快吧。

魔教的消息传出后,修行天下一时沸腾,议论纷纷,而剑圣公孙衍立时心下了然,已确认了上清派丹丘子果真是合一境的当世神明,而且还是很强的当世神明,心下悚然。

这世间实际有三座天下,凡人天下、修行天下和神只天下。

凡人天下和修行天下相傍相依,沟联甚深,凡人中或有缘入了修行,或虽未修行但权势滔天依附于修行宗门,正统三教与魔教左道争权夺利、逐鹿天下,以凡人为棋子,以天下为饵食,征伐数百年而不休。

然而窥天之下的修行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更加强大、寿元更长久些的凡人而已。

只有到了窥天,才至于有了部分呼风唤雨的半神威能。

若非鏖杀夭折,窥天强者寿数普遍在百岁以上,而至于合一境,已经是神通无量的大宗师、养生主,寿数两百岁都很正常。

窥天之境,因已有半神威能,所以窥天强者可以祭祀唤神,或聆神谕,或请神助战,故窥天之境,方可称为真正之大修行者。

而香火神只但凡信仰不灭,信徒有存,寿元便无尽,信众越多,神威越强。

故神只天下的诸神只在意两件事情:保护信众,扩张神道。或许还可以加上一件事情——那就是征伐异教。

香火神只的寿元无尽,神权神威各异,诸神的力量于凡人而言又太过强大,一旦在凡人天下爆发神战则是毁天灭地的旷世大劫,必然殃及诸神信徒。

况又有帝剑镇压清算,因此香火诸神曾共约,神的真身只可居于秘境结界或高天深海,不以真身入凡人天下,不可于人间为神战,否则诸神共击之。

便是窥天的大修行者请神,请来的也不过是神之化身而已。

然而这个约定并不适用于合一境的至强修行者,虽然合一境的大宗师可逆天伐神,堪称神明在世,而且他们几乎在死前都会提前布局,在死后都会成为新的香火神只,但他们在死前依然是人类,并非真的神只,自然不受诸神盟约所制。

然而合一境的大宗师又太过强大,又可以横行天下无忌,因此修行天下的大宗门倒又不是香火神只们的走狗鹰犬,而是共依共存的关系。

公孙衍深思之下,也会不时感叹这一切真是天行有常,各留余地。

神只天下实力最强大,却受制于凡人信徒和大威帝剑。

修行天下只要窥天就有望成就当世神明,一旦合一则可征伐香火神只,合一境的大宗师又可布局死后成为新的香火神只,因此修行天下窥天之上的大修行者反而很少入凡人天下,只是埋头修行。

窥天之下的修行者又未能引动大范围的天地元气,还称不上神仙,不能敌凡人天下的千骑万军。

凡人天下看似最弱,但下有庶民万万,可塑神只神权神威,中有精兵强将十数百万,可堆杀窥天之下修士,上有大威帝剑可持之伐神斩逆。

凡人天下、修行天下和神只天下三座天下有所沟联,又互相制衡约束,形成了完美的长存之理。

合一境的当世大宗师地位最是尊荣,修行天下真正的底蕴便是大宗门各自坐镇的合一境强者。

魔教之所以一直垫底,被正统三教踩踏,除了魔教乖僻邪谬,另一个原因就是魔教每一代坐镇底蕴的合一境大宗师都只有一位,有时候甚至没有,而儒家、道门、佛宗每一家每一代留驻世间的至强大宗师都从未少于两位。

当今之时,儒家有两位大宗师、道门有四位大宗师、佛宗有三位大宗师,魔教只有一位大宗师,因此儒佛联合魔教共计六位大宗师,尚能抑制道门的四位大宗师。

剑圣公孙衍已知上清派丹丘子是新的大宗师,但他又和魔教圣女亲密,那么丹丘子的立场就能决定整个修行天下的大势。

丹丘子若支持圣女伽蓝,扶持魔教,那数百年来底蕴单薄、势弱垫底的魔教便会在当代第一次拥有两位大宗师坐镇,能真正与三教在当代差不多平起平坐,不至于明显底气不足。

丹丘子若认同上清派的嫡传身份,那么道门将同时拥有五位大宗师,以五对六,即使儒佛魔三教联合,团结一心的道门也完全能硬抗心思不齐的三教。

何况丹丘子还那么年轻,还能活差不多两百年。

公孙衍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只要丹丘子认同自己的道门身份,那接下来的两百年时光都会是道门极端鼎盛辉煌的时代!

