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宫湦解释:“此前以战养战,大多是对阵戎狄蛮夷。五大诸侯国之子民,皆属华夏血脉,除非情况紧急,否则仍以并合为主。”
屠慕并未执着:“原来如此!”
……
六月八日,大殿面试。
虽然场地并未改变,面试官却由朝堂面试的七名公卿,改成姬宫湦单独一人。
大周帝国首场科举考试,九十分以上天才者,只有二十一名。
姬宫湦为了便捷准确,采取更为直接的方式,将二十一名面试者一同召入大殿。
本以为,天才者千姿百态。
结果其等悉数走进大殿,姬宫湦顿时眼前一亮。
年龄均在十六至三十岁之间,衣着打扮均十分干净朴素,其中还有七名女子,看起来颇为英姿飒爽。
姬宫湦选择直奔主题。
“大周帝国首场科举考试,尔等皆是天才者,即大周帝国未来之梁柱。今日孤王亲自面试,将采用策论衔接赛。”
寺人尨不忘捧哏:“敢问大王,何为策论衔接赛?”
姬宫湦道:“顾名思义,即孤王提出疑问,尔等依次辩驳前者所献之策,并献出自己所思之策。若是无法延续,便视为出局。”
寺人尨忙问:“出局是否意味着不被任用?”
姬宫湦摇摇头:“策论衔接赛之目的,在于评定合适尔等的具体职位,无论是否出局,最终均能获得任用。”
寺人尨道:“原来如此!敢问大王,是否还有其他细则?”
姬宫湦笑道:“从此刻起,尔等只按编号,孤王将不询问姓名。待尔等往后建立功绩,才有资格让孤王记住尔等姓名。”
二十一人齐声道:“诺!”
寺人尨当即拿着二十一块圆形陶片,随机派发给每一个面试者。
圆形陶片上写有不同的数字,即面试者编号。
无需过多解释,姬宫湦摊开布帛,随即提出策论衔接赛第一道议题。
“赈济流民之时,有人教唆蒙骗流民,企图哄抢为数不多的粮食。不少流民被蛊惑,此时应当如何处置其等。从一号面试者开始献策,随后为二号、三号,并以此类推。”
众人纷纷翻看手中的圆形陶片,很快便有一名二十余岁的女子出列,其圆形陶片上,编号正是一号。
“启禀大王,学生以为,流民因无知而被蛊惑,应当派王师甲士对其等劝说,若是劝说无效,再缉拿领头者,当众处以重刑,以震慑心怀叵测之流民。”
一号面试者明显准备充分,毕竟议题正是大周帝国并合卫国所遇,很大概率会被面试者预测出来。
面对看似滴水不漏的答案,二号面试者似乎目光如炬。
“大王曾曰,乱世用重典。劝说流民,非但不会生效,反而会让流民得寸进尺。缉拿领头者将极为困难,处以重刑更是容易激起民变。”
姬宫湦象征性地点点头。
“尔有何对策?”
二号面试者道:“大王亦曾曰,擒贼先擒首。学生以为,应当直接缉拿领头者,快速枭首示众,再宣布领头者罪行,最后要求流民检举其他领头者,以此平息此事。”
三号面试者主动接过议题。
“学生以为,二号面试者过于严苛。擒贼先擒首确实没错,但流民本就是从天南地北汇聚而来,要求检举实乃多此一举。”
姬宫湦再度点点头。
三号面试者接着开口。
“因此,学生的初步设想,可以先行杀领头者立威,随后宣布不再追究,再暗中关注其等特殊动向即可。”
四号面试者丝毫不示弱。
“杀人立威,只会适得其反。流民之所以成为流民,便是在家乡无法活命。对待亡命之徒,应当抢先一步。”
姬宫湦问:“如何抢先一步?”
四号面试者答:“凡进入大周帝国疆界之流民,优先赈济举家归附者,随后是有家有室者,如此提早识别王命之徒。”
……
后面的议题与对策,二十一名面试者的答案,显得十分中规中矩。
在此期间,不断有人因为无法给出相应对策,导致策论衔接赛断开,姬宫湦便会给出新议题,从断开之人重新开始。
若有面试者累计断开三次,便需要退出大殿面试。
姬宫湦当场向内史伯朙下令,拟定该名面试者具体司职,并正式颁布任命诏书,着其即刻离开大殿前去赴任。
伴随时间流逝,议题越来越稀奇古怪,离开大殿的面试者不断增多。
临近午时,仅剩三人在场。
此时,姬宫湦精心准备的议题,均已悉数提出。
正当姬宫湦准备思索,应当如何给出特别议题时,屠慕突然主动来喽奏报。
“启禀大王,臣有一个提议。”
姬宫湦笑道:“副谋师有何提议,但说无妨。”
屠慕道:“余下三名面试者,皆是出类拔萃之辈,可直接委以重任,无需再继续献策。”
姬宫湦缓缓站起身。
“副谋师所言极是!”
随即便对余下三名面试者进行任命,皆是从县令做起。
方才那些面试者,越早离开大殿,职位相对便越低。
即便同为县令,也会有穷富远近之分,甚至还有人被任命到刚进土献民的宋国。
好在,一切圆满结束。
等余下三名面试者悉数退出,姬宫湦并未着急用膳,而是躺在长榻好好歇息一番。
结果,不到半个时辰,便被长羽甲士的急报声打断。
“启禀大王,中原正在下雨!”
姬宫湦瞬间清醒,接着从长榻快速跳起来。
“从何时开始?降雨量究竟有多大?前后下了多久?具体下到何处?”
长羽甲士道:“洛邑电报中描述,昨日黄昏便乌云密布。午时便开始下,降雨量勉强算大雨,下了大约两个时辰。具体下到何处,尚未能立即查明。”
寺人颇为开心:“恭喜大王。”
姬宫湦笑问:“喜从何来?”
寺人尨道:“大王刚并合宋国,中原旱灾便有所缓解,实乃可喜可贺之事。”
姬宫湦却摇摇头:“中原旱灾有所缓解,流民便会减少,大周再行并国,难度随之上升,如何能算可喜可贺之事?”