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请坐。”

三人围在茶桌前,沐玲亲自给他们分茶。

“这位是?”张警官望着叶川,似乎没有印象沐家有这个人。

“我朋友叶川,清北学生,你们排查过的。”

沐玲这么一说,张警官恍然大悟,沐家很多人都似有似无提到过这么个人。

“小伙子不错嘛,清北大学。”

“叶川是去年全国高考卷的全国状元,你应该有耳闻的。”沐玲淡淡说道。

张警官还真有印象,因为他家小子就正在念高中,对高考并非全然不关注。

立马对叶川正视了起来,能考到全国状元的,天份都极高,思维方式也大都和常人不同。

说不准是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呢。

看来这个沐玲到底还是自己出手了,只是这样的出手方式他赞同,也喜欢。

多听听意见观点没错吧,尤其是这个全国状元的。

张警官双手抱肩,身子向后靠在椅背上,这是打算当吃瓜群众了。

沐玲看着叶川,神色开始进入了思索状,回忆般将事件从她口中述说出来。

“爷爷死后,我回国,所有人都反对我主持沐家生意,二叔和三叔最不服气。我拿爷爷留下的他们挪用资金的证据。。。。。。”

张警官和叶川静静的听着,没有打岔,屋子只有沐玲一人的声音。

“年前,我准备成立金融投资类的公司,因此出国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可能他们又有了新的想法,在年前的分红会议上,二叔提出分家。”

“分家肯定是要盘算资产的,年后,正式开始了资产清算工作,因此我将叶川你请过来帮我忙。”

“。。。。。。”

沐玲足足讲了一个多小时,叶川用心的听着,对沐家所有的情况基本已经清楚了。

“现在沐志水和沐志风到底是谁下的手,无法确定。”

“沐志风的车祸案嫌疑人在逃,抓住了能否找到幕后凶手,无法确定。”

“两起案件是否是同一幕后指使人所为,无法确定。”

“作案人的动机到底为何,也无法确定。”

“。。。。。。”

正因太多的无法确定,又没有有力的证据出现,理论上导致了现在根本无法推导出任何结论。

“警方现在的工作应该还在排查和追缉嫌犯,叶川,我想听听你的意见。一天不找出真凶,沐家的产业一天无法营业,长此以往,后果很严重。”

叶川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围着茶桌慢慢踱着步。

“正常的思维,这案件是为财,且两个案子应该同属一个幕后凶手。最大的受益者是你,沐玲。

因为发生了这样的事,你作为沐家的掌舵人,可以中断分家的打算。这也就排除了沐家家人作案的可能。

因为只有针对你作案,才会有价值。

除非是沐志风和沐志水自家的老婆孩子,他们可以直接受益。但为何不是在已经分家后,将财产分到自己家再动手呢?

这种可能性也排除。”

叶川说到这,沐玲和张警官都暗自点头,他们也是这样理解的。

“但还有一个受益者,那就是你沐家产业的竞争对手。”

既然是为财,不一定是自家人,还有可能是外部的人啊。

“沐家最赚钱的产业就是拍卖行,但能取代沐家的拍卖行并不多,且有各自的经营范畴,即便是沐家拍卖行倒闭,他们也不一定能拉去多少业务。”沐玲皱着眉头道。

“沐志风和沐志水,在你之前,一直负责拍卖行的业务。应该说他们才是最了解拍卖行运营的,向他们下手,其实就是斩断了沐家生意的人脉。

加上在沐家分家的特殊时期,动手更有隐蔽性,可以混淆警方的视线。”

张警官心下一动,不错。

这个叶川分析的两个方向,的确是专案组现目前侦查的主要方向。

“制造车祸的司机,直接逃了还是下车看了沐志风情况再逃的?”

叶川这话,显然是冲张警官问的。

张警官一愣,尽管办案需要保密,但这问题显然不在保密范畴之内,还是能向受害者家属讲的。

“撞人后直接逃逸。”

但他和沐玲都不太能理解这个问题真正的含义所在。

沐玲正想问这个有什么问题,不想叶川又开始了下一个问题。

“你想想看,车祸,下毒这种作案手段,是常人所为么?”

“不是。”

“那作案的人,层次不会太低。那你们沐家有仇人么?”

“没听爷爷和家里人说过。”

沐玲回忆了好一会,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但我说了,这是正常的思维。”

“那不正常的思维呢?”沐玲随口而出。

“在精神病院呢。”

“你。。。。。。”

叶川显然是开了个玩笑。

“以上所有分析,我们都是从结果去推导,这也是正常的思维。

但是太多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无法推导出结论。这可能和作案者的思维相悖了。”

“说人话。”

“假如一个蛋糕店老板被诈骗了,我们一味的分析他为何会被骗,骗子又为何骗他的钱。这和他是蛋糕店老板有关系么?

没有。

被骗的可能是花店老板,也有可能是火锅店老板,还有可能是录像厅老板。

骗子骗人前,并没有划定被骗者必须是蛋糕店老板。

他们只骗钱,作案前只考虑骗到钱的可能性,从不考虑必然性。

这就是骗子的逻辑。”

沐玲和张警官都陷入了沉思中,这两起案子的策划者真正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呢?

叶川这个例子很好,成功将他们的思维从受害者这个沐家人特定的身份中跳了出来。

“不是非要对沐志风和沐志水行凶,才能达到目的,而是为达到某种目的,对他们行凶了。”沐玲喃喃道。

这是思维的转换,有些烧脑,可能表述也差不多。

但不同思维导致的推导结果,截然不同。

这两起案件显然是有目的性的,依照叶川这种逻辑,选择沐志水和沐志风,是可能性下的产物。

甚至和他们是沐家人这个身份,关系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