公孙衍自是明白事情的轻重,他于是亲自去见了道门当代掌教真人,两人一起拜会了四位道门大宗师,禀明了丹丘子的情况。

四位当世道门合一境强者又惊又喜,六人一起有了一番谋划和安排。

就是在这种道魔各怀心思、暗流涌动的微妙形势下,许仙带着圣女伽蓝重新回到了人间。

……

从洞庭湖畔登岸,圣女伽蓝立即通过秘密渠道联系了魔教,然后告假离开自家公子,返回魔教山门。

许仙则独自去了附近安陆城,因为李十二就在安陆城。

开元十五年(727年),李十二在安陆城结了婚,更准确地说,李十二入赘了安陆许家。

李十二的妻子,是一名叫许宛的女子,这可不是一名普通女子,而是当时已故的一名宰相的孙女。

这位宰相名叫许圉师,是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一个宰相,虽然已经去世了,但安陆许家的家族势力依然很大。

许仙没有想到心高气傲的李十二会甘愿入赘,要知道,入赘的男人是很被人看不起的,即使是地痞流氓之辈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愿意入赘别家。

然而李十二却入赘许家,成了一位赘婿。

其实最早的赘婿可以追溯至周朝。《周礼·地官·小司徒》中谈到,当时“媒氏”(也就是常说的媒婆)有人口和婚姻登记的职责:“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其中,“娶妻”“判妻”都是通俗意义上男子三媒六聘的聘娶婚,而另一类“入子”,则是指赘婿婚。

“太公望少为人婿,老而见弃,屠牛于朝歌,货于棘津,钓于磻溪。”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在前半生颠沛流离,迫于生计,便曾入赘成为“人婿”。

那是怎样一幅光景呢?那就是连老人见了都嫌弃!过着如过街老鼠一般的日子。

然而,苦尽并不甘来。《战国策·秦策》中记载:“太公望,齐之逐夫”。《说苑·尊贤》也有相似的说法:“故老妇之出夫。”

最后姜太公被扫地出门,流落市井,做过屠夫、门童、渔夫,直到七十岁被周文王重用,才迎来人生的第二春。

“逐夫”“出夫”是周朝赘婿的共同命运。年老色衰的赘婿们,因为家中没有地位,被妻子嫌弃,只落得个无家可归的地步。

至秦汉,赘婿之风尤盛不衰。

商鞅变法时列出律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男子一旦成年,便要分家,否则要征收双倍的赋税。

有钱人家还好说,只需要给一笔钱,让儿子自立门户。没钱的成年男子,就只能自寻出路。

不想交重税,又没钱娶老婆,怎么办呢?这时,一条康庄大道摆在他们的面前——入赘。贾谊在《治安策》中说道:“家贫子壮则出赘”。

一旦入赘,赘婿的标签就印刻在这些男子的命运里,如影随形,一辈子难以翻身,甚至殃及后代。赘婿非但不是攀龙附凤的代名词,还是奇耻大辱。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派五十万大军出征岭南,首当其冲的就是赘婿。他们与流民、犯人,均属于下等人。

汉朝的情况也一样。《汉书·贡禹传》载,汉文帝时,赘婿“不得为吏”,并会被政府在户籍档案里标注一笔,成为无法被抹去的经历。天汉四年,汉武帝派李广利组织了一支由“七科谪”和勇士组成的军队进攻大宛,讨伐匈奴。

所谓“七科谪”,便是社会中地位最低的七类人:吏有罪(官吏)、亡命(杀人犯)、赘婿、贾人、故有市籍(曾做过商人)、父母有市籍、大父母有市籍。这些人往往在军中充当苦役与奴隶,也是敌人最先开刀的人。赘婿妥妥地在其列。

至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武则天尊为女皇豢养男宠,上官婉儿风流韵事不断……女子地位极大提升,又受西域风俗影响,“嫁娶无礼,尊卑无次,妇言是用,男位居下”,赘婿的卑下之境有所好转。

