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许仙介绍三个看家护院的神兽认识后,就不再管祂们,回到了三楼主卧。

凌晨四点半,正值黎明最寒冷黑暗的时候,许仙站在窗前,看着魔都广袤无垠的黑夜发呆。

今夜再见叶玥大人,许仙的心情本来挺好的。只是这么多年后,又见到了已成神只海神娘娘的林默,许仙的情绪终究寥落。

许仙与林默相识于宋赵匡义统治时期,早于偶遇欧阳修,离陪苏轼去黄州也早一百多年,那时候世间也还没有白素贞这个人。

彼时许仙孑然一身,寡淡冷漠,游历世间,在海边一个风景如画的岛屿上落脚,开了个小私塾给渔家子弟们识字讲经。

湄洲岛不算很大,几个小渔村加起来也就两三百户人家,其中识得文字的人更是稀少,而林家便是识得文字的,偶尔有所往来,许仙便认识了林家的女儿林默。

其实林默很有名又很活泼好动,长居湄洲岛上的人想不认识她也有点难。

林默有名开始时是因为她的家世和姿容。

林默出生于仕宦之家,是福建晋代晋安郡王林禄的二十二世孙女,宋朝莆田九牧林家后裔,是当地的望族。

何谓九牧林氏?宋初赵匡胤时,林氏鼎盛,有九子先后为知州(相当于省长兼省委书记)牧守一方,世称“九牧林氏”。

林默的父亲林惟悫虽然未曾中第为官,但是在湄洲岛上也是名门大户了,素有善名,林默作为林家长姐,兼且自小聪颖异常,又长得清秀可人,自然名声便传了出去。

而且林默跟一般闺阁女子不同,她父母笃信佛宗,林默少时又受了佛门高人指点,言称此女自有造化,因此林惟悫对长女并不很约束。

林默少时逢到天灾便常陪着父母施粥救济受灾渔民,长大后又活泼好动,带着个贴身丫鬟在岛上到处跑,到十六岁时倒是已经把湄洲岛各个渔村走了好几遍了,跟不少渔民都算熟的。

其时赵家刚谋篡了后周柴氏的江山不久。可毕竟皇位来得不正,赵匡胤想到的办法,就是借用道教的影响力,大肆宣扬赵家天下是君权神授的。继位的赵匡义的皇权正当性也在“斧声烛影”的阴影里晦暗不明,因此也借了“金匮之盟”和道教帝君的名头。而两位皇帝又执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可予权以丘八”的国策。

因此宋朝道教和儒教地位尊崇,释教不彰。

释教走不通朝廷上层路线,便换了民间开花的策略,在神州遍地撒网广收门徒。

观音也是在沿海到处显灵,寻找有钱有势或识字有慧根的,各种点化俗家弟子,每人教了几招就打发了,就跟做风险投资一样。

林默便是如此做了观音上千徒弟中的一个。

彼时十六岁的林默初学释教神通几年,如见天书,懵懵懂懂,不得其意,还没有后来那种神异的表现。

而她出身望族,又没有什么娇气和架子,且好奇好学,和岛上的渔民们混得熟悉了,跟渔民学了许多海上的经验知识。知道谁家有困难,林默也会主动相助,因此全岛的老老少少和未婚男青年都很喜欢这个美丽飒爽的林家小娘子。

但是林家毕竟是名门望族,真正对林家长女敢有想法、能有想法、配有想法的人倒很少,这其中自然没有当时名叫叶浮生的私塾先生许仙。

许仙当时一个外来人员要在岛上落脚开私塾,按规矩自然要去“拜码头”,就是去拜会岛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也就是林默的父亲林惟悫。

一番闲聊和试探下来,林惟悫已觉出这是有真本事的先生,对于许仙在岛上开私塾教化百姓自然是非常支持,于是便将林家大院边的一处旧宅低价租给了许仙办学堂。

湄洲岛上少来外人,更何况是个读书人,而且还是让父亲林惟悫称赞的人物,好奇的林默于是某天下午便去了许仙的私塾,旁听了下许仙给小朋友们讲课。

“叶先生您讲得真有意思。”散学后林默向许仙揖礼称赞道,“和我以前听的完全不一样。深入浅出,又通俗易懂。先生真是大才。”