按唐律:“婚嫁之法,男先就女舍,三年役力,因得亲迎其归。役日已满,女家分财物,夫妻同车而载,鼓舞共归。”在唐朝,赘婿三年劳作期限一满,便可以在女方家里分得财产,另立门户,也可入仕。

但是,无论如何,入赘为赘婿都是一件极其不光彩的事情。

然而李十二已无法可想,他于开元十二年(724年)出蜀行游干谒,怀着雄心壮志,意气风发,却屡遭闭门羹及不待见。

商贾之子的身份让他先天就弱于人,往往李十二千辛万苦、花费钱财投递到贵人门下的诗书甚至都没有被翻阅或读完便弃置一旁。

而且三年时间过去,李十二发现自己快没钱了。

父亲李客过世后,李十二分到一小部分家产,本已足够他衣食无忧。

只是李十二鲜衣怒马,花天酒地,一掷千金惯了,何况干谒需贿贵人幕僚亲眷,因此,开元十二年(727年)过惯了富贵生活的李十二进入了贫困潦倒的艰难时候。

于是,当李十二景仰有加的夫子孟浩然为这位青年俊才做媒入赘安陆许家时,李十二了解过对方家世,又打听过那位叫许宛的女子的品行后,便答应了下来。

其实最打动李十二的是许家是宰相门第,在士族、官员中的关系和影响力都还在,而且许家也欣赏李十二的才华,支持他入仕,因此一心求官济世的李十二决定放下一点自己的骄傲和尊严。

李十二入赘许家,与妻子许宛也算情投意合,很快便生下了一儿一女。

……

“元兄,这是我儿伯禽,小名明月奴,这是小女儿,名平阳。”

安陆许家的宅院里,李十二面对突然来访的高道故人,真是喜出望外,赶紧让夫人安排了宴席,席间和许仙热情介绍蹒跚而行的两岁儿子和尚在奶娘怀中一岁不到的小女儿道。

“几年不见,李兄已是儿女双全,倒是凑了一个大大的‘好’字。”许仙见李十二虽是赘婿,但其妻子许氏对李十二甚是依顺爱慕,秋波婉转始终停留在李十二身上,便也放下心来,为好友感到高兴道。

“我等凡俗中人,却是不能和元兄修道成仙相比的。”李十二也很是欣慰,边闲聊边举起酒杯道,“自来到安陆,我的访客甚少,但有元兄这等贵客,其他人便是都不来也无甚关系!”

李十二明显是对入赘后被圈中人嫌弃耿耿于怀,委婉表达了下不满。

许仙淡淡一笑,也举起酒杯,道:“李兄这话,倒是把我架火上,让我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个遍。”

“哈哈哈哈,我又口无遮拦了。”李十二瞥了一眼身边以眼神示意自己的爱妻许氏,轻轻拍了拍她桌上的小手,安抚道,“娘子勿忧,元兄知我性情,不会真介意我信口胡嗨的。”

兰心蕙质的许氏见李十二如此不避讳,又见这位上清派嫡传高道丹丘子持杯静立,面色如常,瞬间便明白了这是自家相公真正的好友,便放下心来。

李十二转头与许仙碰杯,高呼道:“元兄喜乐,饮甚。”

许仙也回道:“李兄如意,饮甚。”

两人对视一眼,一饮而尽。

……

酒逢知己千杯少,何况门庭冷落的李十二本就好饮。

一杯一杯复一杯,一壶一壶复一壶。

“娘子,为夫干谒求仕,常不在家中,累您一人操劳持家,又照顾明月奴和平阳他们,无怨不怒,为夫心中甚幸,亦心中甚愧。”

在妻子有点担忧的目光中,喝得有点大了的李十二真情流露,温柔看着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的许氏,缓缓吟诵道:“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太常妻,说的是东汉时有一个掌管天子礼乐祭祀的太常叫周泽,他这个人嗜酒如命,常常不归家。

至于“李白妇”,指的自然是许氏。

唐时熟人好友多以排行相称,李十二在家中排行十二,故许仙一直称他为李十二。

而李十二的真名即为李白,字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