这位二十几岁的叶浮生先生虽然相貌平平,但是气韵非凡,眼睛如星光深海,而且真是有才,这经义上的东西他讲得倒是比父亲大人还要好。

许仙看向眼前的素衣白袍女子。

十六岁的林默站在阳光里,仿佛浑身都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她的身姿婀娜,笔直站立,像一株亭亭玉立的竹子。

林默的皮肤白嫩,吹弹可破,面容清秀明净,一如莲花清新。她的眼睛灵动而清澈,笑容真挚而温暖,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和美好。

“蒙学而已,都是一些简单的内容,当不成林小娘子赞许。”许仙还礼谦虚道。

少女林默轻摇了摇头,道:“越简单的东西越难讲好讲透,先生的蒙学我听了都有温故而知新之感,先生过谦了。”

许仙只好礼貌微笑。

林默看着他,忽然道:“以后我可不可以也常来听听先生的课?”

虽是蒙学,但没有先生允许,也不能常旁听偷学的。

许仙怔了怔,然后道:“微末之学,林小娘子若不嫌弃,浮生自无不可。”

于是林小娘子后来便常来许仙的私塾,她自然也不会白听课,时常都会给叶浮生先生带点吃食或文人的笔墨纸砚过来。

私塾里的小朋友们倒是很开心,叶先生课讲得好,又有趣,还常常有漂亮的小姐姐看,向学的心思和兴致就更高了。

当然,许仙和林默还是谨遵礼防,林默身边也一直跟着个丫鬟。

对于许仙而言,这位林默小娘子也不过是他的一个熟人而已。

直到许仙来到湄洲岛七个月后那一晚。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窗外爆竹声声,堂中一人独坐。

除夕夜,欢乐与团聚是别人的,与许仙无关。

许仙对窗独坐,听着爆竹声和欢笑声,为自己倒上了一杯浊酒。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又称为过年、年节、年岁等,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古代,“岁”是一种收割和祭祀工具,“年”字表示庄稼成熟(年字最早的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先民认为“年”代表一个谷物成熟的周期,等到这个周期结束的这一天,被人们称之为“年”。人们以多种形式庆祝丰收、祭天祭祖、祛除鬼神,逐渐形成了过年的习俗。

至于所谓放爆竹、驱年兽的说法,其实源于山魈。

南北朝时期《荆楚岁时记》也有这样的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在魏晋南北朝时,人们便会在除夕这天引篝火“爆竹”,驱逐一种叫做“山臊”的动物。

这“山臊”即山魈,它在神州神话传说中是山里的独脚鬼怪。

《山海经·海内经卷》里曾提到:“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

它们在山林中罕有敌手,就连猛虎和野狼,在它面前都会被轻而易举地杀掉,所以才有句老话叫做“宁遇豺狼,不碰山魈!”

《山海经》中对山魈的记载称其为“力大无穷,能战虎豹,最凶猛之物”。

事实上山魈是这个星球上最大最凶猛的一种猴类,因其面部有着类似人脸一样的花纹,又被称之为“鬼狒狒”。

每逢寒冬腊月,大雪封山,野生动物们便会饥不择食地寻找食物,到山边的村子里偷鸡摸狗跟人类发生冲突,山魈则是其中最凶恶的。于是腊月寒冬,年节前后,人们就会“庭前爆竹”。

所谓“爆竹”,就是将山间青翠的竹子砍伐下来,扔到火盆里,青竹在火盆中燃烧,会不断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以此驱逐山魈和其他野生动物,最早的爆竹记录可追溯到春秋时期。

到了唐朝时期,当时各地开始发生瘟疫,有一个叫李田的人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把硝石装到竹筒里,然后再将它点燃,只见装有硝石的竹筒不但爆炸声更响了,并且在爆炸的时候浓烟滚滚。这些烟雾散到了空中,竟然驱散了半空中的瘴气,当地的瘟疫竟然有所控制了,这就是现在鞭炮的雏形。

后来随着火药的出现,人们除了在竹筒中装有硝石之外,为了增加响声、燃烧时间、以及烟雾,还特意将石炭、硫磺也放了进去。爆竹得到了进化,形成了“爆仗”。

到了宋代时期,人们开始用纸筒代替竹筒,将里面塞好火药之后,再用麻绳将它们串成一串,制成了一种全新的爆仗,人们将它叫做“编炮”,后来才有了“鞭炮”一词。

而由于红色能够让人们提起精神,缓解压抑的情绪,所以在过年时人们都要张贴红色的对联,穿红色的衣服,甚至连鞭炮都是红色的。

“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空气中弥漫着硝石、硫磺的气味,时而有小朋友们的笑声和奔跑声响起,热闹欢喜,人间珍惜是团圆。

许仙孤坐独酌,望穿夜空,无悲无喜,这种万家团聚的时候,这位无家可归、也没有家人的长生者似乎想起了很多人,又似乎什么都不愿想起。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吱呀”的一声,私塾的木门打开了。

一盏暖暖的纸灯笼。

然后是一双绣花白绸鞋。

最后是一张明净微笑的素颜。

“先生,新春吉祥!”左手拿着灯笼,右手执着几串爆仗的林默笑意浅淡,凝视着许仙开心道,“我来陪你吃酒,给你放编炮。”

女孩的笑容像是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人面如春,心起微澜。

许仙仔细打量着这位不速之客,过了好一会,有点意外问道:“林小娘子不陪着家里人守岁,怎么来了我这里?”

今夜显得特别美丽的林默小娘子安静微笑。

她装作没有看到那空荡凄清只有一个酒杯、一盏酒壶的桌子,让随身的丫鬟把温热的鸡鸭鱼肉和杯碗筷子放好,自己也拉了一个木凳,坐到了许仙对面,道:“家里已吃过了,弟弟妹妹们在陪父亲母亲玩闹着。逢此佳节,先生孤身在外,我来陪先生吃几杯小酒,放个编炮,热闹热闹。”

她边说话,边给自己带来的杯里倒上了酒,又给许仙的碗里夹了一块还在冒热气的鸡肉,然后举起杯子,笑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先生,贺新春!祝万事盛意!”

许仙凝视着少女清澈的眉眼和飞扬洒脱的神情,知道她只是单纯的善心,于是也举杯同祝道:“也祝林小娘子顺心顺意!”

两人相视一笑,一饮而尽。

又言谈小饮了半个时辰,终是除夕团圆夜,许仙便劝了林默回去。

只是林默离开前,还是亲手一一点燃了那几串编炮。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喧嚣声和硝石烟雾中,许仙手指虚点,一道不可见的启慧华光没入了林默的眉心。

此后林默忽然看明白了之前怎么都了悟不出的佛门神通,辡天时,识风浪,精药理,预吉凶祸福,救渔民无数,声名远播至湄洲岛外,渐有“神女”之称。

林默越来越忙,她去的地方和周济救助的海域也越来越广,她来许仙这里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然而她每回回家总要来一次私塾的。和许仙聊聊见闻,说说心事,如同老朋友一样。

“你以人参天,泄天机而拯渔民,寿元有碍、灵魂有伤,再如此下去,岁难过三十。”某一次,许仙看着已经完全长大的女孩,终于忍不住道。

二十二岁还不考虑婚嫁的林默平静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又怎能明知道将有狂风怒浪起,而不告知大家让大家不要出海呢。死则死已,师尊说,我死后应能成新神,继续救渡众生。”

神只的事情她本来还是将信将疑的,但随着林默声名日盛,观音显化真身倾心教习,她已知道神佛都是真实存在的了。

许仙沉默了好久,看着林默,破例道:“我可以改掉你的命数,让你可以长命百岁。”

“我知道先生并非常人,也相信先生可以做到。”林默低头沉思片刻,看向许仙,平静道,“但是没有必要。长命百岁又如何?三十不寿又如何?生命的长短不过是数字而已,能够顺心而为,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许仙不能理解女孩的想法,但他决定尊重林默。

于是六年后的某一天,蔚蓝的海水一如既往拍打着湄洲岛的岸边礁石,并送回了林默苍白安静的遗体。

湄洲岛林家长女林默因救助渔民,遇海难升天,时年二十八岁,终身未嫁。

林默葬礼那天,许仙离开了湄洲岛,世间从此再无私塾先生叶浮生。

往后很多年,许仙常常会想:如果换了一种心境,自己是否会决定不尊重林默,改变她的命运?

往后很多年,许仙也常常会想起,那个孤清而热闹的除夕夜,那一盏灯笼,那一张微笑着的温暖面容,以及那一句“先生,新春吉祥!”

往事已矣,来者可追;人间善意,亦足珍惜。

各位书友,新春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